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赤乌十三年十一月。在冶山别院呆了半个月的孙亮,带着全婷回到了建业城。
在冶山别院,很有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畅快,孙亮打心底就不想离开这个蒸蒸日上的冶山农庄。
特意留在城中收集消息的岺昬送来消息,昨天遣人来报,一些名儒勋臣,世家豪族对孙亮在冶山农庄的一些做法深恶痛绝,眼看朝野上来就将刮起一股妖风,不容孙亮不急着回去处置。
对这种情况,孙亮早有预料。在冶山农庄现在所作的一切,从根子上说就是一场小型的革命。降了田租,解放了奴工,你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和奴仆的世家豪族怎么想?建了新式教学体系,任人唯才,你让那些把持文化主动权的名宿大儒怎么办。
自北边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无论西蜀还是东吴,都实行了差不多的选才任官制度,通过中正官,世家弟子走入各级官府。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些既得利益者不反对才怪呢,孙亮苦笑道。
“夫君,想什么呢,想得这么入神。”全婷在一边叫道。
“没什么。等会要去见母亲吧,明天你再回去吧。”新婚后就去了冶山别院,全婷也一直没有归宁。
“夫君有事尽可自去,归宁一事,妾自会处理。”
“那好,你就在家把行礼收拾一下,我带洛珍过去。叫丽珠帮你一起收拾吧。”那个倔犟的女孩,恢复过后坚持要为孙亮做牛做马,也很得全婷、洛珍喜爱,孙亮也就把他带回了宫城。
孙亮带着洛珍、岺昬前往不远处潘夫人居所,三人从后门进了后院。后院原是孙亮住所。孙亮进了院子,就欲往前院去,却见角门处有侍者守着,里面有一人,却是潘夫人身边的小黄门小德子。
“殿下,夫人得到你回城消息,就叫小的在这侯着。”
“哦,母亲可在宫中?”
“夫人在,陛下也在呢。”
“是吗,你过去通报一声,方便的话,就说我请见父皇。”孙亮停了脚步。在宫中,虽是去见自己父母,也是不能随意的。
小德子急急去了,一会伴随着黄锦走了回来。
“亮见过黄公公,公公安好。”一见是黄锦,孙亮急忙躬身施礼。
“老奴怎敢当殿下见礼。殿下此来,可有急事?”黄锦问道。
“没什么急事,只是来拜见陛下、母亲。”
“嗯,陛下正在休息,你且随我来。”又看了看洛珍,道:“你一个人来吧。”
孙亮点点头,让洛珍与岺昬在后院等着,自己随黄锦向前院走去。
黄锦带着孙亮没进前院大厅,在前院一处亭子坐了下来。
“黄公公,殿下在休息吗?”孙亮问道,一边心中腹诽着,大上午跑到这休息什么呢?该不是一大早就跑过来做什么坏事吧。
黄锦瞟了孙亮一眼,沉吟了一会,说道:“有些事,也是该给你说了,陛下身体越来越差了,常感到精神不济。”
“太医院那边怎么说?怎么不给父皇调理。”孙亮关切道。
“唉。帝王将相,哪个又能不老?”黄锦没有理会孙亮,长长叹道,“我们都是老了,将来还要看你的了。”
“小子还幼懦,还需黄公多加教导。”孙亮谦逊道。
“殿下过谦了。殿下近来做得好些事老奴有所耳闻。殿下天资聪颖,宅心仁厚,老奴叹服,又能有什么好教导的。”黄锦叹道。“只是以老奴看来,有些事殿下还是急了点。”
“还请黄公指点。”孙亮肃身请教。
“指教不敢当。殿下可有所风闻。近来有些腐儒、勋臣对殿下一些做法很有些看法。殿下是触及了他们的痛处了。老奴以为,殿下或可稍加隐忍,如雏鹰在巢,自由那些鼠辈猖獗。待到雄鹰殿翅之时,自当搏击九霄,轻易碾压那些宵小鼠辈。”
“小子瑾受黄公之教。”孙亮起身谢道。
“唉,殿下不需多礼。坐下吧。”黄锦摆了摆手,待孙亮坐下,又道:“老奴幼时孑然一身,无力谋生。好在蒙陛下收留,得伴陛下身边。也是缘份使然,看着殿下这等仁厚赤诚之人,便似看着自己子侄一般。老夫平生最恨那等些道貌岸然,对百姓敲骨吸髓之辈。望殿下能时时心念百姓疾苦。”
