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操旧业 生意是否能重来
一节
转眼又到了十月,对于人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天早上,天还刚蒙蒙亮,这时候的玉英正要起床,忽然只听得志承在外面大声喊道:“妈!英瑞的肚子痛了好久了,只怕是要生了。”
“你赶快回房去吧,我这就来了。”玉英一边穿衣服一边回答,还一边就下了床。她趿拉着鞋,以最快的速度出了房门。她小跑着来到志承房里,只见这里已经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志承正抱着英瑞不知如何是好。
初冬的十月虽然已经有些寒冷,但英瑞此时却满脸都是汗珠,头上还冒着热气,疼痛使得她的脸都有些变形了,但她仍坚持着没有喊出声来。
玉英进到房里查看了一下,对不知所措的志承嘱咐道:“我先出去安排一下,马上回来。”她说完,便跑步出了房门。玉英碾转来到秀梅和君如各自的房门口,把她们也喊起来去帮个忙。
一家人经过半天的忙碌,中午时候,英瑞生了一个儿子,志承给他取名叫胜春。目视着这个刚出生的孙子,玉英心里别有一番情感。这是对方平特有的爱的传递。
方家热热闹闹地,高兴的气份还没有退去,十一月份,秀梅又生了个儿子。当天,志明找到志承,抱歉地笑着央求道:“五弟,你帮我给孩子取个名吧,以前都是爹给取的名,我怕我取不好。”
“好吧,我明天早上告诉你。”见二哥求到自己面前,志承爽快地答应。
“麻烦你也和爹取名一样,用红纸写好了给我。把时辰和日子也一齐写在上面。”志明不忘把父亲的那般心意也告诉志承。
“原来爹取名是这样取的啊,那我也把儿子的时辰日子这样地记下来。”志承如得了指示一般。
第二天,志承一大早起来,寻到秀梅房里,把一个红纸折送到志明手里。志明接过来打开来念道:“迎春!秀梅,志承给我们儿子取名迎春。”
“我在这里谢谢五弟了。”秀梅连忙给兄弟道声谢谢。
“二嫂!都是自家人,有事只管说,只要能办到的我一定去办。”志承客气一番后,转身出了志明的房间。在前厅碰上玉英,敬佩地招呼道:“妈!您昨天那么辛苦,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玉英没有回答他的问好,反而吩咐道:“明天你姑爹和你舅舅来贺三朝时,你跟他们一起商量一下城里开店子的事。乡下收烟的事就交给你大哥和二哥。反正只有一个卖烟的店铺了,如今种烟的人也少,估计收不了多少烟叶,再加上我们现在的成本也不够,因此也用不了这么多人收烟。”
“哦!我记住了,还有别的事吗?”志承有征询的目光注视着母亲。
“还有,你今天帮你二哥去请一些客人,象你舅舅家你是知道去的。”
“好,吃了饭我就去。”志承说罢,离开玉英,回他自己的房间去了,因为那里有他才一个多月的儿子。
几天以后,宝财先头去城里安排店子,志承和玉昆随后带了几车烟叶进城。志承为了能熟悉一下业务,在店里一直等到志达放了学才回到乡下来。刚一进门,就寻着母亲介绍道:“妈!我回来了。”
“哦!怎么去了这么久才回来啊?”玉英很诧意地目视着志承。
“我是等到志达放了学才回来的,志达说他先不回来了,要留在店里早点熟悉一些业务。他到腊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再回来过年。”
“好啊,你们兄弟俩都作得好。这样看来,男子汉也要有个家才会学着懂事一点,心上不再只记着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懂得为家里着想了。”知道儿子们为了这个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了,玉英很感欣慰。
“妈,哥哥姐姐他们其实也爱这个家。他们的心里也惦记着家里的人,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办法才出去的,这不能怪他们。并且,我们现在这个年龄也应该是懂事的时候了。您辛苦这么多年,我们总不能永远地靠着您吧!”志承大了,成熟了,对事情也考虑得多了。
“也不是说你们怎么靠着我。我只是想我也老了,有时想事情也不是怎么明白,更何况,总有一日我会要走的。所以,我想早点看到你们能自己处理一切事情的那一天。这样我也好安安心心地去见你爹。”
玉英的一番话,让志承内心难受。他惊恐劝道:“妈,别这么说,我们永远都少不了您。您要是想爹,就去他的坟上看看,别想着早早地离开我们。”
“哎!随愿吧!他在地里也孤单。”
母亲有这样的情绪,志承内心虽然着急,但他又不好如何劝她,更怕越劝越让她勾起更多的回忆。
到了年关时节,又是寒风刺骨,暴雪横飞。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君如又生了一个儿子。志清念着方平、念着过世的儿子,便给这个儿子取名念春,这也是他对父亲和对失去的儿子的双重怀念。
三个月时间,三个孙子接连问世,这可忙坏了玉英。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刻不停地要一直忙到深夜,这让她的身心感觉到了疲惫。她常常独自思忖,如果方平还在身边,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如今真正让她感到累的是没有了精神支柱。虽然儿孙们也都尽力帮忙,但有的事情必竟不如自己处理来得更快更放心。她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躯,一直忙到第二年正月十五。
十五这天,大人们坐一桌,孩子们坐一桌。吃完饭,玉英看着志达说:“志达,你帮着志虹和志超打理一下行装吧,还有旺春。你大嫂生完孩子还不能活动太多,你也帮帮他们。”
“是!妈!店里以后可就热闹了。”志达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热是热闹,将来只怕要辛苦于家的姑娘了。”
“妈!她叫于鸿雁。您以后就叫她鸿雁吧。”志达提醒母亲,也顺便提醒在座的人。
才过十五,志达带着弟弟妹妹和侄儿侄女,热热闹闹地离开乡下,去城里谋求方家日后的生活方式。玉英心情沉重地跟随着一直把他们送到池塘边,并一路嘱咐志虹,要好好照顾最小的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