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有些诧异,拿起一杯酒喝下肚压压惊。
刘时敏也说道:“我的好外甥啊,袁可立这人名声确实不小,但脾气可是不小,不要说对太监,就是对先帝都直接硬怼,恐怕很难相处。就算给他升官,他也不会记得我们。”
确实,袁可立就是这么一个人。
王宏宇却看到他的亮点和用处:“不过,他跟那些清流大不相同,不结党又有能力,在民间还有神探之称,此人如果被东林拉到朝廷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如果去地方上,反而能发挥作用。”
“嗯......外甥说的对~”刘时敏知道该听他的。
魏忠贤见状也嘿地一笑,也同意用一用这个袁可立。
这件事从洪承畴发起,由两位厉害公公推动。
东林这边还有邹元标也会同意,这样安排云贵巡抚这件事,基本就能成。
谈到了云贵巡抚和东林党,魏忠贤这里有些朝廷里的情报。
不久前,邹元标反对把袁应泰从云贵调回辽东,高攀龙则提议由袁可立出任辽东巡抚,赵南星提议依旧由袁应泰。
一时间杨涟、汪文言等人根本拿不定主意。
关键时刻,还在家中的叶向高出手了,说服东林众人以军权为重。
然后他又发动人脉,专门抓起“红丸桉”对方从哲以及浙党发起勐攻。东林党对此事意见一致,看起来内部矛盾被他给搞定了。
方从哲、姚宗文、刘廷元等迫于压力,勐攻熊廷弼转移自己的压力。
“红丸桉”和撤职熊廷弼事件急剧升温,到了不能不处理的地步,所以不等讨论出由谁接任辽东经略,就立刻将熊廷弼撤职。
由于近期没有比袁应泰更熟悉辽东情况的人,袁可立等人距离京城、辽东还很远,所以朝廷直接选了袁应泰接任。
而杨涟这个时候来做好人拉拢熊廷弼,派出颇有能力的朱童蒙去调查熊廷弼实际有无贪污和玩忽职守,结果必然是没有,可是熊廷弼的撤职已经定下,他只是做了“事后诸葛亮”,收拢人心做得蛮好。
“这个叶向高据说快要出山了,我们要怎么对付他?”
在王宏宇眼中,东林分为好几个派别,是可以分化的。除了地域、师门形成不同派别以外,在行动激进温和与否也有区分。
赵南星、高攀龙、汪文言和杨涟属于东林的激进派。这一伙一定会到处借势扩大自己的势力,未来肯定会走向对立。
邹元标、叶向高、黄尊素、左光斗等多数人属于稳健派。
他们虽然抨击他人,但也务实做事或热衷于讲学。王宏宇不打算过多树敌,所以近期不仅不会和这些人发生矛盾,还会尽量保持友好态势。
还有孙承宗、袁应泰乃至以后的熊廷弼等,属于被拉拢加入东林党,多数为温和派。对于这些人尽量不要发生矛盾,防止他们被进一步推向东林党核心。
目前的阶段要积攒实力,经过之前的经历,暂时不要高调树敌。
所以,叶向高短期之内肯定不是敌人。
叶向高当年和熊廷弼,分别弹劾辽东的高淮和李成梁,都是对辽东有真知灼见的厉害人物。
再加上他总能稳固局势,不让党争或者对立者打到撕破脸、刺刀见红的地步,用这个人可以让杨涟、汪文言等不那么嚣张。
历史上,魏忠贤把叶向高赶走以后,才和东林党杀红了眼。虽然叶向高总是帮东林党打掩护,但是他在的时候杨涟也不会直接拼命。
甚至魏忠贤被人骂“目不识丁”的时候,气呼呼找过来时,他还能劝说魏忠贤消消气,那些言官的话根本不用听。
王宏宇表示,对于叶向高等这批人,先尽量不要发生矛盾,防止与东林党立刻进入决战。
“应对那些人,目前的阶段要积攒实力,先在宫中彻底稳住,暂时不要在朝中树敌。让东林党优先对付方从哲等人。我方先把宫中的东林同盟王安除掉,积攒一点经济与军事力量,再跟东林分个高下。”
这就是背靠魏忠贤乃至天启,是借势积攒力量的最快道路之一。
谈好了政治上的严肃事,还有搞技术、开工厂、用洋人的乐子事。
魏忠贤知道王宏宇留下十几个传教士和西书七千卷,朝廷里保守文官忙着新帝登基后,争夺权力和官位,草草赶走一批传教士后,没有深究那些转行打工的。
他觉得自己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去做这些事,于是只占一半股份,并持续出资,其余经营和分红全都交给王宏宇。
这对合伙人相得益彰,生意只会越来越兴隆。
这顿酒席谈了很多却依旧觉得意犹未尽,却不知他们以后再相聚洽谈的机会越来越少,日后三人回忆这一刻时心里滋味非常复杂。
几日后。
袁应泰正式出任辽东经略。他本人也快马加鞭,之前刚走到河南现在已经返回京城,在朝堂阐述他安抚辽民和蒙古,发大军十三万进剿建奴的宏大计划。
西北三边有大功的兵部尚书黄嘉善,被东林党作为异己,已经被赶回家中。
很懂火炮与军事的黄克缵,也因为不支持移宫又是异己,也被孤立攻讦,无法阻止袁应泰的计划。
另一边,洪承畴也立刻上书,揭露水西安家贿赂大批官员一事。
朝中清流云集,正愁没有靶子呢,纷纷群起而攻之。首辅方从哲被东林围攻正急,看到可以转移视线,立刻把此事搞大,发动内阁和整个朝廷严肃处理此事。
王宏宇、洪承畴选的时间刚刚好,最终袁可立出任云贵巡抚。
水西安家是从唐朝起就盘踞当地的超级土司,看到这个风头赶紧低调一点。体量更小的奢家虽然更能打,但听说是大名鼎鼎的袁可立,到他们背后当巡抚,也立刻收敛许多。
至少短时间之内,奢安两家不会直接叛乱,除非令他们畏惧的川兵、白杆兵主力,在辽东损失殆尽……
随着袁应泰出任辽东经略,规划了十三万大军进攻的宏大计划,在平谷训练多时的一万七千南军主力,也踏上了北上辽东之路。
王宏宇作为川兵把总,开启了新的阶段。
这回自己来了,浑河血战的胜负手,也要跟着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