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都护府,不是一座城,也不是一道府。
而是一个地域范围。
在南陈时期时,伊犁都护府的控制范围在玉门关外直到安西城。
当时安西城,就是都护府的所在。
而南陈、大隋之交时,中原动乱,西域诸国趁机蚕食伊犁都护府控制范围的大片土地。
直到把安西城变成一座孤城。
大隋接管伊犁都护府后,为保证安西军和中原的联系,不得不把都护府搬回玉门关。
而南陈的都护府军队,在中原平定过后,就投降了大隋。
当时南陈安西军的大将军杨宿,手握十万边军,其实可以选择拥兵自重,或是领兵进攻中原的。
但他为了民族大义,把一国之仇抛到了脑后,选择让整片河西,交付到中原人政权的手里。
只是他的大义之举,最后连他的命都没保下。
当然,这都是王都权利争斗中的肮脏之事,眼下我们要说的是安西城。
在都护府搬离安西城后,大隋王朝觉得就这么放弃安西城有点可惜,就从戍边的军队中选出已经在边关成家的无根浮萍,送到安西城。
让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继续世代戍边。
之后,大隋以曾派过不少的将领去统领他们。
但随着北方突厥的崛起,大隋边关的压力逐渐加大。
而且不少西域诸国已经投靠了突厥,成为了突厥的附属国。
安西城在整体局势上,已经被战略压迫到了窒息的程度。
原本最好的选择就是撤回安西城的军民,放弃安西城。
但内朝的诸公觉得,安置十万戍边军民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劳民伤财,而且给关内的土地巨大的压力。
是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就索性,留安西军民和西域诸葛死磕。
榨干他们的最后价值。
这个决定阴冷、冷血的态度,无疑是非常影响隋王伟岸的形象的。
所以决定只能是朝堂诸公做的。
隋王为了表达对安西军民的惦记,这才派在云关外立功的秦阳去统领安西城。
并且对秦阳是大肆的吹捧重视,其目的就是让天下人觉得,隋王没有放任安西城不管,他已经派了能征善战的将军,去驻守安西城。
这一个月以来,秦阳的化民——李苦,都快成了边疆战神了。
只是秦阳自己不知道而已。
秦阳一行,一共七百人,带着可供安西城坚守一月之久的千车粮草,横穿荒漠,在第七日抵达了安西城。
安西城距离玉门关和阳关都不算远,只有一日的路程。
秦阳他们走了七日,则是因为安西城被突厥的两个附属国龟兹国和尉犁国所包围,秦阳要想安全抵达安西城,只能选择绕路。
好在第七日,秦阳一行也到达了安西城。
安西城的十万军民,早就得知大隋会派兵求援。
所以在半月之前,城墙之上就不断有士卒向东边眺望。
当他们看到秦阳竖起的安西军旗帜时,城上是一片的欢呼。
有的仰天长啸,有的就地起舞,有的则是老泪纵横。
“中原,果然没有忘记我们!”
“我们的祖国,果然不会抛下我们!”
“我南陈的王啊!你终究还记得你的子民!”
一个双鬓发白的老卒一巴掌打在另一个更老的老卒后脑勺上。
“呸,老家伙,你真是老糊涂了!现在中原是秦家人在坐天下,是大隋!叫隋王!我们现在是大隋的行伍!”
被拍后脑勺的老卒这才恍然大悟,并嘿嘿笑道:“你看我,这都搞忘记了。”
“不过对我们这几个老小子来说,谁坐天下都一个样。我们都是在帮我们自己人守国门。”
“他们没忘了我们就好,没忘了我们就好!”
这群戍边军民,大多都是世代戍边的。
你可能觉得他们不爱大隋,连现在大隋的国号他们都不记得。
可若不是真正身在他乡的人,很难体会到像他们这般,来自血统里的认同。
在经常王朝更迭的中原,能让戍边军民记住自己的血统,远比让他们记住自己的国家来的要重要许多。
然而,安西城上的欢呼没有持续多久。
当秦阳一行越来越近,七百人没了烟尘的遮蔽,能一眼数看到头时,城上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揉着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一幕。
生怕眼前的场景是海市蜃楼。
可不停得揉眼睛,揉到眼泪都流下来,眼前还是七百人。
“七百人!就七百人!”
“我们坚守了足足半年,等来的援兵,竟然只有七百人!”
这半年时间里,安西城不断受到龟兹国的进攻。
安西城军民,从三十万打到十万,从城中楼房错落,打到整条街都是草棚。
这半年里,他们得到的命令只有坚守。
他们无数次派兵求援,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复。
可直到今天,答复终于才有个响。
而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援军,就只有七百人。
用尽气力在坚守的安西军民,在这一刻,彻底绝望了。
大隋给了他们希望,又让他们绝望。
他们所谓的希望,又在漫长的等待中毫无回响。
此时,城中已是一片哀嚎。
他们彻底崩溃了,就仿佛心中的信仰崩塌了一般。
他们一直以自己是中原人而自豪,他们热爱那片土地,所以愿意用生命守住中原的大门。
而中原的掌权者,却在利用他们的热爱,在利用他们的生命,在榨取最后的价值。
人最绝望的莫过于被自己的民族所放弃。
绝望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他们可以死,亦可与安西共存亡。
可他们该为了他们心中的大义而死。
大隋掌权者,不该在这最后的时刻都在算计。
他们更不应该用他们心中纯洁而崇高的大义来算计。
这会让他们对自己的死,产生怀疑。
更会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
他们人生的所有就是戍边,虽然轻贱,但应该是伟大的。
可为什么他们要用大义来算计啊?
连大义都能算计,那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大义,是该有多么可笑啊?
这十万军民的统领,是一名四十岁的中年男子。
他老泪纵横,但还是下城来面对这血淋淋的现实。
他们被抛弃了,但他们还得活下去。
男子眼神绝望的看着秦阳,并道:“新来的安西将军,我若问你援兵,你是不是会说,让我们继续等?”
之前的安西将军都是这么说的,可最后援兵没到,或战死的战死,或逃跑的逃跑。
而问援兵,都是一副说辞,等!
秦阳闻言一愣,反问道:“援兵?什么援兵?我们就是援兵啊!”
“你还想等秦林那家伙给你派援兵?你想屁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