“亮不敢有负天下百姓,不敢有负黄公之望。”孙亮拱手道。
“老奴信得过殿下。老夫一把骨头,这一辈子侍候陛下,也不能帮殿下什么啦。这里有个东西,你收好。”黄锦说着,自衣袖中取出一块玉佩,递了过来。
孙亮恭敬接过,打量着这块玉佩,这是一块古玉,上面刻着繁杂的花纹。
黄锦笑道:“殿下收好吧。哪天转交给洛子华,他自然明白。好了,你在此歇歇,我去陛下那边看看,再来唤你。”
说着起身去了。
不多时,有黄门前来通知孙亮晋见,孙亮随黄门来到宫院正厅。只见孙权一身锦衣便服,微眯着眼,躺在一条躺椅上,一边浓装重抹的潘夫人,正给孙权轻轻敲着肩膀,黄锦手扶拂尘站在一边。
“儿臣拜见父皇、母亲。”孙亮时门,急趋至孙权座前见礼。
孙权眯着的眼睁了开来,摆了摆手,道:“吾儿不需多礼。朕有些乏了。来,给你这边左手敲一敲。”
有小黄门在孙权左手边放了个锦橔,孙亮坐了下去,拿过孙权左手,轻轻地敲了起来。
“父皇身体不适,可要叫太医过来?”孙亮轻轻问道。
“算了,唤他们来有什么用。那群腐儒不是说朕是天子。有道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朕未及二十,接掌江东,其时人心相疑,宗室不宁,叛乱纷起,朕手持三尺之剑,平乱诛判,始定江东基业。后曹孟德挟八十万大军南来,言降者众,朕临机决断,始有赤壁之胜。这不是天佑是什么呢。天命在朕,何需药石,天命不在朕,药石何益。”
“父皇….”
“好了,不要说了。父皇知道,”孙权打断了孙亮,说道:“子明,你做的很好。那曲辕犁,父皇已命人打造去了,不久当流布于天下。庄子的一些事,朕也听说了,你做得很好。你尽可去做,不必理会他人说些什么。有你父皇给你看着,他们闹不起来。”
“谢谢父皇。儿臣给父皇添麻烦了。”
“那些腐儒,只会清坐虚谈,那些世家豪门,只是记挂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朕倒要看看,是他们脖子硬,还是朕的刀硬。”孙权说着,猛地坐起身来。
“父皇,都是儿臣行事不周,儿臣今后自会谨慎些。”
“也好。父皇老了,你要努力些。以后这江山社稷,就看你的啦。”
“父皇春秋鼎盛,儿臣愿永远在父皇荫蔽下过着平淡的日子。”
“唉,你几个哥哥有你这心态,又怎能闹得宗室不宁,朝野不安。好吧,你去吧,父皇在你母亲这多歇些。你明天一早入太初宫。”
“诺,儿臣告退。”孙亮狐疑起身地告退,又要去太初宫,是又开始学习之旅?
回到后院的孙亮没有离去,想听听母亲处的消息。果不其然,约半个时辰后,潘夫人走了进来。
“你这小子,真能闯祸,你在冶山城,不知道朝中刮起了多大风波。好在有你老娘看着。我看,十有**是你的那引起好哥哥搞的鬼。”潘夫人一坐下,就抱怨道。
“阿母,是儿子的错。儿子也只是想做些事。你看,不给好些佃农们一些利益,他们能死心踏地的跟着儿子。那些学子、附从,给他们一点好处,不怕他们不给儿臣效死。你看,如果有一天,咱们孤儿寡母的,没有庄子里的那些人,咱们能依靠到谁去?”孙亮过来,轻轻敲着母亲的后背。
“嗯,吾儿说得对。只要对我们有利的事,你尽管去做。这市恩的道理,老娘自然理会得。”
“朝中哪些人说儿子啊。”孙亮打听道。
“还不是那帮拥孙和的旧臣,还有那个孙休贱子,也不消停。”
“全公主一般人怎么说?”
“他们现在除了依靠着我们还能依靠谁去。我儿放心,近来全公主见了老娘特别地亲热。还有那寒门出身的孙弘,见到老娘十分地恭敬。”
“阿母,对这些人,你要留些小心。特别是那个孙弘,不是个好东西。”孙亮告诫道。历史上,母亲的死与孙弘脱不了关系。
“放心吧,你娘什么人没见过。还真没人能让我吃亏呢。”潘夫人傲然道。
“父皇怎么叫我一早就去太初宫,好象事情有些不对。”
“叫你去,我儿尽管放心去,万事有老娘呢。”
第一次写作,过渡挺难。水平有限,但尽了力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