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是这个时代的公知。
他们一家之言,就足以让不谙世事的百姓信服。
义军进入中原后,准备进攻中原重镇郑州之时,迎来了他们难以想象的一幕。
原本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起的穷苦百姓,在他们入城之时,丢菜扔鸡蛋,向义军表达着他们的不满。
而百姓们这么做,仅仅只是因为有人说义军因为没粮吃,连人都吃。
义军士卒们带着憋屈,严守着军规。
虽在猛攻三日之后,破了郑州城。
但很多迫不得已自卫的士卒,还是有不少犯下了罪行。
而百姓的唾弃。
让本就压抑的义军,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
因为一营士卒被平白无故的敲破了头,营将上马理论之时,被对方一个家族的人埋伏,最终惨死。
义军是以营为单位,十五万大军,也就只有十三个营而已。
而一营之都尉被杀,这是在攻城之时都非常少见的。
义军的怒火再也按压不住,整个郑州城,被五个失控的营队官兵抢掠。
得知情况的sky赶到,士兵们已经犯下罪行。
而且这次是让sky真正的为难了。
此次掠城,足足牵扯了大半的义军士卒。
而且这些人还带着怒火,sky要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责罚。
恐怕义军众人会不服。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很难分辨是谁对谁错了。
而且都是各说各有理。
sky只能象征意义的罚了众人几棍军仗,后将此时掩盖。
吃了教训的sky,此时也明白。
要控制舆论,只能找到读书人,才能解这个局。
sky出了郑州后,就去拜访了当地的隐士。
其中一名名为胡隐的大才,愿意帮义军一把。
他利用自己的名气,已经遍布天下的门生。
以他自身的号召力,为义军写书,昭告天下。
而那些在朝中为官的名仕,则开始和胡隐以及他的弟子们打起了嘴炮。
百姓一时间也不知道信谁的。
胡隐和他的门生只是一家之言,但起到了扰乱百姓判断力的作用。
只要舆论不一边倒,sky和他的义军都是能接受的。
可sky还是低估了那群玩权谋的世家。
他们看舆论无效,就去找山贼来假扮义军。
打着义军的旗号,开始光明正大的抢掠。
他们这么做,不仅仅起到了抹黑的作用,还让各方山贼流寇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等他们去做坏事之时,都打起了义军的名号。
一时之间,义军口碑下降得非常严重。
义军想补充人手,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sky只能在坚守底线的同时,也尝试着“变通”。
比如入城之后,带着百姓们去屠乡绅。
sky知道这么做,会牵连无辜之人。
但他没办法。
他只能这么做。
一个阶层,他只能站到底。
两边不得罪,那是不可能的。
sky想起,当初史书描述黄巢的征兵手段。
黄巢是带着人攻城掠地,而后把百姓们抢得没了活路,不得不跟他作乱讨生活。
所以黄巢的军队才这么容易壮大。
sky想起当下自己要面对的情形,才猛然觉醒。
原来善恶,真的很难说清楚。
你想光靠着宽厚待民的名头,使得天下百姓归心,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非有一日,你能真正控制舆论。
那时候,你才能给自己的行为下定义。
而现在,你的行为,只有给别人下定义的份。
义军在河东府迷茫之时。
新派下来的剿匪大将军张荃已经带人杀了上来。
张荃领江都、江宁,两支江南府兵,追着义军入了中原。
而济北、宁远两军,则从济北府和宁远府出发,由北而南,由上而下,围攻义军。
而义军进攻的河东府府兵则龟缩回河中,等待大军到来时,还有进攻之势。
义军在郑州附近攻城掠地。
军队人数是暴涨到了近三十万人。
为了应对各方围杀之敌。
sky也分了兵。
大棉裤,领十万老字营义军,向北进攻,进攻河东的滑州、璐州等地。
关山刀刘克领五万兵,驻守已经攻下来的汴州、许州等地。
sky自己则带十五万人,领撕少、小虾、平头哥三名大将,继续攻河中。
大隋宁元三年四月,义军撕少、小虾部,进攻河中门户河阳。
同月低,怀化大将军张荃领十万官军,进攻义军刘克、赵佑顺部。
刘克、赵佑顺不敌,弃城而逃。
五月初,义军大棉裤部,攻取潞州、魏州。
同月十日,平乱大军副将杨安,领济北军、宁远军于魏州爆发大战。
济北军,宁远军惨胜义军。
义军大棉裤部,退回黄河以南的郑州布防。
同月底,张荃领兵十万杀到郑州城下。
六月出,河中第一门户,河中告破。
义军长驱直入,进攻河中第一镇——河南府。
几乎同时,杨安率兵赶到郑州,张荃、杨安合兵,开始猛攻郑州。
义军大棉裤部,于郑州六万守军,以命相抗。
官军连攻郑州十日未破城。
而退守河中的河东府兵,此时正与河中军一起,在守河南府。
义军进攻的第十日,以伤亡过半的代价拿下河南府。
听闻河中大胜,大棉裤在守城的第十二夜,开门突围。
四万义军,杀出城去。
官军梦中惊醒,连忙追杀。
两军一追一逃,连斗近百里。
最后,大棉裤抵达河南府时,大军以不足万人。
与此同时,山南府因河南府被破,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山南府将军林武,在见义军入山南时,直接举兵投降了。
林武的投降,直接震惊朝野。
因为这是朝廷的第一个降将,而且还是举兵投降。
其影响不可谓不恶劣。
林武在投降的第二天,九族被诛。
让林武连回头的机会都没有。
林武索性领义军入山南府。
并为义军筹集粮草,打造武器装备。
大隋宁元三年七月,张荃尽收河东,正式带兵进入河中。
河西府大将军卢鼎,听闻大军入河中,随即带河西府兵响应。
同月,十日。
官军两军,合兵三十万,进攻河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