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节 外交官和外交家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李章铜道:“殿下明鉴。微臣一直在努力压制英国,微臣明白,要让英国这个冥顽不灵的国家屈服,唯有战争一条路可走。所以微臣一直在努力争取一个最有利的时机,跟德国结盟,正是这个时机。一旦这次我们可以跟德国结盟对抗英国和英国的盟友,将是五十年来,我们和我们的盟友势力比英国和英国的盟友力量差距最大的时候。”

李章铜说的是一个事实,中国跟英国已经打过两次战争。

第一次是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中国武力调停,跟俄国结盟,英国则跟奥斯曼帝国和普鲁士结盟。当时的形势是,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被奥地利、法国、英国、普鲁士、奥斯曼等国联合打击的很惨,所以那一次,英国的盟友,远强于中国的盟友。最后的战争,几乎是中国独立对抗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俄国基本没起到作用,他们在北线跟普鲁士打的难解难分,只有尚未衰弱的满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打击了奥斯曼帝国。

第二次战争,就是皇太子印象深刻,并且引以为屈辱的英国联合美国、西班牙挑起的科罗拉多金矿战争,最后俄国也加入英国一方作战。这场战争,中国几乎没有盟友,最后时刻才有满清加入,但满清已经开始衰落,起不到什么作用了。最后依然是中国独抗英国和她的盟友,打了四年才分出胜负,将俄国几乎肢解。

虽然两次战争中国都赢了,但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沉重,先后付出了数十万士兵的性命。

而这一次,如果中国参战,将是第一次,中国的盟友强于英国的盟友,是最为有利的。

如果李章铜真的是这样的目的,那么倒是很符合皇太子的主张。

至于李章铜说的,之前因为局势不明朗,不敢贸然上报的理由,皇太子也不追究了,摆摆手让他告退。

李章铜走出皇宫的时候,发现自己几乎虚脱了,后背发凉。

他并不是怕皇太子,他怕的是自己的前程。

他是一个外交官,而且是一个已经做到了极致的外交官,在全世界范围内,李章铜也颇有名气,被认为是能跟俾斯麦一较长短的外交人物。

可事实上,李章铜的地位十分尴尬。中国跟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数量众多,他们是一个各种力量相对平衡的地区,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能离开盟友赢得一场战争,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能离开盟友,保护他们的利益。哪怕是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都不能免俗。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就成了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外交大臣的地位在欧洲国家的内阁中首屈一指。外交部门也被默认为是第一大部门,几乎首相之下就是外交大臣。许多国家甚至是首相直接掌握外交权力,比如俾斯麦就是这样,许多国家的外交大臣之后,就是下一任首相,英国多个首相都是先从出任外交大臣开始的。

可中国是一个统一整片陆地的帝国,从秦汉统一之后就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在中国周边地区,往往都是围绕中国转的。中国势力范围内,是一个天下有十分,中国占九分的政治格局。往往中国就是一切,中国的内政,远远强于外交的重要性。所以外交在中国,一直是可有可无的事务。过去的理藩院,不过是礼部下辖的一个小部门,甚至是养老的闲职部门。外交存在的意义,往往是为了给皇帝装点门面的,没有任何必要性。

即便皇帝对外交进行了改革,理藩院被独立出来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处理关于外交事务的时候,理藩院掌院也可以出席内阁会议,但事实上,理藩院掌院大臣,并不是常规的内阁成员,地位一直在六部尚书之下,更不用说像欧洲那样,仅次于首相的地位了。

李章铜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皇帝之所以提拔他,就是因为他具备在一团乱麻的局面之中,具有抽丝剥茧理清头绪的极强的逻辑能力,当年在黑海海峡争夺之中,正是因为他的建言,才以成立海峡委员会为掩护,让中国事实上得到了海峡通行权,还让其他国家互相制衡之下,都无法在海峡畅通。如果当年不是李章铜的建议,皇帝就不得不跟英法等强国,打一场争夺海峡的大战。

之后李章铜在海峡委员会中工作了近十年,通过一次次完善海峡通行公约,不断加强中国独享海峡通行权的事实。之后被调入理藩院,平步青云的做到了掌院一职。

如果没有皇帝的慧眼识珠,李章铜是不可能从一个普通书吏,快速成长到理藩院掌院的地位的。因此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皇帝派的官员。

