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严浩召开的会议上颁布的指令,柔然全部国土并入大魏版图,朝廷设燕然道统一管辖。
燕然道下设6州4郡,另外延续征服西域时的惯例,还设置了5个自治州由一些柔然大部落联合自治。将原柔然王庭黑山改名为高阙,定高阙郡为燕然道治所。建盛乐府为燕然道中心和商业集中地,盛乐府受朝廷直接管辖。
由于柔然本身为草原民族,政治上的制度很不完善,基本缺乏成熟的行政体系。而朝廷新发布的一系列政令需要大量官吏来执行,因此严浩决定由内阁拟定临时的官员选调政策。
朝廷特别选拔一批大学的学子远赴北境为官,这些人虽然没有足够的政治经验,但好在已经经过系统教育体系的培训,能够基本承担起完成朝廷指令的任务。假以时日,经过北境的磨练,他们中的佼佼者同样也有机会回到中原,拥有光明的前景。如今科举考试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这也不失为一个曲径通幽的好办法。
为了加快严浩融入华夏的进程,严浩制定了民族大迁徙的政策。一方面鼓励草原牧民内迁到阴山以南的中原地带,从事农耕或者商业活动。另一方面也鼓励中原的百姓北迁到柔然国境内从事畜牧业以及农耕等行业。
与人口大迁徙相适应的则必然是经济上大刀阔斧的新政。而经济问题也是柔然与大魏融合的最大难点。
柔然原本的经济以游牧为主,狩猎为辅,耕作在经济中的占比非常小。他们逐水草而居,年份好的时候,水草充足,国内就牛羊成群,丰衣足食,年份不好的时候,牲畜没有食物来源,难以生存,自然也活不下去。正是在这些年份,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南下侵略中原来掠夺食物。
由此可见,柔然原本的经济体系十分脆弱,缺乏最基本的稳定的粮食供应的能力,更别提其它产业的发展了。也正因如此,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从来没有想过占领这片广袤的草原,因为对以农耕为主的华夏人来说这片草原基本上可有可无。
但站在严浩这个现代人的立场上,事情却并非如此。首先,资源是交互的,只要能够解决交通的问题,以草原的畜牧业补充中原的农耕,再以中原的粮食供应北方的草原,如此形成循环互补,可以大大提高经济生产的效率。
另外,严浩还知道这片草原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贫瘠,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丰富,在整个大魏国境内都是罕见的。煤炭资源在这个年代似乎没有金银铜那样宝贵,但其实作用一点也不小。充足的煤炭供应能够让国内更多家庭冬天可以烧煤取暖,还可以给冶炼行业提供重要的动力。
最后,如果说西域是连接蒙源洲东西部的要道的话,那么柔然、匈奴的草原就是连接蒙源洲南北的交接地带。草原民族由于天性,没能成为合格的商人,但如果让长袖善舞的中原人来经营这块土地就不一样了。
以柔然、匈奴地区为中转,可以将蒙源洲北部优良的皮毛、木材、琥珀、矿石等物资运转到南部,换来粮食、丝绸、瓷器等物品,从而赚取巨额的利润。
以上三个要点就是严浩提出的发展燕然道地区经济的重要思路。当然,目前经济方面的统一政策还没有完全制定出来,要等到平定匈奴以后,把柔然、匈奴两片草原连起来以后才能共同规划,但思路还是很明确的。
严浩将自己的想法发信给内阁,让他们详细讨论,提前制定好计划,等到征服匈奴地区以后,就可以最快速度地进行经济上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