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奉天门前的广场。
织布机停在这里。
“陛下请看,这就是臣这段时间,跟其他工匠,联合制造的新式织布机。”
工匠李森自信的挺起胸膛。
小皇帝朱允熥,小皇后徐妙锦,工部尚书秦达甘,工部主事郑兴,中书舍人刘三吾等人,聚在一起。
在工匠李森的讲解下,渐渐的了解了这台木头机器的功能和效率。
这是一台可以使用水力辅助织布的机器!
刚开始不熟悉会比较难用。
一旦熟练。
两个织工合作,一天就能织三匹布!
……
如果有两万个熟练的织工,在不考虑她们请假休息的极限情况下。
一天能织三万匹布,一个月就是九十万匹。
每匹布是六钱银子,九十万匹布的价值是……好多啊!
这还是普通的布,如果是棉布或者丝绸等价格比较高的,那利润,岂不是……
“妙啊!”
对于李森,朱允熥大声夸赞道:“朕的南厂,就是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这是陛下慧眼,看人真准!”
工部主事郑兴,抢先一步,赶在李森谢恩之前,见缝插针,连忙把功劳,按在小皇帝头上。
“……别这样,李森也是有功劳的!”
“陛下圣明!”
“……你们老是拍朕的马屁,这样不好。”
“陛下实在太过谦虚,恐怕尧舜见了陛下,都要惭愧。”
小皇帝朱允熥,沉浸在一声声“陛下圣明”之中,不由得飘飘然!
大明的水,太深了,幸好爷加入过夸夸群,暂时还能把握住!
这要是换了建文帝朱允炆,岂不是要彻底迷失在“陛下圣明,众正盈朝”的幻境里了?
……
朱允熥直接问李森:“李森,还记得之前,我跟你提过的赏赐吗?”
封官!
“陛下,臣永远也不会忘记。”李森道。
“哈哈,好,你先在江南织造厂,当个维修主任吧,算是从九品,以后有了功劳,一如今日,朕绝不吝啬。”
“草民,不,微臣谢陛下隆恩!”
李森激动的热泪盈眶,哈哈,我李森,当官了,以后就是官老爷了!!!!
一定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回头就去扫墓!
到时候带上几个纸扎婢女,让李家的老祖宗们,也好好的享受享受。
……
小皇帝朱允熥没让李森闲着,让他和工部主事郑兴,暂时统领工部的其他工匠。
最近一段时间。
一起制作新式织布机。
如果必须要加一个数量,朱允熥希望是一万台!
“乖乖,一万台织布机?”工部尚书秦达甘听了,脸都绿了。
陛下这是要统治整个南方织造行业吗。
如此多的数量。
南方的商贾,恐怕要吃大亏了。
……
离开奉天门,送走皇后徐妙锦,朱允熥回到乾清宫。
看到大殿上的龙椅!
朱允熥一愣。
忽然想起了他竞争皇位最大的对手:朱允炆。
真实历史上,对方一直囚禁小皇帝朱允熥,不让他就藩。
“曹忠,允炆他最近还在东宫,种地吗?”
“陛下,允炆殿下在东宫,勤快着呢……呵呵,奴婢最近听到一个消息,吕氏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病倒了。允炆殿下,自学成才,现在都会炒菜,煮米饭,照顾弟弟们了。”
知道对方过得很好,小皇帝朱允熥笑了:
“多给允炆加加担子,他潜力很大。”
“好的,陛下!”
到底同是朱家子孙,体内留着朱标的血脉,朱允熥记着这份香火情。
也不想把事情做绝:
“把那几个年纪小的弟弟妹妹,交给郭惠太妃,别养歪了,待遇与其他皇孙皇女一致。”
怎么可能一致呢!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陛下心善,几位小殿下,小公主,未来懂事了,也一定会真心感谢陛下的恩德。”大太监曹忠不断的提醒小皇帝。
别太善良!
朱允熥也不解释,这几个龙子龙孙,等他们长大了,就发配到凤阳中都好了。
一报还一报!
皇位之争,血腥残酷,岂能真的善良大度,给他这一脉的后代子孙,留下隐患?
……
京城外。
一行近百人马,风尘仆仆,在数位锦衣卫殷勤的带领下,一辆国公规制的马车,驶入京城。
年迈的信国公汤和,姗姗来迟!
因为事前没有及时通报。
直到汤和进入京城,负责京营的开国公常升,才在城门守将的通知下,得到了这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消息。
与看似鲁莽,实则多疑谨慎,却又因为过于谨慎,让朱元璋找到理由,夺了爵位,贬出京城,准备暗中设计假死偷偷逃跑,现在知道大外甥当了皇帝,又准备上奏疏回京城的大哥常茂不同。
常升的心思并不多。
只想守着爵位。
与国同休!
因此,不求上进的他,真实历史上的下场,就不太好过。
被成了蓝玉案的同党,让朱元璋私下里,偷偷处理了。
谁让常家跟蓝玉是亲家,谁让他们都是朱允熥的潜在支持,能威胁到皇权呢。
好在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年轻的开国公常升,如今执掌京营十几万人马,得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权力和地位。
哪怕猜出信国公汤和,可能是小皇帝请来压轴的老将军。
常升也只当汤和,现在是以兄弟,以臣子的身份,来祭奠老皇帝朱元璋的。
……
“汤爷爷,您老人家,当真是谨慎,就连朕也是刚刚才知道您来了。”
小皇帝朱允熥给了老将军最高的礼遇。
今天不讲君臣。
只谈感情!
“哈哈……”
汤和身材魁梧,老当益壮,笑声震的大殿的顶梁柱,都松动了:
“诸葛一生唯谨慎,老臣接到陛下的圣旨,不敢迟疑,一路上提心吊胆,现在见到陛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年轻,真好!
看到小皇帝自信的姿态,充满了霸气的眼神,坐在皇位上,没人敢不尊敬他,汤和明白,小皇帝这是真的坐稳了皇位。
文臣,勋贵,藩王,京营……都没闹起来。
也替老皇帝朱元璋感到高兴。
皇位之争,没有喋血!
遍数历朝历代,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只是,听到朱允熥让他留在京城,继续辅佐他,替他约束十几位,新鲜出炉的,议政王大臣的时候。
汤和略一犹豫。
最终,还是点头,选择答应下来!
尽管牵扯到皇位之争,但,小皇帝也不简单。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与史书的英主无异。
汤和觉得,水再深,又如何,自己能把握住。
如果他贸然拒绝小皇帝,肯定会被对方怨恨。
这是智者所不为。
而且,一想到他们老汤家的子孙,就跟黄鼠狼生田鼠,一窝不如一窝。
汤和只能老骥伏枥,再度出马,为子孙后代搏一个前程无忧。
当初他早早就交了军权,自称逍遥自在,可大丈夫,岂能一日无权?
大明王朝,我汤和,又回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