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手指再往下滑动,到了赛因山达。
“从狼居胥继续南下,老郑原本是打算把路修到这里的,因为后世的铁路就是这么修的,沿着后世的线路修,可以省去很多的线路勘测工作,但是我没同意。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打算把路再往东修一点,然后在胪朐河边建一座城,这里在元朝的时候叫曲凋阿兰,我们可以在这里建一座‘阿兰’城。”
朱棣仔细查看地图,问道,“阿兰城,在这里筑城有什么说法吗?”
刘斌仔细解释道。
“铁路是要一直修下去的,但我们目前缺人,会修路的就那么多,所以先修哪里,后修哪里,就有说法了。
“我们打算修通北海到京师的线路之后,就开始修两京线,打通京师和南京的铁路交通,短时间内,辽东和奴儿干就顾不上了,但这里又是未来几年重点经营的地方,不能不管。
“所以我才建议修阿兰城,你们仔细看,这里的胪朐河,向东北直通呼兰湖,从呼兰湖又可以通到黑龙江,黑龙江又连通松花江,顺着松花江能一直到沉阳。
“那么等铁路修通以后,我们的物资不管是从北海,还是从京师,都能在阿兰城下车,然后转水运,走胪朐河,沿着黑龙江跟松花江,运到松辽平原。
“我之前提议在奴儿干设置的六个农场,全都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沿岸,要么是河道交叉口,要么是沿岸,都是战略要地。
“在目前辽东汉人人口不足的情况下,谁控制了辽东的江河,谁就控制了辽东,这样我们短时间内,就不急着在辽东修铁路了,先用水运顶着,把关内的铁路修好再说。”
朱棣的手指沿着东北的江河画了一圈,赞道。
“此老成谋国之言,如此就能控扼整个奴儿干,阿兰城,甚妙!”
刘斌手指继续移动,“从阿兰城继续南下,可以在迤都筑城,接着走满套儿(丰宁),沿着汤河南下,从密云入关,走怀柔,顺义,抵达京师。”
过了阿兰,后面这几个地方朱棣就知道了,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带兵北伐,还在迤都这里抓到一个北元的蒙古太尉,这地方他可太熟了。
至于关内,在场的众人全都认识,也就没必要仔细介绍了。
其实这条线路,和后世的线路稍微有点差别。
后世是有一条,从乌兰巴托到张家口的铁路线的,比较靠西,而刘斌和老郑新划的这条线,更靠东一些。
战略上,往东迁移是为了迁就阿兰城,用水路控扼整个东北;
从技术角度上,能少跨河就少跨河,能少翻山就少翻山。
少架一座桥,少爬一座山,就能节省很多工程量,降低工程难度,为此哪怕多绕几十公里,只要走的是平地,也无所谓。
也就是说,后世草原通往京城的路,要么走西边的京张铁路然后北上,要么走东边直接去辽东,再从通辽进入草原。
现在不一样了,新路修好之后,估计就没京张铁路什么事了,也不用学詹天佑修人字形铁路爬山了,通辽这个地名估计也不会再有了。
万恶的通辽大概会被一分为二,变成大宁和丰宁两个城市,毕竟相比于通辽,大明对‘大宁’这个称呼更加熟悉。
杨荣看着地图总结道。
“也就是说,从北海,到密云入关,中间要筑五座城,恰克图、狼居胥、阿兰、迤都、满套儿......”
刘斌指着满套儿,“这里可以改叫丰宁,后世这里就是叫丰宁。”
众人闻言点点头,杨荣一拱手,“陛下,接下来就是如何跟阿鲁台答复了。”
金幼孜见状提议道。
“阿鲁台不是要内附吗?我看可以直接让他来京师,他若不是真心归附,定然不敢来,要是真的来了,那正好可以让他看看电视。
“霄国公给他讲解一下如何安置牧民的事情,阿鲁台只要不傻,自然会答应下来,到时候陛下稍微许诺一些好处,他还立刻就范?”
朱棣微忖片刻,点头道,“可行,立刻召阿鲁台入京。”
......
阿鲁台此时还在开平以北等着朱棣的回信,他顶着俩黑眼圈,面色憔悴不堪,整个人如同精神衰弱一样,稍微听到点动静都吓得不行。
今年初,朱棣派使者到鞑靼,让他们对大明称臣纳贡,这不是扯澹吗,阿鲁台还想一统草原呢,怎么可能轻易认输,于是就砍了明使。
后来朱棣发兵十万,阿鲁台也没怎么怕。
你人多又怎么样,人越多,吃的越多,我先不接战,把你的大军引向漠北,拉长你的粮道,到时候仗着骑兵的高速机动,随便就能断你粮道,等你的十万大军饿的快死了,到时候再给你一口吃掉。
本来事情也是这么走的,后来阿鲁台发现明军主帅是个傻大胆,自己随便引诱一下,那老家伙就迫不及待的脱离大部队跑出来了。
阿鲁台当时就兴奋了,没想到这次的明军主帅那么好对付,当即传令,调了一万大军,把明军主帅包围了,结果围住之后才发现这是一网大鱼,里面不止一个国公,还有四个侯爷!
阿鲁台当时差点笑死,没想到明军居然蠢到如此地步,千里送人头也没你这么送的吧?
