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秦王嬴政,见楚都已经拿下,亲往樊口受俘,斥责了楚王负刍的弑君篡位,将其贬为庶人。
眼看楚地不久将由王、蒙二将完全扫平,心中不觉大慰。
于是,在游览了一番楚境风光后(嬴政好游,史上闻名),秦王起驾,带着十万得胜军,返回咸阳。
军至咸阳,秦王吩咐暂且修整。
秦王下一个征服的目标,自然将目光移向舆图的北方。
那里有一个东方大国——齐国,在其不远的上方,另外还有两个不大的地方,燕和代,孤悬在一角。
这一日,秦王嬴政驾临章台宫,与群臣计议下一步的征伐计画。
秦王自亲政以来,听取了李斯、尉缭等人的意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统一全国的策略。
一直到现在,这个策略都在按部就班地,按照事先的部署进行。
在秦王的内心,一开始最担心的是六国的合纵,当年信陵君魏无忌合纵五国,攻秦函谷关的记忆,始终在秦王心头挥之不去。
当此时,以秦国之力,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成问题。但如果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秦,情况就难料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太多了。每次东出,往往都会因为诸侯国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秦国折戟。
所以摆在秦王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如何能使六国不再“合纵”,使秦军以雷霆千钧之势,迅速扫灭六国,统一天下。避免过多的纠缠,以免消耗国力。
为此,同是魏国人(大梁人)的尉缭,于秦王嬴政十年入秦游说,反被秦王欣赏,留在秦国被任为国尉后(从此也可以看出,魏国留不住人才的可怕后果),为秦王献上了破六国合纵的策略。
尉缭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劝秦王“母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说白了就是用金钱去笼络各个诸侯国的重臣,让他们不与秦国为敌,弄乱六国的谋略,从内部分化瓦解各国。
对于这一点,尉缭还算了一笔账,秦王只必须花几十万钱财就可以分化瓦解各诸侯国,远比派大军征伐简单,不管怎么算,都是件很划算的事情。
这番劝谏一针见血地戳中了秦王的心思,离间东方国家,也一直是秦国的传统做法,何况,作为秦王,何曾在乎多付出些金钱。
所以,秦王立即重用尉缭,并委派尉缭施行离间之计,使六国无法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秦国。
而深受秦王器重的李斯,则从战略上,给秦王制订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总体策略。
这一策略,继承了秦国历代远交近攻的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
李斯建议,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天下。
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秦国先后攻取赵国邯郸,俘虏赵王。赵亡后,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为代王,继续苟延残喘。
随后,因为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秦国又派王翦、辛胜伐燕,击破燕军,轻取燕都蓟城。王翦又派将军李信率军急追东退的燕军,追击到衍水击破燕太子丹率领的残部。
此时逃到辽河流域的燕王,认为秦军攻燕,完全是由太子丹的谋刺阴谋引起。代王赵嘉劝燕王杀太子丹,献首于秦以求和。于是燕王杀太子丹,献首求和。
此时,燕残部逃往辽东,由于地方偏远,对全局关系不大,秦即把兵力转用于伐魏灭楚。
韩魏皆灭后,方开始大规模对楚作战。
此番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对楚战争基本告一段落,所以,秦王的视线,又转移到了北方。
秦王坐在御座之上,问群臣下一步征伐之计,廷尉李斯上前奏道:
“启奏陛下,伐楚三年,我军大获全胜,尽平楚地,应指日可待。当今之计,北方诸国,以齐最为强盛。”
“臣以为,当先遣一将,先行灭了代、燕,扫除后顾之忧,再使其引兵向南,征伐齐国可矣。”
秦王闻奏,看了看群臣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丞相王绾出班奏道:“廷尉大人此议可行,臣附议。”
秦王又转向武将丛中,问道:“若发燕、代并齐,何人可以带兵呢?”
王贲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愿意带兵,征伐燕、代并齐,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秦王笑道:“左将军若领军,寡人无忧矣。将军需带多少人马呢?”
王贲奏道:“启奏陛下,臣只需十万即可。”
“哦,又是十万?灭燕、代可,灭齐,恐不够吧。”秦王有了李信的教训,此番更加谨慎。
王贲胸有成竹地奏道:“启奏陛下,燕、代虽远,仅余残脉,难度不大。至于齐,虽是东方大国,但多年来军备不整,战力不足,臣有信心以十万之兵灭之。”
秦王闻听,大悦道:“好,少将军英勇,寡人即付十万之军,择日即可整军出征。”
于是,秦王准奏,命王贲为主将,蒙恬为副将,领军出征。
有读者会问,秦王对王翦、王贲父子,一直是用一个,押一个,这次为什么打破这一惯例了呢?
首先,此次伐楚,王翦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秦王对他的疑虑,见楚境陆续荡平,又主动交回十万大军,在某种程度上,赢得了秦王的信任。
其次,王贲的表现,在目前的留守武将中,最为卓着,尤其在灭魏一役中,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在秦王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次,前年李信的失利,也促使秦王在心中,对手下这些战将的能力,重新进行了定位。而王贲在其中,属于佼佼者。
最后关键的一点是,秦王目前的自信心已经空前高涨,他急于完成统一大业。更何况,每个军中,秦王都安排了绝对忠于自己的副将作为监军,加上士卒们对秦王的忠诚,使他对同时派出王家父子为主将,具有了更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