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萧何临终前,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曹参接任丞相,也说明两人之间,虽然有个人恩怨,但在国事上,还是可以摒弃前嫌的。
曹参离开齐国时,嘱咐后任齐国丞相说:
“你记住,要把齐国的刑狱和集市,作为某些人行为的寄托,要慎重对待这些地方的管理,不要轻易干涉。”
后任丞相问道:“这些事情,都是小事,治理国家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
曹参说:“不能这样说。刑狱和集市这些地方,虽然看似很小,但却是善恶并容的,如果严加干涉,不守规矩的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这件事摆在前面。”
曹参入朝成为相国后,继续尊重黄老之术,一切都依照遵循萧何之法而不做任何改变。
毕竟在行政管理上,萧何是这方面的专家,而曹参对此,也没有什么深入研究。
除此之外,曹参又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也就是,把那些不那么机灵的人,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
对那些官吏中对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总有什么新奇主意的人,则一律赶走斥退。
这些都安排好之后,接下来,曹参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喝酒,无所事事。
不久,汉惠帝知道了这些,心里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看自己年轻,没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
于是汉惠帝对作为中大夫的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说道:
“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就说:‘高帝刚刚离开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怎么能这样对待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这话,勃然大怒,命令家法伺候,打了曹窋二百板子,教训道:
“你的本职工作是进宫侍奉皇上,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讨论的。”
到了次日上朝的时候,惠帝把曹参叫道一旁,责备道:
“相国为什么要惩治曹窋?这事儿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一听,忙脱帽谢罪道:
“不知者不怪,臣不知是陛下劝戒,但臣有一言,请陛下仔细考虑。”
惠帝道:“相国请讲”
曹参道:“请陛下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方面,您和高帝谁更强呢?”
惠帝说:“我年纪这么小,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又道:“那陛下,您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呢?”
惠帝沉思了一下,道:“说句实话,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再拜,说道:
“陛下说的这番话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各项法令已经制定并明确了,如今陛下只需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无言以对,只好说:“好。朕知道了,您退下吧。”
躲过了惠帝的盘问,曹参又喝酒去了。
曹参喜欢饮酒,在行军打仗时尚且有所节制,但是在担任相国后,却变得奢饮无度。
朝中很多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相国府来的人中,就有人想好言相劝。
每当有前来找他说事的人,曹参就让人家喝酒,过了一会儿,这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喝酒,只喝得关说之人灰头土脸、无法开口而归。如此,大家渐渐习以为常。
但此风气很快就被下属模彷,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
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
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想让曹参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但令这些官员没想到的是,曹参反而叫人取酒陈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
除此之外,曹参见到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不加惩罚,因此,相府中每日都是平安无事。
作为继萧何之后汉朝的第二位丞相,曹参实在是没办过多少政务,整日埋首酒坛,结果却赢得后世不少赞誉之词,被千古传诵。
其实,他的所谓的“千古传诵”确实被夸大了不少,关于曹参为相三年,后世倒是流传下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
但如果细琢磨,这个成语充其量的意思,只能说是墨守成规,或者就是没有创造性的模彷跟进,与无所作为没什么两样。
究其根本,无所作为,曹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猎人的枪口下,想活命的动物都需要狐狸一样的机警才行。
曹参是丰沛集团的老班底,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要论头上的光环,萧何、曹参要比别人耀眼了许多。
沛县起兵之前,三人实属同一个系统。平日里,他们之间的交情甚好,加上萧何、曹参的政治素养要高于周围的其他人,所以日后高祖最器重的人就属萧何、曹参,委以重任也在意料之中。
所以,从高祖称帝前后对二人的职位安排上,就可以发现出一些端倪。
高祖在关东与项羽对抗时,便把整个关中托付给了萧何打理,并让他辅左太子监国。可以看出,在高祖眼里,没有比萧何更让他信任的人了。
至于曹参,高祖则是派去做了韩信的部下,实际上,更是某种意义上的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