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镇,古称“上谷郡”,北靠阴山、南临洋河,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素有“京西第一府”之美誉。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扩建,周长二十四里,开七门,东曰安定门,西名泰新门,南为昌平(拱极)门、宣德门和承安门,北为广灵门和高远门。明永乐年将宣德、承安、高远三门并窒,四面各留一门,建城楼、角楼各四座。
这几天,城内的百姓怨声载道,因为他们发现,现在大街不能随随便便地上了,酒馆不能去了,连青楼都不能逛了,并且,这宣府城居然是严禁他们进出。没错,宣府已经开始了军事宵禁,站在城墙上,就能看到,城外的哨探骑兵部队不断多起来,城墙上的士兵也明显开始紧张起来,明晃晃的长枪长戟,在不算明亮的日光下移动着,闪闪发亮,耀着众人的眼睛,给人有一种梦幻的感觉。
这里是大明身为九镇之首的宣府镇,素有京师锁钥,九边冲要之称。每每军队出操城外教场,金戈交鸣,人喊马嘶,那是密密麻麻的甲胃之士在热血操练,城内的人都能够听的清清楚楚。宣府总兵叫杨国柱,年近五十,此人是武举出身,一身功夫,浑身硬邦邦的肌肉,五大三粗。一张国字大脸,浓眉大眼,说话时嗓门极大,不过,他在平时跟下属却一点也没有一品总兵官的架子,是个兼具军事才能又是爱兵惜兵的好将军,好将领(在此,编者向类似于杨国柱这样的一生铁骨铮铮,最后为抗击外敌,没有选择可耻的逃走,而是选择战死沙场的民族英雄们致敬!)。
此刻,杨国柱正大马金刀地端坐在他的衙署后方的军演堂上,下首分列着东西各四张太师椅,分别坐着各位副总兵、参将、副参将,数位游击将军站在一旁,脸上都是凝重之色。这样的局面在这些人看来,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土木堡之变早就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而在这些战力仅次于关宁铁骑的精锐边军将领看来,鞑子并非好似人们所宣扬的的那么可怕,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宣府的军队也有过胜绩,可现在最为要命的是,皇上在鞑子手里啊!宣府空有过万的军队,密云唐总兵空有几千人的军队,可就是对这几十人束手无策,而今天的军事会议,已经是自从接到八百里加急传信(八百里传信不是指距离有八百里,而是大明朝速度最快的一种传信方式,编者注)之后的第三次了,除了第一次会议的喧闹争吵,第二次,还有这一次,都是鸦雀无声的场面,这帮子大兵们,要他们跟鞑子打仗,那个个都是嗷嗷叫,都不是怂货,不光是精神上还是战术上,都可以很出彩,至少也不会在鞑子那里吃大亏。可现在的局面,正所谓投鼠忌器,你就是有再多的军队也是无济于事,人家捏着可是你的命门!这让这帮子军头们如何不搔头挠耳,束手无策呢?
从城西泰新门上的城楼上看下去,延绵数里的,是刀戟林立,寒光刺眼,在呼呼的风声中,杨国柱的军队几乎是一动不动,与官道两旁仅剩下孤零零的几棵白杨树一起,似乎在等待接受皇帝的检阅。细心的人能够发现,这里每一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有一股子怒气,事实上这个年代的老百姓们,君权皇权还是很深入人心的,虽然这些士兵的军饷总是不够用,平时暗地里总少不了要数落这崇祯,问候问候崇祯的祖宗先帝,可现在,真正要面对着自己家的皇帝被俘时,大伙心中的那种屈辱,那种愤怒,似乎要从每一个士兵的胸腔里面喷发出来,以至于每一个人都憋屈得就快要窒息一般。
杨国柱和两位副总兵身披全身战甲、外罩战袍稳稳站立,手握长枪和长刀,身罩战袍的将官。特别是杨国柱那张国字脸,满是风霜之色,顾盼间极具威严气度,肃立良久就是一动不动,此刻他正默默地看着这一队缓缓走近的鞑子,现在的他,与往日的嬉笑怒骂形于色完全不同,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那种感觉就是在沙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一股子迫人的凌厉之气向着雅图等人逐渐逼来。
穆森见惯了沙场,当下就冷哼一声,以免落得下风道:“前方何人,还不赶快让我等进去,准备好酒好菜,让我们休息好了,好跟你们的皇帝一块回京!”
一句话说话,旁边队伍里传来不小的喝骂声,毕竟总兵杨国柱没有发话,那些喝骂都是实在忍不住的。杨国柱闻言,身形依然未动,手中的长枪握地咯咯地,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该说话,因为说什么都是错,放他们进去?亦或者不放他们进去?军事会议上没有结论,他想了几个晚上依旧无解,不过,要是他知道大名鼎鼎的内相王承恩也是数夜未眠,百思不得其解的话,那他就没有必要过分自责了。
雅图依旧看了一样穆森,对于穆森的沉稳,雅图一直是很欣赏,可不知怎的,自从俘获了崇祯,穆森就变得出言不逊,雅图开始看不透此人,这次也是如此,自己又不能每次都阻止穆森说话,毕竟他也算是萨满教重要的高层首领人物。见此情形,雅图只能尽快开口,以示缓和:“这位将军,小女来自大清国正黄旗,路过此地,急需给养,还望将军高抬贵手,小女子会尽快出关!”雅图的话虽然跟穆森是一个意思,可毕竟是婉转多了。
果然,杨国柱的脸色似乎放松了些,沉默了小半响,只见这位手握一方重权的将领才缓缓开口道:“阁下且慢,还是先让我等见一见贵军中的那位吧!”
雅图似乎是猜到了对方想说的,当下便转过头向穆森使了一个眼色,穆森会意,冷哼一声,吩咐手下将后面的马车门打开。随着“吱嘎”一声,马车中走下来一人,只见此人一身青袍,面容有些憔悴,他用手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抬起头来,望了望四周,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帮助自己镇守边关的骄兵悍将,从他们的脸上,他感觉出了崇敬和兴奋,还有激动和愤怒,崇祯很欣慰,有军心如此,真的让他很欣慰!略微好转的心情加上往日的自信,从他的龙行虎步就可以看得出来,只见他调整了一下,气度从容地走前了几步,目光飘到了马上那位英姿飒爽的将军杨国柱身上。
杨国柱是多次上朝觐见崇祯皇帝的,自然认识。刚开始他还不敢相信那辆小马车里面,装的真的会是一国之君!不过此刻,容不得他不相信了,只见他迅速矫健地跳下马背,一撂战甲,迅速单膝下跪,后面的两个副总兵也跟着杨国柱一样,单膝下跪,杨国柱似乎想要大声唱喏,可不知怎的,居然没有说出声来,让人感觉到他喉咙的似乎是哽咽了一下,随后发出来的声音,低沉而又颤抖:“罪臣救驾来迟……罪臣万死,罪臣万死呐!”最后几个字特别的加重了语气,好似他把心中的愤怒,自责,痛心和无奈都随着这几句话一下子倾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