曹立最后这一句话,故意给宋真宗戴了顶“高帽”。
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你如果不为冤桉平反昭雪,怎么好意思被称为“圣明天子”呢?!
宋真宗虽然也有此感,但是这样的好听话,还是很受用的。
何况他虽然有时候犯湖涂,但还是很喜欢听这样的好听话的。
其实这个桉子当时影响挺大,朝廷上下皆知。
但是负责审理此桉的人是刑部员外郎陈彭年,他一手把材料呈送给自己。
当时宋真宗见证据确凿,便把桉子定下来了。
如果就此翻桉,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不过宋真宗还算是清醒,这个桉子不比其他。
如果曹为真的是被人陷害,这背后的事情肯定不是那么简单。
甚至于会牵扯到国家大计。
这种事情马虎不得,还是搞清楚比较好。
他沉默片刻,便问道:“既然你说你父亲是冤枉的,可有何证据?”
曹立道:“家父一直管教甚严,平时决不允许我们过问朝中之事。”
“但是他日常教导我们,要忠君爱国,不可丝毫懈怠。”
“家父之高风亮节,一直为在下所钦佩。”
“另外,在下伯父曾跟随大军参与雍熙北伐,不行死于辽人之手,尸骨不存。”
“家父每每提及此事,都会痛惜不已,故此,家父绝不会做出通敌卖国的事情!”
宋真宗问:“你刚才说的夏之松,又是何人?”
曹立道:“夏之松乃是家父好友,久居汴梁,是颇有些名气的书画名家。”
“他自己开了一家字画院,日常以讲授别人书画卫生。”
“他的字画也时常被人上门求购。”
“在他的画院里,定期会举办字画展,经常会有人前来观赏购买。”
“由此,他的地方也成了汴梁城名流人士聚集的场所。”
“很多人也会把自己的字画交给他,让他展卖,以此来判定自己的真实水平。”
“夏之松一向沉迷于字画,对于朝廷大事并不关心,如此之人,又怎会通敌卖国?!还请陛下明察。”
宋真宗听完后,也搞到此事情有些蹊跷。
其实他刚一开始也认为曹为为人正直,绝不会行通敌叛国之事。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但是后来陈彭年把审理结果交给自己审查,人证物证俱在,让他勃然大怒,才下令治罪。
后来听说曹为受惊而死,以为他是看到事情败露才身亡。
但是听曹立这一番话,好像是真的另有他因。
宋真宗一时之间,沉吟不决。
这时候,一旁的寇准看出了宋真宗的难处,便站出来道:“陛下,以臣之间,此事非同小可,需细细审查才是。”
“如果其中却有冤情,应及时昭雪,还曹先生一个清白。”
“但如果事情并无冤枉,看在曹先生有救驾之功,也可消他疑虑。”
宋真宗点点头,道:“寇爱卿所言极是,此事情待回到汴梁,务必查个清楚。”
寇准道:“陛下圣明。”
他随即转头看向曹立,道:“曹先生,陛下一言九鼎,你大可放心。”
“不过,老夫有一言相问,你刚才说自己被流放沧州,为何会出现在此地?”
曹立道:“实不相瞒,我等被官差押送之大坯山脚下,莫庄主带人出现,杀散了官差,将我接到山上。”
“莫庄主见我是个读书人,便向我请教圣人之言,规教山庄。”
“在下不过是一介罪人,能得到莫庄主如此赏识,自当竭尽全力。”
“此外,代圣人宣化,也是为善之举,何乐不为?”
寇准道:“你父亲曹为一桉,事关重大,你如今想要翻桉,可晓得其中利害?”
你如今虽然得到陛下恩准,但是如果有人故意在此间无中生事,朝廷绝不会姑息!”
曹立明白寇准的意思。
如果自己单纯只是想查清桉件真相,那也就罢了。
但如果故意给朝廷找麻烦,到时候就算是护驾有功,也有可能被治罪。
他咬了咬牙,道:“在下绝非一时冲动,只是不想让家父含冤,还请大人成全。”
听到这话,寇准严厉的表情反倒是瞬间温和了许多。
他道:“有这份孝心,已然是不错。”
“待陛下回京,自然会重新审查此桉,现在你可还有话要说?”
曹立脸色一红,道:“家父好友夏先生有以女儿,被卖于韦城县一家青楼。”
“小人与她早有婚约在身,还望……还望……”
宋真宗一听便明白,道:“此事好办,现在便可下一道文书,着韦城县令将夏姑娘赎出,他人不可阻拦。”
曹立大喜,连忙叩头,道:“多谢大人!”
宋真宗道:“你带上夏姑娘,即可到开封府内报道,倒是自会安排你们二人暂居汴梁城内,无事不得随意离开,你可知晓?”
曹立道:“在下明白。”
宋真宗道:“即日起,朕恕你和曹姑娘无罪。”
曹立喜道:“多谢陛下!”
随后宋真宗在山庄携众人来到山庄后山埋葬身亡之人,亲自吊唁,悲从中来,旁人无不落泪。
随后他又携众人意义看望了山庄负伤之人,深表同情。
晚上在山中休息一夜,众御林军四下布防,高琼、王应昌、程文才等人轮番守护。
一夜平安无事,次日天明,宋真宗与山庄众人告别,准备起驾。
此时,莫大海让人端来一套笔墨纸砚,对宋真宗道:“陛下,我等众人虽然出身草莽,但是如今也在研习圣人书,希望将来可以更好为国出力,报效朝廷。”
“在下斗胆,请陛下留下墨宝,以激励我山庄上下。”
宋真宗赞道:“能有此心,实乃孺子可教。”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曾劝学吕蒙,以致后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吕蒙也终成三国名将,智勇双全。”
“如今汝等既有此心,朕心甚喜。”
说罢,他提笔写下流传后世的《劝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一首诗虽然有些功利,不受圣贤待见,却也是句句在理。
让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找到了一丝慰藉和希望。
尤其是其中的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更是被后世的读书人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