但他其实没有派系,他唯一的目的只是当官。这是他跟俾斯麦那种外交家最大的不同,他是外交官,不是外交家,一字之差,中心却不同。他跟俾斯麦一样,都有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当跟俾斯麦不一样的是,俾斯麦积极动用外交手段,是为了实现他的理念,而李章铜运用外交手段,却是为了当官。

李章铜首先是一个官,其次才是一个外交官。

作为一个中国读书人,他也是感念皇帝的知遇之恩的,但他并不会愚忠于皇帝,他也没有强烈的外交理念,不会像俾斯麦那样,外交理念失败之后,宁愿辞职。他更愿意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而放弃自己的理念,屈从于自己的上级。

所以李章铜这次马上对皇太子表达他支持战争的态度,但这绝不是他真正的态度,他的真正态度和理念,其实跟俾斯麦一样,那就是能动用外交手段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那就不用战争的手段。

但这不是皇太子的理念,皇太子更热衷于通过战争达成目的,因为那样最快捷。

李章铜一直在不得罪皇太子的情况下,推动自己的理念实现。

像这次事件,按照李章铜的观念,他是绝对不会参加战争的。哪怕德国跟英法作战中,最后失利,对他来说,也不是中国的损失。相反一个独霸欧洲的德国,未必对中国有利。

英国要打击,德国也要防范,在防范第三国崛起的问题上,李章铜认为中国跟英国是利益一致的。两国可以对抗,也可以合作。政治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如果当年金国崛起,宋朝不是出于对辽国长期的仇恨选择跟金国合作,而是全力支持辽国镇压女真人,也许还能继续维持东亚大陆上跟辽国两强割据的局面。后来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在蒙古人崛起的时候,选择跟蒙古人联盟夹击金国。最后两强都被崛起势头失控的蒙古人消灭。

但皇太子对英国的执念,已经到了无法理智思考问题的程度。这一点上,皇太子跟皇帝有很大的距离。皇帝是一个在盛怒之下,也能谈判的人。

当年皇帝在明显压制了英国之后,可以放弃吞并英国殖民地,尽管知道印度就是英国强盛的基石,依然选择将印度大部留给英国。在中英争霸的过程中,也可以跟英国进行合作,比如接受一些由英国主导的国际会议。这些都不是皇太子可以接受的。

李章铜绝对不会跟皇太子,跟一个未来的皇帝站在对立面,可他之所以坚持到现在才突入告诉皇太子,其实他一直是支持战争的,理由很简单,他发现再不表态,他将失去皇太子的信任。他是一个官,他做外交已经做到了极限,他从未失去更进一步,站在文臣之巅,看一看风景的野心,他的能力是出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皇帝都看好他的能力,已经说明了一切,如果能赢得皇太子的信任,毫无疑问他还能再进一步,下一步成为尚书,进入内阁,再下一步,问鼎相权,成为丞相。攀登到一个文人能够攀登到的巅峰。

之所以撑到现在,才不得已挽救皇太子对他的信任,除了他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之外,还因为他在等皇帝的态度。作为皇帝提拔起来的官员,他一直被反太子派势力看作可以联合的盟友,因此这次老派官僚觐见皇帝的行动他是知道的。他不知道皇帝的态度,所以他一直在等。

但武当山上的皇帝一直没有表态,刚开始还接见那些老臣,但却不发表态度,只表示自己年迈,不远过问政事,后来干脆不再接见这些老臣。

皇帝一直没有表态,在李章铜看来,这就是皇帝的态度。皇帝或许不喜欢战争,但皇帝却支持太子。

这时候李章铜知道,他要么顺从太子,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然后赢得权位;要么选择违逆太子,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然后遭到弃用。在这两个选择中,李章铜不会有任何犹豫的选择权位,因为他将外交工作本就看成做官的方法,而不是把做官看作实现外交理念的途径。

可他跟皇太子说的那些,逻辑上是成立的,德国在三天之内发动战争,确实是最有利于德国的,德国别无选择。但未必会成为现实,要让德国人别无选择的主动对英国开战,李章铜知道,他还得推一把。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宇宙职业选手 光阴之外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半仙 明克街13号 神秘复苏 人道大圣 深空彼岸 择日飞升 不科学御兽
作者狂人阿Q其他书: 大国崛起1900 回到明末当军阀 南阀 穿越之大民国
相关推荐: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你当律师,把法官送进去了?超凡先锋重生09:合成系男神晋血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