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陈平等大臣们,推举的汉朝第三位皇帝刘恒,是高祖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原为魏王魏豹的姬妾。
魏豹被韩信、曹参败俘,后被汉将周苛所杀。因此,薄姬成了俘虏,送入织室织布。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高祖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一年多也不得宠幸。
当初薄姬年轻的时候,与管夫人、赵子儿三个人是好闺蜜,相互约定说:
“咱们中间,先显贵的人,一定不要忘记同伴好友。”
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高祖的宠幸。
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初,高祖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她们在一起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约定。
高祖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高祖。
高祖喜欢女人,更愿意怜悯女人,当下心怜薄姬,为其感到伤感,当晚,就把薄姬召来,准备临幸她。
薄姬对高祖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
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
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薄姬在河南宫内成皋台生下儿子刘恒。
自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高祖。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高祖在亲征平定代地诸侯陈豨的叛乱后,册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
次年,高祖去世,那些受到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吕太后因恼恨嫉妒她们,都被幽禁起来,不能出宫。
而薄姬因为极少被汉高祖见爱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
高祖死后,主政的吕太后大开杀戒,将高祖的儿子几乎赶尽杀绝,只有刘恒和刘长幸免于难。
这不是吕太后心软才刀下留人,而是代王刘恒及其母亲薄姬“无欲无争”的姿态保全了他们的性命。
薄姬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便苦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净无为的道路。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代王刘恒无意也没有能力与其他皇子争夺继承权,甘愿被分封到边疆、毗邻匈奴的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
刘恒在没有其他皇子愿意来的偏僻地方为王,几乎被朝野遗忘,正因如此,才躲过了迫害。
其后,代王刘恒在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因此大安。
另一方面,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母亲的悉心教导,养成了代王谨慎沉静的性格。
更重要的是,这为即位后成功应对功臣问题与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吕太后死后,大臣们在寻找合格的皇位继承人时发现,刘恒这位远在边疆、性情朴实、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是很好的继位人选,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朝廷的使者,第一个反应不是兴奋,而是警觉和疑心。
于是,召集属臣们商议,以定行止。
一时间,属臣们议论纷纷,意见各不相同。
郎中令张武上前谏阻道:
“朝上大臣,都是高帝的旧将,素习兵事,专们玩阴谋诡计。”
“之前,从高帝到吕太后,强力手腕统治,他们不敢胡作非为,现在他们剿灭了诸吕,血染京城,为什么要从外地迎立藩王?”
“大王不应该轻信朝使,就说有病不能前往,借此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话音刚落,中尉宋昌上前奏道:
“郎中令所言,说得不对。大王得到这一机会,应该赶快启行,以免日久生变,何必多疑?”
“臣料定大王此行,安稳万千,不需要多虑。依臣看来,出行有四个保障。”
“这第一,大王试想,暴秦失政,豪杰并起时,哪一个不想称尊,最后得到帝位的,终属刘家。至此,天下都屏息敛足,不敢再存奢望了。”
“这第二,高帝分封子弟为王时,地势如犬牙交错,形势固如磐石,天下无不畏威,汉兴以后,废除了秦的苛政,简化了法令,普遍施以恩惠,人心也都悦服,怎能动摇。”
“这第三,就是吕后称制后,立了诸吕的三个王,擅权**。这次陈丞相用谋,周太尉持符节入北军,奋臂一呼,将士们皆左袒,助刘灭吕,可见得天意归刘,并不是专靠人力。”
“现在,即使大臣们想搞政变,百姓也不肯听从,如何成事?何况内有朱虚后和东牟侯,外有吴、楚、淮南、齐、代诸国,互相制衡,有异志的大臣也必不敢动。”
“最后一点,现在高帝的儿子,只剩下淮南王与大王二人,大王年长,又有贤圣仁孝的美名,传闻天下,所以,各位大臣顺从民意,派使来迎大王,大王尽可前往,统治天下,何必多疑呢?”
代王刘恒平时性格就谨慎,听罢大臣们的建议,还有三分疑意,于是,就回到后宫见母后。
薄太后以在宫中的经历,耳闻目睹了宫中的血腥,此时尚心有余季,不敢让代王前去。
代王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爻辞云: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这个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卜卦人马上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夏启延续夏禹那样。
代王道:“寡人已经为王,还做什么天王呢?”
卦师即向代王解释道:“天王就是天子,与诸侯王不同。”
于是,刘恒初步决定入京即位。
为了以防万一,代王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步步为营,深怕中计,丧命黄泉。
代王先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
薄昭到了长安,直接去拜会太尉周勃。
周勃宽慰薄昭,让他放心,朝中大臣诚意迎王,誓无他意。
薄昭立即返回报告代王这一喜讯。
代王刘恒这才笑着对宋昌道:“果如君所言,不必再疑。”
随即,备好车驾,与宋昌一同登车,令宋昌担任骖乘,随员只带了张武等六人,一路西行,奔长安而来。
到了高陵,离长安城几十里的时候,刘恒还不放心,又让宋昌先进城探路。
宋昌到达渭桥,见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
宋昌下车告诉大臣们,说是代王就在后面,特来通报。
大臣们齐声说道:“我等已恭候多时了。”
宋昌见群臣全体出迎,知道这事靠谱了,于是,登车回到高陵,请代王安心前进。
于是刘恒行进到达渭桥,群臣都跪伏在地,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亦谦逊回拜。
太尉周勃进言说:“臣要求屏退左右,赐片刻时间秘密禀陈。”
宋昌代为回答道:
“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
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
刘恒辞谢说:“请到京都代邸再议。”
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进入代邸。
高后八年闰九月中,右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率领群僚,上书劝进。略云: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柴武,御史大夫张苍,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张揭等,再拜言大王足下。
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当奉宗庙,臣等与列侯吏二千石公议,大王为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代王看罢劝进书,推辞道:
“奉承高帝宗庙,乃是重事,寡人不才,未足当此,愿请楚王到来,再行妥议,选立贤君。”
大臣们又再次当面恳请,并都俯伏在地,不肯起来。
代王逡巡起座,西向三让,南向再让,还是向众臣固辞。
陈平、周勃等齐声道:
“臣等几经恭议,现在奉高帝宗庙,唯大王最为相宜,无论天下列侯万民,无思不服,臣等为宗庙社稷计,原非轻率从事,愿大王幸听臣等,臣等谨奉天子玺符,再拜呈上!”
说着,即由周勃捧着玉玺放在桉上,坚持要代王接受。
代王刘恒方应允道:
“既由宗室将相诸侯王,决意推立寡人,寡人也不敢违众,勉承大统便了!”
群臣山呼万岁,舞蹈称贺,即尊代王为天子,是为汉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