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二月,高祖以樊会为将军,率军击燕。后又改以周勃代之。
卢绾与高祖是邻居,而且两家是世交,卢绾的父亲与刘太公十分要好。
更加巧合的是,高祖、卢绾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当时,乡里主动出面,“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高祖、卢绾自幼就在一起玩耍,然后一起求学,因此两人感情就更好了。
高祖家里兄弟四人,当时大哥刘伯早逝,二哥刘喜每日务农,小弟刘交年龄尚幼,而高祖放荡不羁,引起家里人反感,因此与自家兄弟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
卢绾就不一样了,他始终跟随着高祖。当时,高祖犯了官司被迫逃亡,卢绾不避险危,常随出入上下。因此可以说,高祖、卢绾之间的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
后来卢绾跟随高祖起兵,虽然他没什么能耐,也没有什么战功,但一直忠心耿耿,深得高祖的信任。
在与项羽在垓下交战的时候,卢绾官至太尉,还被封为长安侯。
当时,高祖已经是帝王级的人物,由于卢绾与高祖的关系,他得以出入高祖的卧内。他的衣被、饮食、赏赐,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
虽然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能够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事而得到高祖的礼遇,但若轮到亲密的关系和被宠信的程度,都无法比得上卢绾,后来,卢绾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汉五年九月,高祖率军平定了燕王臧荼的叛乱,他下诏要群臣推举新任燕王人选。
在此之前,高祖已经做出暗示,他打算册封卢绾为王,但卢绾的功劳根本无法与萧何、曹参这些人相比,才搞了这么一招。
群臣明白高祖心思,一致推举卢绾,“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
六年后,西汉王朝发生陈豨的叛乱,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之地。
当时,叛军、卢绾同时向匈奴派出使者,想让匈奴别帮助对方。
不过,卢绾的使者张胜被臧茶的儿子臧衍给忽悠了,暗地里让匈奴帮助陈豨袭扰燕地。
卢绾怀疑张胜私通匈奴,向高祖上报,请求诛灭张胜,到这个时侯,卢绾的做法仍然没毛病,可接下来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张胜说服了卢绾,而且卢绾还认同了张胜,居然为张胜开脱,这样卢绾就走上了不归路。
张胜的说法就是唇亡齿寒的那一套。后来卢绾又派了使者联系陈豨,结果被陈豨的降将告诉高祖,高祖就派人调查卢绾,并派人召卢绾入朝。
卢绾因心里的“非刘氏而王”政策,心生恐惧。
现在,唯独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芮是异姓王。前年春,朝廷灭了淮阴侯的三族,几个月后,又把彭越剁成肉酱,这些,都是吕后所为。
现在皇上身体有病,朝中大事小情,都是吕后说了算。
吕后这个妇人,心思歹毒,专门以杀戮异姓王以及朝廷的各大功臣,这种时候,无论如何不能回朝廷。
于是,卢绾称病不往。
高祖平定了六个异姓王,可那是对高祖及大汉王朝有威胁的异姓王,而卢绾既没战功,又没能力,只要低调行事,不勾结叛逆,高祖理论上不会对卢绾下手。
在卢绾来说,看到高祖及吕后对异姓诸侯王一个一个下手除去,觉得下一个就是自已,心里自然十分害怕。
勾结匈奴也好,暗通陈豨也好,只不过是卢绾的保命方法,要说造反,卢绾绝无此心,最多也是被逼自立。
卢绾的最大错误在于高估自已的能力,而误叛形势,加上卢绾身边没什么智囊,最终,只好在错误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其实,卢绾与两个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不同,在看到非刘姓王的下场时,卢绾以为自己难以幸免,这与高祖命他驻守燕国对外抗击匈奴,对内牵制诸侯国的委任初衷相违背。
卢绾之所以反叛,某种程度上,是错误的估计了“非刘不王”的形势,以为自己功高震主,所以采取纵横之术谋求自保,对内可以与陈豨交兵为理由拥兵自重,对外可引匈奴为外援避免汉朝的军事打击。
卢绾过于了解高祖,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高祖所谓铲除异姓诸侯王的举动,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其实所有的军事打击行动,都是在确信诸侯王谋反的事实后进行的,未牵涉谋反的诸侯王相安无事。
卢绾了解高祖也了解吕后,因为知道高祖百年后将是吕后独大,而吕后素来存有诛灭开国元勋之心念。故认为自己难以自保与后世,便自行其是了。
高祖派军征讨,卢绾带着部众和家人跑到长城附近躲避,想等到皇上病好了后,入朝谢罪。
可是高祖却病死了,卢绾知道自己归汉无望,被迫投靠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
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家,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死于胡人之地。
在吕后执政时,卢绾的妻子儿女逃出匈奴重投汉朝,正赶上吕后病重,不能相见,住在了燕王在京的府邸,准备在病好之后再设宴相见。
但吕后最终去世了,没来得及见面。卢绾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东胡王的身份向汉投降,被封为亚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