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客厅大书柜的边上,裴晓虹打开书柜的门,拿出一个棕色边框的相框。
只见里面镶嵌着一张黑白旧照片。
可惜的是,这张照片像被火烧过似的,缺了将近三分之一。
“无论走到哪里,这张照片都一直带在我妈妈的身边。
在朝鲜战场上的时候,敌人的炮火轰炸了医疗队的驻地,等到我妈找到这张照片的时候,被烧掉了一大块。
你们看,站在第二排的右边第四个就是我妈……”
“阿姨年轻时真是个大美人,说实话,比你长得漂亮。刘岩,你觉得呢?”周海洋看了裴晓虹一眼,又看着刘岩说道。
此时此刻,刘岩似乎没有听见周海洋在说什么,而是两眼直勾勾盯着眼前这张照片,而且盯着的是缺失的那一角。
穿越到今世已经整整一周了,刘岩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原主的爸爸妈妈。
但就在看到这张照片的一霎那,他脑子里突然出现了原主家庭的画面……
在原主的家庭相册里,也有这样一张照片,但那是一张完整的照片。
相册里的那张照片里,有原主的爸爸和妈妈,正好在眼前这张照片缺失的那个部分里……
刘岩的心里不由得一怔,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的巧合!难道原主的爸爸妈妈,曾经和裴晓虹妈妈是大学同班同学?
“刘岩,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裴晓虹看着刘岩,接着,她顺着刘岩的目光,似乎发现了一点什么......
“哦!没,没怎么,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裴长远两口子开门走进了屋子。
“爸,妈,刘岩和周海洋来了!刘岩,海洋,这是我妈。”裴晓红迎了上去,向双方介绍着。
只见裴晓虹的妈妈愣了一下,快步走到刘岩跟前,从上到下仔细的打量着他。
然后转身,和裴长远相互对视了一眼,两人没说话。
“妈,您这是怎么了?您怎么这么看着刘岩呀?”裴晓虹不解的看着她妈妈。
这个时候,只见裴晓虹妈妈又转过身问刘岩:“刘岩,你爸爸叫什么名字。”
“阿姨,我爸爸名叫刘振宏。”
裴晓虹妈妈看着刘岩继续问道:“你妈妈叫什么名字?”
“阿姨,我妈妈叫施玉华。”
“你爸爸妈妈都在宁城医科大学工作?”
”是的。”刘岩点了点头。
裴晓虹妈妈转身对裴长远说;“老裴,没有错!是刘振宏和施玉华的儿子。”
裴晓虹妈妈接着对刘岩说道:“刘岩,我曾经跟你爸爸妈妈是大学同班同学。
自从1949年我参加革命离开学校后,就一直没跟大学同学联系了。
解放后我就一直在部队里。
六十年代中期,老裴转业到永峰县委,我就跟着转业到永峰县医院。那个时候,你爸爸妈妈已经离开江宁省了……
上个月,我到省城开全省医疗工作会议,没想到在临别时,遇到了在省城医院工作的一位大学同学。
她告诉我你爸爸妈妈的情况,还有你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而且告诉我,你就在永峰县插队。
因为会议后还得赶回县城召开县卫生系统工作会议,时间匆忙,就没去看你爸爸妈妈。
回到县里后,本来想通过县知青办打听你的情况,县卫生系统工作会议之后,又忙于半年总结工作,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昨天老裴在电话里,跟我说起你的事情,并且说,你长的跟刘振宏很像。听到你的名字,我又想起来了。
所以我跟老裴说,无论如何得让你来家里一趟。
总算找到了,你爸爸妈妈身体都好吗?听说他俩已经开始安排教学工作了。”
“是的,虽然有些结论还没有最后得到落实,但他俩的心态都非常好。
而且目前学校安排给他们的教学任务不多,工作比较轻松。”
“你爸爸在学校的时候就非常乐观,是我们学校的活跃分子。听说这那些年你跟着受了不少苦……”
“一开始确实有些突然,一下子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还好有那么多好心的叔叔阿姨们照顾,都过去了!”
“听说你还有一个妹妹?长得像你妈年轻的时候,她今年多大啦?”
“比我小三岁,中学毕业后,按照政策安排,就进入一家街道工厂。”
“那些年你真不容易,一个人带着妹妹……
真没想到,你跟晓虹在一起插队。”说着,裴晓虹的妈妈转过身子:“晓虹,你也真是的,这些年怎么就没带刘岩来过家里?”
此时此刻的裴晓虹和周海洋,早已被眼前突然发生的这一幕愣住了。
裴晓虹的心情不知是高兴还是激动:“妈,我好几次让他来咱家,他就是不肯来,不能怪我,不信你问海洋。
而且他在知青点的时候,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
“阿姨!这点我可以为晓虹作证,刘岩之前在知青点,对所有人都是爱搭不理的。知道的人知道他的心情不好,不知道的人认为他清高……”
“阿姨,过去是我不对!因为我担心家庭问题牵连大家,所以……”
“刘岩,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无论什么时候,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失去坚定的信念。
要相信,风雨总会过去的,终究会有见到彩虹的那一天。
以后有空就常来,把这儿当作自己的家。”裴长远对刘岩说道。
刘岩感激的点了点头。
“要相信华国的明天会越来越好的。如果给家里写信的时候,代我和晓虹她妈,向他们问好。”
“嗯!谢谢裴书记,谢谢阿姨!我准备忙完这段,就回宁城看他们。”
……
“好了!今天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咱们就在家里吃,你们坐,让晓虹和她爸陪着。
阿姨亲自下厨,做几道拿手好菜,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作者题外话】:长篇连载小说《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一世纪,故事主线跨越四十多年。
本作品与众多描写寒门弟子官场升迁的作品不同,主要描写了以刘岩为代表的,经历五、六、七十年代的江宁省干部子弟,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在部委和省市机关的机会,要求进入乡村基层工作后的一步步成长历程……
当年的经历,使得他们学会了冷静地、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民情,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情况。
他们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城乡差别是多么巨大,地域间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多么贫穷,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反差。
他们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工程中,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同时,他们也清醒认识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要彻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不仅是物质上的脱贫,更是精神上的脱贫,而且任重而道远。
上山下乡,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
培养起了体察国情、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国家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
所以,当他们走进官场的时候,无论处在哪个位置上,都会以一种更深沉的目光,去理解国情、体恤民情、观察和参与国家在每一步重大改革中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