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没有以文御武的现象,而且除了文臣武将之外,朝廷中存在的第三股势力就是勋贵世家了,代表人物就是徐达这帮人,他们几乎是与明朝的命运相伴左右。
文臣家与武将家对立,一个朝西,另一个朝东。
朱明远既不是文也不是武,所以暂时不知道该去哪里。
仔细一想,朱明远去了武将朝房。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自己只在朝堂上认识徐达和汤和两个人,至于其他的人,自己根本就不认识,而文臣集团更是跟自己没有任何交集。
明明还没进门,朱明远却听到有人在叫自己。
回头一看,徐达笑着朝着自己走来。
“明明从很远的地方就以为是你,却没想到真的是你。”
徐达笑着来到了朱明远的面前。
朱明远朝徐达拱手问道:
“我也最近身体好吗?如果您那边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来找我,我随时为您开药。”
“没关系,你是第一次早上,我有话跟你说。”
徐达站在朱明远的前面,讲了一个上朝的注意事项。
朱明远认真地听着。朱明远知道一点,但是不太清楚。
“好的,听我说,现在离上一天早上还有半个时辰,你就别在这里了,那我旁边坐着吧。”徐达带着朱明远向房间走去。
“王爷,那我可不敢,您是堂堂一品中山王,我充其量就是一个正五品的太医,有什么资格跟您病假而做,这回头言官会说我们有规矩的。”
徐达摆了摆手,同时还一巴掌打在了朱明远的后背上,差点没把朱明远给打吐血。
“你的小子什么时候也讲究这一套了,难道你不知道那些御史言官除了一张嘴巴厉害之外,一点本事也没有吗?我老徐最看不起的就是他们这样一帮人。”
旁边刚好走过几个御史,的批示后都察院的人,听的徐达这话,差点没把鼻子给气歪了。
心里琢磨着,回头要不要上一本参奏徐达,但是想想又不敢。徐达堂堂中山王,而且还是皇上的故交,自己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参他。
“如果小神医果然是你呀,在这里上回你给我的那一些丸药还不错呢,我吃了之后身体好多了。现在晚上十几个大娘们儿,我也不怕了。”
汤和看见徐达和朱明从远处进来,笑着站起来,向两个人拱手。
围绕在徐达旁边的那些淮西武将们哄堂大笑起来,徐达没有别的特点,就是好色,所以家里妻妾众多。
而御史言官们则一个个面露恶言讽刺之色,这种房东之事,也就只有这些怀西的秋八门会拿出来说。没看到这里是光明正大的朝堂吗?
朱明从远方行了一个礼。
看到进入房间的徐达,几乎都站了起来,向徐达行礼。
因为还是武将第一人,所以必须要给他这样的面子。
朱明远的名声在应天府城中已经大了,已经成了燕王朱棣的铁磁,而且他旁边还站着中山王徐达,哪个人敢不给他面子?
一些心灵熟悉的勋贵也朝着朱明远拱笑着打了招呼。
伸手不露出笑容的人,向向向自己打招呼的勋贵,朱明远一一回礼。
面向房间很大,里面放着桌子和椅子。
根据品级的大小,按顺序坐。
朱明远坐在徐达和汤和的桌子旁边,和两个人笑着说话。
说话的时候,从宫墙上传来了鼓声,一共三次。
徐达站了起来,说:“差不多该向上看了,宫门马上就开了,我们快走吧。”。
徐达说要向外走,朱明远也站了起来,出去了。
朱明远随着人流左右夹门走,文官在左边,武将在右边。
朱明远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跟在徐达的后面吧,从右边隔着门进入。
左右夹门是左右门,中间是御道,只有皇帝有通过的资格。
过了门,整齐的打扮,严肃的监察御史和礼仪司的官员检查了牙牌。
牙签是官员早上去时的身份证,这些官员只承认卡而不承认人。
一般来说,质量越高,牙齿牌的材料越好。
朱明远不用说功勋高,牙牌的材料是象牙做的,正面的书是“父母”字,背面的书是身份的名字。
满朝的文武都有牙牌,勋贵世家们的牙牌上写着“勋”字,文官上面的写着“文”字,武官手中的写着“武”字。
左右开门,让官员检查了亚派后,朱明远顺着人流向奉天殿走去。
早上的官员很多,大部分品级不足的主要集中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
只有真正的大人物才有资格进入奉天殿。
早上也被称为御门听政,但大部分情况下,与低品位的官员没有关系。
只有进入奉天殿,才能有参加早上的资格。
正殿左边是文官,右边是勋贵武将。
朱明远属于勋贵集团,有资格进殿,他站在大殿的右边,站在勋贵的队伍中间。
监察御史站在最外面,面对文武百官。
正殿里很安静,没有人说话。
大殿外响起了三个鞭子声,朱元璋在太监和大汉朱大人的群落下进入了大殿。
朱元璋坐在皇位上,响起了太监庆童尖锐的声音。“上朝噬33;”
文武百官都跪下,山上喊万岁。
朱元璋挥着大大的手,说免礼。
文武百官道谢后站了起来。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去上朝的时候需要向皇帝跪拜。
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老子总以为上朝是每天都要上的,所以皇帝三更天就要起床,五更天就要准备上朝了,这有多苦逼,比996还恐怖。
后来才知道,这并不是皇帝的日常,甚至皇帝往往要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上一次朝。
一个月或者几个月还算好的呢,甚至一年几年都没关系,就怕遇到像嘉靖皇帝或者万历皇帝那种十几年不上一次朝,弄的朝廷命官都不认识他们是谁。
很多人觉得这是垂拱而治的标志,是明朝政治开化的。重要因素,但实际上正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才造成了朝廷之上党争的愈演愈烈。
这种恶性党争,直接导致了明朝最后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