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的锦衣卫亲自前来,李顺明白自己真的完了,原本以为那个西域人可以跑出去的,没想到,不仅没有跑出去,好像把一切都给给招了。
看来这名将也不过如此嘛,还真以为什么明王降世,弥勒转生之类的,全都是假的。
而且锦衣卫亲自前来,就代表着这件事情已经完全定性了,老李家这回是彻底凉透了,就是不知道那个曹国公李景隆会是什么反应?
李顺不知道的是,李景隆其实已经在奉天殿前跪了整整六个时辰了,到现在为止,朱元璋还没有原谅他,而李景隆对于自己受辱的行为也没有任何话讲,反正这一回自己能脱身就尽量脱身,脱不了身的话也别瞎掺和。
反正这件事情自己已经做到最好了,不掺和也不干预,另外,负荆请罪,这样的话。天下人都没话说了。
再说说老李家这边。
蒋瓛并不关心李顺,而是冷冷地看着李顺,说:"李顺,别废话了。跟我们走吧!"
唰!
听了蒋瓛的话,李顺的心微微一沉。他一直隐约怀疑,卫兵突然围攻李家大院,与那件事有关。
现在看蒋瓛,看起来他什么都知道。
他就算到了这个时候,他仍然假装迷惑地说:"我不知道蒋指挥使是什么意思,别忘了,我是李家的人!"
"哦,李家,那就没办法了!”袭击和谋杀燕王殿下和左都御史,罪同谋反!"
蒋瓛来势汹汹,挥舞着他的手下向前冲,将李顺捆绑起来。
李顺此时惊呆了,她已经完全失去了心中最后一丝的侥幸。
而李家的其他人,则是真的很困惑。
然而,蒋瓛并不打算争辩说,叛国是一个可以灭族的大罪。
他们是否知道这件事是完全不相关的。
他们必须都参与进来!
不管他们是否真的掺和过这件事情?现在都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很多人到这个时候才明白,老爷子干了什么,气得直跺脚,那两位公子都已经放回来了,为什么李老爷子还要搞出这一出呢?
就这样,老李家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锦衣卫用绳索串了起来,通通带了回去。
老李家出了这样的大事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南京城,而那些曾经被老李家欺负过的,那些百姓们纷纷都拍手叫好,盛赞锦衣卫终于干了件人事。
至于曹国公,李景隆在奉天殿了大概12个时辰之后跪,朱元璋终于勉为其难的赦免了他的罪过,只是呵斥他,管好自己的亲人和族人,不要再干出这种荒唐事情。
总之,老李家算是完蛋了,不过李景隆却什么事都没有。
当朱明远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一阵无语,这老李的智商明明很在线,为什么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得那么差强人意呢?难道说他是故意背刺建文帝吗?
越想越有可能,这个家伙绝不是什么傻瓜?
除非是那个时候他已经看清楚了形式,觉得建文帝不如朱棣那么能打,所以就表面上为建文帝出战,实际上把所有的好处都让给了燕王朱棣。
老李家的落难造成了让人想不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那些南京城里的世家大族们因此颇受震动,顿时一个个都变得跟老师孩子一样,不敢随便干事儿了。
别人不知道,但是他们心里清楚,老李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老李头这回是气急攻心,出了个馊主意,想到去刺杀朱明远,结果把燕王殿下也给牵扯进去了。
这就是活脱脱的作死。
他们这些勋贵世家的确是开国元勋,有权有势的,但是并不代表着就可以横行无忌,尤其是刺杀皇族罪同谋反,这个道理谁都懂。
老李家的下场究竟如何?朱明远懒得去打听,反正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她已经开始琢磨下一件事情怎么做了?
就在朱明远琢磨着下一步要不要回到松江去训练水师?以及开拓盐场的时候,北边又传来了消息。
明朝和蒙古的矛盾贯穿明朝历史300年,除了偶尔,还有和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双方都是剑拔弩张,全力备战而能够引起朝廷如此大的重视,自然是和蒙古的北北元廷有关了。
根据北边的战报。蒙古此刻的分裂已经是分分钟的事情了,不仅是北北元廷本身内部矛盾重重,外部还有阿里不哥后人的捣乱。
朱明远觉得按照历史进程的话,再过几十年,瓦剌和达达两个最大部落就会出现了?
汤和关于朱明远,说明了:
“昨天,辽西喀喇沁,还有漠东的忽木图,两个部落长期被元朝压迫,请大明一起出兵北元,合力消灭之。”
汤和结尾对朱明远做了一些说明。
朱明远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他说什么,大家有点儿犹豫。
特别是朱元璋,特别是好面子!
朱元璋的话,其实意识还很清醒,但是大明上下,特别是他憎恨北元,咬紧牙关。
当年一念之慈放过了元顺帝。没想到造成了今天这么大的麻烦。
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比较心动了。
但是,大明还没有做好准备。虽然才5月,但是粮食还没来。
粮食储备不够,怎么打。
吃灰吗?
这就是朱元璋和文武百官矛盾的原因。
朱明远说:“陛下,这件事解决得很好。”。
朱元璋听了之后脸色突然变暗了。
他讨厌朱明远,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管什么问题,进入了朱明远的嘴里,马上就变成了解决的方法。
好像所有显的人都很无能似的!
不仅朱元璋,其他大臣也对于朱明远这种六边形战士非常的讨厌,显得他们太无能了。
“朱明远,有想法的话早点说吧。”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催着朱明远。
“看,这是最后一次尝试。”
朱明远点点头拱手。“陛下,现在大明将士进入草原一点也不合适。现在草原上几乎都是蒙古牧民,草原气候温和,野草茂盛,野草不缺。”
“反而我的大明需要准备很多粮食,特别是现在的粮食储备还不够完善。兵书上有云说:“大军不动,粮草先行。”
“现在粮食和草都还没有准备好,大军擅自进来太危险了。而且现在蒙古人也占优势,冬天太冷了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会减弱到最低点,所以那时是个好时候。”
“朱大人,但是陛下和喀喇沁,还有忽木图约定过。出兵的话一起出兵。如果我们后悔的话,就没有大明的信任了。”
“这件事解决了,我们可以出兵,但不出国境就好了。”
朱明远笑着说。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出兵只是为了装装样子?”
朱元璋有什么想法就看了别人一眼。
“陛下,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北元一定会盯着我们,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才是最威胁的。”
“我们出兵的话,北元会带着大军直接攻击我们,相反会错过西蒙古的忽木图,也有可能是喀喇沁吗?”
沐英这时插嘴问道。
“是的,喀喇沁和忽木图,不管怎么说都是草原民族,从北元看,是个小问题,反而是个大明,一直在准备兵力。他不可能不知道。他对大明非常警惕。”。
“所以,只要大明行动起来,他就绝对要像一只惊弓鸟,先打大明,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合算的。替别人承担风险不好吧。”
听了朱明远的话,人们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问朱明远:“那么,大明出兵了,是出兵国境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