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一口气的韩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才终于露出释然的神态,依靠在城楼砖墙之上,脑袋一歪,一代东吴名将,就此身死。
韩当死了以后,他麾下的部族,丢盔弃甲的回到黄盖的主力军所在之地,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黄盖、张昭他们知晓。
黄盖听完消息以后,高呼一声,眼前一黑,就此昏迷了过去。过了半晌,黄盖才悠悠醒转,狠声道:
“全军突击,乘夜而行;不平巢湖,誓不还军。”
三军将士,受到黄盖的鼓舞,士气大振,不顾天黑风高,直逼巢湖而去。
只因郑宝已死,巢湖无人做主,未及天明,即被黄盖军所攻破。
破城以后,黄盖下令,以报失去兄弟之仇。张昭闻令,心中大急,也不束衣,只穿着睡装,就急急忙忙的至黄盖住所。去求见黄盖,见面以后,张昭说道:
“将军不可啊,为将者,就是为打仗而生的,想必在战前已经做好了随时身死的状况。
先不说这些了,只说那巢湖太守郑宝已经被韩将军所杀。人死灯灭,切不可多多的牵连无辜啊。
再者说了,现在少将军正处于艰苦创业的时候,最在乎的就是名声。因为只要有了一个好名声,人家才会愿意投靠我们。我们才会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只有我们有实力了,人家才不会小瞧我们,我们才能够为老主公报仇啊。”
张昭看黄盖犹豫不决,突然向其跪下,恳请黄盖收回成命。俗话说:
将军不折节求生;文士不屈辱向背。
这是这个时代的风骨,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名节。
黄盖见张昭双目含泪,为这满城百姓,向他下跪求请,不自觉的耸然动容。
黄盖在心里面,挣扎了好久,最后忍痛收回了命令。
5月下旬,韩当之死传到了孙策这里,消息传来的时候,还附有张昭的文本,介绍了整个事情的始末。
孙策听完以后,心中大怒。撕毁文本,当即就要调转兵马,去往巢湖,给韩当报仇。
周瑜闻言,对孙策说道:“伯符,你做事情还是有点太暴躁了。俗话说:瓦口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今天是韩老将军去世了,你可以去为他报仇,可是报完仇之后呢?难道你就不创业了?
是,今天死的是你的最亲近的人。
可千百年来,有多少的百姓,有多少的将士,或是流离失所,或是战死边疆,有谁可曾想过为他们报仇的?
是,伯符今天你是报仇了,可也同时给天下人留下了一个暴虐的名声。瑜也知道伯符你,平生最敬重的人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而且你也以小霸王之名自居。
可是伯符你有没有好好想过。
想当初,一个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那样的英雄。
一个是泼皮无赖、阴损计较的沛公刘邦。可最终得天下的为什么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呢?
究其原因看来,那就是名声,无论在什么时代,一个诸侯的名声都是至关重要的。
想当初,项羽刚刚起兵的时候,如果战事顺利,那倒还罢了。
如果战事不利,在最后攻下城池的时候,项羽都会下令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流离失所,从而失去父母兄弟、姐妹亲朋。也不知道有多少的典籍因此毁于战火。
战争永远只是解决事情的最后办法,而不是唯一的办法。
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打仗。还包括什么政治、人文、经济、名声等各样的事情综合而成的。
天下没有谁是非常喜欢战争的,尤其是在那个时候。
秦国刚刚统一天下,还不超过20年,在此之前,天下已经纷争战乱了几百年了。
因为长时间的打仗,百姓心中,本来就已经非常的厌恶战争了。可是偏偏项羽在恶战之后,又紧接着下令。
就项羽这样的做法,即使别人想要投奔他,恐怕也因此而不敢了吧。
其实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他们不在乎统治者是谁?
他们所在乎的,那就是可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可以让自己的家人吃饱饭,有地种、有钱花,可这些项羽却都不能给他们。
反而还有去杀戮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那谁还愿意去投奔他呢?
再说那些典籍,典籍就关系遇到读书人和世家了,人家就是以这个为自己的传家之本,就是以这个来增长自己的才华,来获得自己的锦绣前程。
项羽这么样做,直接就把人家的根基给毁了,把人家的前程给硬生生的掐断了。
人家没有了根基,没有了前程,你还指望别人来投靠你吗?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家不恨你就很好了,还想要人家来投靠你,为你效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他也就只能在梦里面想想了。”
周瑜说完以后,只见孙策依然还有些急躁,他双目通红,狠狠的握着自己的拳头。好半晌以后,孙策才收回成命。
周瑜见状,才适时说道:“伯符,其实也不是我非要阻止你报仇。报仇的事情,我们可以先不着急嘛。先等到我们把蕲春打下来之后。
加到那个时候,你可以对郑宝的尸体,做一些侮辱性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让伯符你解心中之恨,还可以增加你的威望。何乐而不为呢?”
孙策听完以后,心里面也做了好一番的挣扎。最后孙策,思前想后,也就只好作罢。
三日以后,孙策领兵攻打蕲春,蕲春太守不敢抵挡。亲自捧着民生、军事图册,出城投降,孙策纳之。
蕲春拿下来以后,孙策让程普协助周瑜处理蕲春事务,收编部族,并让造船司,快速度赶制可以渡江的船舶。
七日之后,黄盖把巢湖事务悉数交与张昭,自己则领着一半的人马,前往蕲春与孙策汇合。
再三日之后,蕲春造船厂,初步建造了,可以渡江的船舶。建造好了以后,孙策亲往查看,等到确定可以使用以后,孙策当即下令渡江。
渡江以后,孙策与周瑜几人前往离长江最近的,一个大郡城--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