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源闭关着书的这一段时间里,汇丰银行与同顺银行之间的竞争始终在持续进行着,只是情况也与先前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同顺银行固然可以抄袭汇丰银行的种种措施,但是他们的效果却有些画虎类犬,总是以最大的代价来换取更小的结果。
吴健彰向手下的掌柜已经发过几次火,却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只能抄袭汇丰银行,压根没有自己的见解,结果就是被动跟着汇丰银行的身后走,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汇丰银行将他们越跑越远,而同顺银行的亏损却还在不断扩大。
在无奈之下,吴健彰只得派人前来谈判,希望能够跟汇丰银行同时调低存款利率,以降低自身的压力,而这一想法自然被赵源亲自否定了,一张罩向同顺银行的大网已经形成,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轻易撤掉?
吴健彰在无奈之下,他总不能轻易放弃花费这么大代价经营的同顺银行,只好继续花钱来维持同顺银行的业务,可是这样一来,在无形中开始挤压同顺行的其他贸易,而这一切正在朝着赵源所设想的局面中演变.......
与此同时,亨特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已经通过层层关系找到了一个协办过报纸的华人,名叫陈俊卿,此人精通数国语言,曾经在《广州记录报》任职,这一次得知赵源要办报纸,于是便毅然辞职前来投奔。
说起来,报纸在这个时代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对此没有接触过,甚至目前连中文报刊都没有出现,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非常困难。
赵源顿时欣喜不已,报纸对于他而言绝非只是一个产业,更代表着未来的宣传力量,意义十分重大,于是他便不顾其他,亲自前去登门拜访。
陈俊卿才华斐然,家境却十分贫寒,他早年便已经成亲,诞下一子,一家人只是挤在广州城的一间小屋子里面生活,环境相当窘迫。
于是,当陈俊卿发现未来老板竟然亲自登门拜访时,他的脸上瞬间羞红一片,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赵源打量了一眼环境,便微笑着将带来的礼品奉上,向陈俊卿的妻子问了一声好以后,他就打发赵富贵前去买一些酒肉回来。
“何须如此麻烦?家里有酒有肉......”
陈俊卿用自以为平静的语气说道,可是微微颤抖的手指却已经出卖了他。
赵源自然不会去揭穿对方的自尊,他轻声笑道:“你家里有酒有肉关我何事?这是我请你吃的一顿饭,而不是让你请我吃。将来你若是想请,至少得等三个月后。”
陈俊卿顿时一愣,诧异道:“为何非要三个月后才能请?”
“因为只有经过三个月时间的考验,我才能确定你是否适合担当大任,到时候你若是合格,就算不愿请我吃饭,我也要登门来蹭上一顿.......”
赵源脸上带着笑意,“可如果你不合格,这饭我可就不吃了。”
陈俊卿神情微微有些涨红,他低声道:“若说起办报纸,我总还是有几分经验.......赵老板,你就放心吧。”
赵源摆了摆手,道:“不用叫我赵老板,太生分,就叫秀山吧。陈兄,你的表字是?”
“在下字元衡。”
陈俊卿低声道:“秀山兄,我不知道,你为何打算办报纸?”
这年头能赚钱的买卖有许多,但是办报纸绝不是其中的理想选择,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报纸所存在的价值,他们的思维更多还是依附于传统价值,这也是一个新旧交替所带来的局限性。
正因为如此,这个年代里办报纸也常常被世人用传统理念去定位,也就是所谓的‘通上下’、‘通内外’,这种想法不能说错,但是很贴切,他们更多将报纸当成‘辅教化之不足’的工具,于是撰写报纸的人也常常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所载上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国运之兴衰;下述人心之事,亦足以察风俗之厚薄。俾在上者得所维持,在下者知所惩创,此区区之微意也。
对于这样的理念,赵源不能认同。
他沉声道:“我始终认为,报纸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备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它不仅仅只是上传下达,更应该启发世人,揭露真相。”
尽管陈俊卿不是很明白赵源所说的意思,但是他却明白一点,赵源想要的报纸绝非目前市面上的任何一种,道:“能详细说说吗?”
赵源微微一笑,他当然知道陈俊卿不懂,他耐心解释道:“我认为创建一份在人们心中足够有分量的报纸,必须要同时具备几个特点。”
“首先,报纸上的内容一定要足够简单,足够通俗易懂,我们面向的是所有的百姓,哪怕他们没有读过书,也通过别人口述来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样一来,将会有更多的百姓去购买报纸,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刺激报纸降低售价,实现良性循环。”
“其次,报纸在面向大众以后,将始终保持独立经营,最大程度减少外界的干扰,确保内容的公正独立,从而在将来成为‘社会公器’。”
“最后,报纸始终要确保能够刊登最新且最有价值的内容,长期以往下去,自然也就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赵源将办报刊的三项重要业务一一告知了陈俊卿,却是听得对方连连惊叹,道:“若真是如此办报,只怕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陈俊卿又好奇道:“秀山,莫非你过去办过报纸?否则为何如此清楚?”
赵源却是摇了摇头,道:“我并没有办过报纸,只是举一而反三罢了。”
二人讨论至兴趣正浓时,赵富贵也买好了酒肉,几人当即边吃边聊,当然主要还是赵源和陈俊卿在沟通,可谓是相见恨外,在许多问题上甚至都拥有相同的价值判断,这不由得让赵源也心中欢喜,更重要都是,陈俊卿思维极为敏捷,笔杆子功夫也非常不错,当即便决定,就将报纸交给陈俊卿来做。
陈俊卿欣然接受,不仅仅是因为赵源开出高额薪资,也是因为他的才华得到了赏识,便问道:“秀山,你觉得叫什么名字比较好?”
赵源想了想,却是想起了前世一份大名鼎鼎的报纸,当即便决定道:“我等办报纸全凭着大公无私之精神,不如就叫《大公报》。”
“《大公报》,好名字。”
陈俊卿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眼神中也带着几分向往。
按照赵源的规划,《大公报》将会采取半月刊的形式发行,每半个月发行一刊,初期定价则是0.5银元,这个价格从目前来看自然是高,但是一旦将来订阅的人足够多,那么也可以适当将价格降低下来。
为了打响《大公报》的当头一炮,赵源专门将汇丰商行与同顺商行的一些内斗细节拿出来当噱头,还专门模彷后世标题党取了一个极为炸裂的标题。
“两大商行内斗始末,得利者乃街头小民。”
赵源不由得在心中嘿嘿一笑,有了这一篇文章作为根基,这《大公报》想不卖爆都困难。
当然,赵源也不是打算光靠着这一篇内容去打天下,他还专门整理了一番,让陈俊卿按照新闻、趣事、商业、务工等板块分别刊登内容,争取完善整个报纸的内容价值。
就这么一份报纸,让陈俊卿在接下来的数日内几乎日夜不休,同赵源反复修改报纸上的各项内容,争取不会出现任何错误,直到连赵源都不耐烦的时候,陈俊卿这才奠定了这一版报纸的基础。
“《大公报》,启程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