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朱明远忙的满头大汗,但仍然投入其中的辛苦样子,朱老四竟然还有些感动,他这人有个性子,对于那种执着认真的人,往往都特别关照。
所以后面看朱明远似乎大功告成的样子,就放下了身段,走了进来,并且还主动管朱明远叫了一声“老弟,你在这里干的怎么样了?”
这话一说出口,朱棣就后悔了。老头子朱元璋都说了很多遍了,不要暴露朱明远的身份,也不要跟朱明远说他的身份。
自己一个嘴快,直接就把身份给说出来了。
朱明远听得毛骨悚然,自己哪敢做朱棣的兄弟,而且哪敢有这样的大哥!
说实话,朱棣对自己的兄弟确实不错,但是一想到这个人心狠手辣,为了方孝孺的几句话,就把对方的十族都给诛灭了,他就知道这个家伙也是个残忍凶狠的主。
所以还是不要跟他保持亲近比较好。
于是乎,朱明远还像以前一样不卑不亢,
“殿下,进来吧,这本来就是你的牙帐。”
朱棣好奇的看着那堆图纸。
“朱明远,你这画的是什么东西?怎么从来都没没见过?”
“火铳,也被叫做火枪,就是神机营的兄弟们拿着那帮家伙。”
朱老四点点头,自己没猜错,果然是火冲。
“可是这火铳怎么奇形怪状的?我从来都没有见过。”
看到朱棣已经问到这个问题了,朱明远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这是我要改造的火冲和原来的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有什么区别?”
一提到武器,朱老四马上就来了兴趣。
朱明远笑着没有直说,避开了这个话题。
朱明远指着大厅的椅子。
“殿下,请坐,我开玩笑的。其实我就是觉得这个东西是值得拿着比较累,所以想看看能不能把他的尾部改成弯的?士兵们拿着也方便。”
一听这个,朱老四马上就失去了兴趣,不过一想到之前朱明远认真的模样,又觉得这家伙没有跟自己说实话。
如果真的只是为了改一个鬼故的话,那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忙活
“殿下,今天发生什么事了?平常你不是在抓训练吗?怎么今天有空陪我聊这么久?”
朱明远问道。
“才我进门的时候,不是都说了吗?今天没事,我想和你聊聊天。”
朱棣一脸天真。
别人看到朱棣这个样子,常常被他欺骗,以为他是什么好说话的人?
但是朱明远知道朱棣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能在战场上和敌人面对面作战的主,他可不相信对方是什么仁慈的人。
“其实说我很感谢。如果没有你,我母后还生病呢。”
“王爷太客气了,娘娘是母仪天下的皇后,陛下又是拯救生民,驱赶鞑靼的英雄,给皇后看病是我的光荣。
“而且锦衣卫的毛指挥使已经给了我一千两银子,作为皇帝陛下给我的答谢,我已经很知足了,一辈子恐怕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其实那一千两银子是毛骧给他的赔偿费不是朱元璋的赏赐,但是朱明远竭力把自己给摘干净。
朱明远说的朱棣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沉默了很长时间。
朱棣是一个未满三十岁的青年,没有太多经验,脸还很薄。
“今天有件事想请教一下。”
朱棣半天忍住了这样的话。
“什么事?”朱明远不经意地问。
“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是想听听你对现在形势的看法。我觉得现在大明最应该具备的地方是哪里?”
其实朱老四很想和朱明远落一点家常什么的,只有这样才能拉近距离,但是话一出口却又变成了军国大事,没办法和别人不一样,朱老四就好这一口。
而且再过一段时间,他就要到北平去就藩了,那时候就可以直面沙场了。所以要说他脑海中充斥着什么,那就是杀人和杀更多的人了。
朱明远听他提到这个话题,反而放松了下来,如果落一些家常的话,说明对方别有用途,如果说军国大事这种无关紧要的话题,那反而可以放开了说。
就好比你可以和你的朋友一块儿谈论国际局势什么的,说的太多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
无论说的是否正确,都不会被人太当回事,因为本身就是在吹牛。
“既然殿下这么问了,那我就献丑了,我觉得大明最应该防备的地方是北方的草原和辽东的山水。”
“怎么说呢?”朱棣产生了兴趣。
“陛下定鼎中原,但北方的残余势力还没有被消灭,威胁着大明。如果不毁灭他们,大明边境就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这是司空见惯的话题,大明的将军们和文官们知道现在最大的威胁就在北方。
这句话出自朱明远之口,朱棣也能接受。
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沿海的倭寇,朱明远没有说。
说到北方的国家就足够了,没必要说别的。
“那辽东又是怎么回事?”
“辽东的女真自从巾帼被蒙古灭了之后,一直在东北盘踞,不肯向中原朝廷……不过殿下也不用担心,现在的女真四分五裂对朝廷构成不了什么威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话说到一半,朱明远还是忍住了,坚决没有把努尔哈赤的事说出来。
历史的发展进程由他自己来决定好了,自己不需要插手什么。
“你说得对,我的封地在北平,蒙古和女真我都不打算放过。”
朱棣频频点头。
说话的时候,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朱棣看着天空的太阳,对站在自己旁边的侍卫说。“带饭来,今天在这里吃饭。”
侍卫带着朱棣的命令跑了出去。
不久,几个侍卫员说适合出现在大厅里。
朱明远也懒得换地方,在大账吃了。
朱棣和朱明远坐在桌子上,两个人边吃边闲谈。
这顿饭的时间很长,所以吃饭的时候朱明远回答了很多朱棣的问题。
回答问题时,朱明远结合后世的经验,总是能以意想不到的角度回答,听的朱棣惊叹不已。
这更使朱棣确信朱明远不是普通人。
这顿饭一直吃到了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