他当即让人围杀大明的五个将军,然后调集主力直扑大明的中军大营。
结果已经到了嘴里的肉,突然被鹰叼走了......
阿鲁台至今还记得那天的场景,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东西,从他们头顶飞过,上面装了好多火器,打谁谁死,硬生生打开了包围圈,把明军五个将帅都送了出去。
阿鲁台当时气的要死,他不信邪,就算没砍死五个主帅,好歹也重伤了两个,明军缺少指挥,到时候打起来肯定顾头不顾腚,这仗还能打。
于是他继续带主力去打大明中军,虽然打的有点费力,但好歹剧本没有偏离他的设想。
可眼看着就要打赢了,天上又飞来一只大鸟,追着往他们头上扔炸弹,太惨了,那场面太惨了。
阿鲁台至今想起那场面都不寒而栗,这难道是明军的妖法,还是大明掌握了什么奇怪的东西,为什么会有东西飞来飞去,还总是帮大明呢?
但不管怎么说,那一仗都输了,而且输的很惨,鞑靼的主力几乎被打光了。
死了两三万,还有一万多人直接向明军投降了,他只带出几千人逃出生天。
回到部落营地,所有人都灰心丧气,只剩他们这几千人的青壮年,部落里还有好几万将士家里的老弱,这些女人和孩子,还有牛羊,只凭他们这几千人,是根本保不住的。
西边瓦剌的马哈木那个狗东西,一直在惦记着鞑靼的地盘,去年才刚跟他们打过一场。
如果被马哈木知道鞑靼大败,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落井下石,吞并鞑靼,彻底统一草原。
阿鲁台连大明都看不上,怎么可能会对马哈木俯首称臣呢?更何况,就算他向马哈木低头,马哈木也不一定敢让他活着。
没有办法,阿鲁台只能二选一,最后他选择向大明投降,大明既然那么厉害,投降大明好歹不丢人,大明也能保得住他,投马哈木就只有死路一条,其实他也是没得选。
于是他立刻带着几千残兵败将,还有数万的女人小孩,数不清的牛羊,赶紧一路南下,离着瓦剌越远越好。
结果就在他们南下的路上,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
每天白天都会有一只大鸟从他们头顶飞来飞去,阿鲁台和他手下那些骑兵吓得要死,生怕那东西再往他们头上扔炸弹。
足足担惊受怕了两天,他们才发现,那玩意好像是从漠北飞到大明京师的,每天上午一去一回,下午一去一回,一天四趟,从不低飞,都是高高飞走又高高飞回来。
阿鲁台松了口气,幸好那大鸟不是来炸他们的,不过他心里反而对大明更加敬畏了。
看那个东西飞行的方向,就是大明的京师啊,这说明,那天来炸他们的东西,确实是大明控制的,也就是说,大明随时都能再次炸他们。
生死间有大恐怖!
头顶时刻受到这样的威胁,阿鲁台就更生不起反抗之心了,整个人都躺平摆烂了......
到了开平,他派出使者去见朱棣,然后就等消息,没事还抬头望望天,今天那只大鸟已经飞了一趟,按照规律,肯定很快就会回去,也不知道啥时候回去。
结果没等到大鸟,倒是等来了朱棣的信使,让他去京师面见朱棣。
阿鲁台闻言心头一凉,看了看身边几千垂头丧气的残兵败将,还有数万的妇孺和牛羊,最后叹了口气,彻底摆烂躺平了,去就去吧,大不了一死,就算不死在朱棣手里,也得死在马哈木手里。
见朱棣好歹还有一线生机。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到了京城,朱棣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介绍了一位神人,一个留着短发之人,大明的霄国公,据说那天驾机炸他们的就是此人,这些天在他们头顶飞来飞去的也是此人。
阿鲁台当时就懵逼了,大明已经可以载人上天了吗?
接下来看到的东西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阿鲁台被领到燕王府,看一个叫电视的东西,朱棣说他们要在漠南漠北修铁路,沿着铁路线会筑五座城,鞑靼的所有牧民,都可以在城池周围定居。
大明会教他们如何种植牧草和粮食,让他们定牧,饲养更多的牲畜,教他们盖房子,过好日子,以后盐铁也会充足供应,再也不用每年迁徙了,过冬的时候大明还能提供青贮饲料,但这些饲料需要他们用牛羊肉,皮革,还有羊毛来交换。
看完这些,阿鲁台已经彻底没了别的心思,大明君臣已经把他们安排的明明白白,他答应下来还好,要是不答应,朱棣立马就能砍了他,再换几个听话的来。
有他没他,根本没多大的影响。
阿鲁台想了想,最后还是问道。
“陛下,臣内附大明可以,只是那马哈木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瓦剌要是打过来怎么办?“
还不等朱棣说话,刘斌就先说道。
“先礼后兵,派人招降,不投降也行,以阿只里海子到杭爱山为界,让他去西边放牧,只要不耽误我们修铁路就行,敢过来捣乱,我就炸死他!”
听到刘斌的霸气发言,杨荣悄悄捅了捅刘斌,小声说道。
“霄国公,那马哈木,是陛下今年刚封的顺宁王。”
“哦?那他听话吗?”刘斌不在意地反问道。
“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