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与项燕两下商议已定,约定十日后项燕秘密派一军潜入,配合昌平君在郢陈起事。
这边,项燕为诱敌深入,采取隐蔽主力部队,派出多股私卒诱敌的办法,步步将秦军引向纵深。
项燕的策略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项燕吩咐楚军,只需败不许胜,城池遇到秦军攻击,略做防守,即可弃城而逃,旗帜锣鼓兵器尽可以沿途抛弃。
多弃城市的目的是,秦军每攻下一城,必派兵防守,如此一来,秦军的二十万大军,越发不够。而待楚军反击时,秦的守军因兵力分散,也就不堪一击了。
于是,项燕把一面调集大军做好战备,一面令前线各城坚守不住即弃城。
李信深入楚国,转战多时,虽然连连取胜,但却未遇大规模抵抗。
正在这时,传来郢陈失守的消息,郢陈附近原楚地的人和原韩国的民众纷纷响应,切断了秦军的补给线。
李信急忙约蒙恬退军,准备在城父汇合后,回军郢陈平乱。
项燕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立即率领大军,对李信部开始了追击。
李信的十万军刚刚抵达城父,紧随其后的三十万楚军也到了,两军摆开阵势,展开了厮杀。
此时,攻守之势转换,疲惫的秦军,首战不利,退入城中固守。
城父本是座小城,人口十万有余,城墙不到十米高。
秦军入城后,急忙四门紧闭,上城防守。
楚军随后杀到,冲过护城河,绳索、云梯齐用,开始攻城。
好在楚军攻城设备没来得及随军运到,只能靠人海战术,前仆后继,向秦军进攻。
这种场面真是久违了,自秦军出关以来,一向是秦军攻别人的城,现在,本来是楚国的城,现在变成了秦军守,楚军攻。说起来都滑稽不堪。
好在秦军身经百战,既能攻城拔寨,守起城来也不在话下。
随着一阵梆子响处,城墙上劲弩齐发,一阵攒射后,城墙下留下几百具穿了三棱箭的尸首,楚军略略退了下去。
没等秦军喘口气,楚军内,号角又起,楚军再次蜂拥上来。
只见城墙外,铿锵声,密密麻麻都是楚军的戈戟,呼啦啦,漫山遍野都是楚军的旗帜。
李信站在城头,指挥着众将打退楚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不时往远方眺望,他在期待蒙恬的另一支军的援救。
得益于楚军攻城器具不利,一直到太阳落山,楚军也拿城父无可奈何。
李信在煎熬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次日中午,蒙恬军终于到了。
楚军早已哨探清楚,分立一军应敌。
蒙恬毕竟是员智将,派出铁鹰锐士,勐冲楚军中军大营,项燕一见,秦军来势汹汹,急忙挥军抵挡。
城内李信一见,楚军中军旌旗已乱,急忙挥军出城,两下夹击,楚军抵挡不住,后退五十里方才止住,随即安下营寨。
李信与蒙恬两军合为一处,两人汇集众将略作商议,一致认为,城父不可守,当迅疾退军,回师郢陈,夺回后方基地。
商议已定,夜半时分,两军合做一处,蒙恬率军在前,李信军在后,悄悄出了城父城,向秦境撤退而来。
次日天晓,楚军发现城父已空,秦军前日夜间已退兵,连忙整军再追。
项燕好一阵后悔,昨夜没看住,让秦军在眼皮子地下熘了。
好在走得不远,项燕当即下令:全力追击,这回,不管走到哪里,一定要追上秦军,把他们消灭。
楚军奋起直追,一连追了三天三夜,终于在边境追上了秦军。
进了秦境,李信稍稍松了一口气,下令扎下壁垒,准备接敌。
项燕的大军,随后开到,两军相隔十里,扎下营寨,准备厮杀。
项燕见秦军不走了,知道已到了秦境,吩咐擂鼓升帐。
众将赶到中军,肃立两厢。
项燕道:“各位将官,经过三天三夜的追击,我们终于逮着秦军了。一场恶战不可避免。现在本将军下达攻击指令。”
“三军按左中右安营,明天五更灶饭,天亮时分,即向秦军发起攻击。”
“攻击阵型分五列,首列为弩箭手,次列为刀剑手,再次为戈戟手,四列为殳矛手,五列再为弩箭手。”
“明日见中军进攻令旗升起时,弩箭手齐射后,排成方阵,列阵发起进攻。每一万人为一个梯队,层层叠进。”
“明天进攻的关键在三个梯队投入后,骑兵和车兵开始投入战斗,从秦军的两翼斜***,将秦军阵型冲乱。”
“一伺骑兵开始出动,我军的后续梯队变方阵成雁形阵,将秦军进行两翼包抄,中间突破,直捣秦中军。”
“明日之战,各将官应下沉指挥,万人将下到千人将的锋线部队,千人将下到百夫长的前锋部队,以此类推,人人争先,个个奋勇,务必全歼对面秦军。”
“喏。”众将官齐声应和。
次日,天晓。
项燕挥军勐攻,李信军拼力抵抗。
看看渐进中午,项燕令旗一挥,骑兵、车兵出动,楚军的方形阵,开始变阵,两翼像大雁展开,向秦军包抄过来。
楚军的战斗力,此刻可见一斑。
如果单从单兵来讲,能与秦锐士一拼的,当下也只有楚兵了。
在楚军的勐攻下,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李信的左右两军的大营,均被击破,十名都尉,七名战死,整个秦军瞬时失去了秩序。
李信虽不情愿,也不得不在亲兵的保护下,突围而出。
楚军随后紧追不舍,李信率领的十多万秦兵,损失大半。
终于,在蒙恬军的接应下,李信的几十人才算是安全。
这是战国时期,秦军的最后一次大败。也几乎可以算是整个战国时期,楚军第二次大败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