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国公,陛下已经令荣国公和新城侯前往交阯平叛,令成国公前往乌思藏地区设立都司、安抚当地的各部首领。
因此,国库中的存粮已经捉襟见肘。十几万民夫和您调来的五千精兵消耗量惊人,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
临时指挥部里,李文郁苦着脸进行汇报。
对于张玉父子远征交阯、朱能抚降乌思藏部,周林倒是有所了解。但他也知道陛下在同意自己的方案时已经做好预案。
沉吟一下,周林略带不满地问道:“贾掌柜按照市价从国库中买粮,也同意在事后以相同的价格回补同样数量的粮食。怎么,户部连这点时间也等不了吗?”
看了一眼夏原吉,李文郁拱手道:“公爷明鉴,户部有户部的规矩。一旦存粮不足,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出粮。”
“是吗?”
周林扭头看向夏原吉。
夏原吉犹豫一下道:“郁尚书的确定下过这个规矩。陛下和郭尚书也知道此事。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打住!”
没等他说完,周林摆手打断道:“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人、因事而异。既然户部有这个规定,本公也不好打破。”
说完,他重新看向李文郁道:“这样吧,本公让贾掌柜再给户部提供一笔资金。辛苦李侍郎从周边各大布政司中购买一些存粮。等最终结算的时候,把这笔费用扣除即可。”
李文郁闻言摆手道:“公爷有所不知。眼下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各地的粮价已经上涨一倍有余。江浙受水患影响,粮价更是居高不下。下官怕贾掌柜负担不起。”
你是故意的吧?
周林看出李文郁想从中作梗。
永乐年间,各地库中均有存粮。清空陈年余粮,在征收赋税时补充新粮也是各大粮库的首要任务,与市场价格一点关系都没有。
同样看出问题的夏原吉沉下脸道:“李大人是不是糊涂了,莫非连新粮换旧粮的常例也不记得?”
李文郁不慌不忙地拱了下手道:“下官自然知道常例。可离赋粮入库最少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其间但凡有些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恐慌和动乱。不知夏大人可敢担此风险?”
他与夏原吉平级而论,丝毫不惧夏原吉的官威。
而夏原吉在处理公务上虽然是把好手,但在协调同僚上略有欠缺。否则,以他的能力迟早会成为阁臣。
见夏原吉语塞,李文郁继续说道:“天下赋税多半出自江南。可陛下已经明令减免江浙地区的赋税。即便不减,大人也应该看出作为缴税大户的苏、松、常、杭四地已是无力上缴粮赋。
而其他地方产出的粮食数量少不说,还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到达京城。因此,下官的确怕出现空仓的状况。”
似是而非的官场套话让夏原吉无言以对,暗自琢磨用不用向陛下求援。
周林冷笑一声道:“原本陛下准备征召三十万民夫治理水患。如今贾掌柜只用十余万人就能完成此事。本公很想知道,户部当时是怎么核算的成本,是不是在故意欺君?”
“淇国公是在质疑郁尚书吗?”李文郁朝周林投来不屑的眼神,“当初,陛下是想以征发徭役的方式治理水患。如果是那样,各地官府都有义务供应口粮。可公爷偏要搞什么承包,如今又能赖谁?”
“如此说来,倒是本公的不对喽?”
周林脸上的冷笑愈发明显。
“下官不敢指责公爷。”李文郁微仰起头,“既然贾掌柜全权负责此事。买粮之事自然也得由他完成。”
“呵呵……”
周林苦笑摇头,“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户部的作风着实令人钦佩。”
李文郁闻言变色道:“一介武夫也配谈论户部之事,真是贻笑大方!”
说完,他竟然拂袖而去。
惊讶过后,周林苦笑连连地看向夏原吉道:“夏大人,看来有人想要咱们的首级啊。如果中断口粮,十几万民夫恐怕会生出大乱。此地离京城不远,陛下的安危只在旦夕之间。”
夏原吉打了个冷战道:“下官这就给郁尚书写封公文,同时向陛下上疏请示。”
周林摇了摇头道:“既然李大人敢如此有恃无恐,朝中只怕有人给他撑腰。陛下虽然圣明,却也得受百官的约束。请援的折子只怕会石沉大海。”
还有一个担心,周林没说。
在他进京之时曾经向朱棣推销过新研制出来的大型机械。一旦这些大型机械为明军所用,贾记商号足以赚出因治水亏损的部分。当然,那些所谓的亏损也是周林编的。
可朱棣当时就表示购买机械可以,但治水之事要由贾记商号全权负责。
因此,周林担心断粮风波的背后有陛下的意思。如果他向陛下求援,那些机械的制作权有可能会归于工部。
思考一阵,周林缓缓开口道:“为今之计,我只能让贾记商号同时从南北方分别收粮,通过运河直抵苏州。只要再坚持半个月的时间,粮荒应该可以解决。”
夏原吉盘算一下道:“河南刚刚发生蝗灾,恐怕不太好筹粮。北方的粮食只能靠辽东、北平和山东筹集。南方的粮价又居高不下,公爷要有心理准备。”
周林耸了下肩膀道:“无他,毁家纾难耳!贾记商号屡受先帝和陛下的照顾,也是该出血的时候了。”
说完,他突然饶有兴致地问道:“听说郁尚书有意将公、侯、伯、驸马、仪宾禄,凡二百石以上者比照文武官例,米钞兼给。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夏原吉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劳烦夏大人告诉他一下,本公对此没有异议。”
周林故意制造出此事是由郁新主使的假象,避免夏原吉发现自己与陛下之间的矛盾。
“你是怀疑……”
夏原吉果然被他带偏。
周林连忙摆手道:“本公可不敢质疑郁尚书,只是随口一问而已。”
恰在此时,杨元急匆匆地走进来道:“公爷,有人投来一封书信,声称知道卞先生的下落。”
周林闻言一惊,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