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皇教是梅山地区起义被镇压,朝廷进行开化以后,安排大量正一道人过来传教,正一道教融入了梅山元素成而形成半道半巫的新的宗教形式,元皇是正一道教与梅山教结合的产物,元皇教的各种教义、宗旨、供奉的祖师,各种文疏的行为格式和称谓等,包括受箓奏职,都与正一天师道无异。
师传五郎咒有云:“奉请翻坛张五郎,祖本二师降坛场,丙子年间重阳日,亥时生下翻坛张五郎……”
无论传说有何差异,但张五郎是梅山教的祖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凡是赶山人必定要奉张五郎为祖师。
赶山人很神秘,但到现在为止非常稀少。
关于张五郎的身出处没有详细记载,只说:“父姓张来,母姓陈,要说五郎身出处便是青州大府堂。”
关于五郎学法,则说:“见得凡民身有难,要去茅山拜法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祖师原是青州人,父姓张,母姓陈。眼见当时凡民多有苦难,故而发下愿心,要去茅山李老君座下拜法。
“一十二岁去学法,三十六岁转还乡,行在龙虎山前过,思量无处降坛场。”祖师一十二岁出发去学法,三十六岁学成下山。
至于祖师最初设立坛场是否在龙虎山?此地名已无处考证,亦有说西眉山。
不过咒中另有细节未曾提及;即是祖师来到此处,但此处本是梅王地盘。
祖师要在本地设立坛场,梅王自然不允,才引出祖师与梅王比试神通。“菜篮提水洒坛场,洒净坛场三五日,依然送回下长江。”
祖师搬来长江水净坛,梅王神通不敌,最终将梅王收服。
梅王座下又有三硐梅山胡李赵,三硐梅山又统领上座罗天子、中座李天子、下座肖天子、至此尽归祖师座下。
才有了现今的梅山教体系。另一方面,据传:祖师最初由江西人供奉,随着江西民众进入梅山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新化一带,与当地原本的文化信仰相互融合才孕育出流传至今的梅山教。
张五郎的神像是倒立的,普天下也只有张五郎祖师的神像如此特殊,头下脚上,如果在别人家里看到了翻坛张五郎的神像,最好小心一些,梅山教不好惹。
因为他是倒立,所以才叫翻坛张五郎。
梅山祖师五郎爷常见形象多为倒立,双手朝地,一手执刀、一手持鸡,杀鸡祭五路猖兵,双脚朝天各端放一炉香与一水碗。
据说天下猖兵全是由五郎爷所发。
关于张五郎的传说有这样几个。
据说张五郎到李老君处学法,深得李老君喜爱,而李老君并不知道,他的女儿姬姬,暗中已经和张五郎相爱了。
姬姬向父亲禀明他对张五郎的爱慕。
李老君极力反对这桩婚事,并下令驱逐张五郎。
姬姬无奈,邀约张五郎私奔。
姬姬为了保证张五郎的安全,将他遮挡在手中的神伞之中。
李老君得知此情,勃然大怒,追至路途,放出飞剑,欲除却张五郎。一剑、二剑,都被姬姬的神伞挡了回去,李老君又放出神伞无法遮挡的第三剑。
姬姬见心上人危在旦夕,急中生智,将月经布抛上云头,玷污了父亲放出的飞剑。
张五郎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为了使张五郎不再受到伤害,姬姬让他的身子倒转,头、手着地,两脚朝天,变得面目全非,躲过了李老君的追杀。
后来,张五郎将法术在猎人中广为传播,这些法术便是民间流传的梅山之法。张五郎受到猎人的拥戴,他也成为了猎人敬奉的梅山之神。因此,梅山教供奉着一尊倒立的梅山神像。
那罩在梅山神坛上,缠在梅山虎匠头上的红色“云头布”,原来是姬姬的月经布。
当然了,这都是传说,其真实性根本就不可考究。
而第二个传说则是说张五郎原名张志魁,南宋孝宗六年中状元,偕妻五娘去庙进香,“庙神”见五娘美貌,一阵妖风摄去。
经观音菩萨指点,上雪峰山学法救妻,拜在雪峰白老祖门下。
艺成,拜别恩师,下山救妻。
谁想,在雪峰山学法期间,白老祖的独生女白娘爱上了他,提出“配鸳鸯”。张五郎不同意,白娘娘却矢志不移。
在张五郎离师下山时,白娘娘交给了他一个宝盒,并告知自己藏身于内,帮他去救妻。
张五郎路上生疑。
不遵嘱咐,未到河东就擅自把宝盒打开。
白老祖的飞刀把刚开盒的女儿斩为三段。
于是,白娘“脑壳一滚成了神,白氏一娘上青云;身子一摆成了神,白氏二娘显法身;两腿一摆成了神,白氏三娘救万民。”就这样,张五郎和白娘娘都成了梅山神,做了人世间降龙伏虎、翻坛打庙的傩神。
很多传说都是后人强加附会的,真实性存疑。
但是关于五郎爷是梅山教祖师这一点,的确是雷打不动的。
“既然周家人是赶山人,为啥不自己收拾你身上的恶鬼呢?”我看了一眼叶寄北。
叶寄北笑着说:“周家祖上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赶山人,但是到了周国权这一代,连打猎的基本功夫都忘记了,他又怎么能继承赶山人的传承呢?”
赶山人的主要本事是打猎、巡山、采药,梅山法中有关于打猎的方术,不过凡事过犹不及,用法术打猎虽然百发百中,但是这样做有伤天和。
打的太多了对自己不好,就好比西游记中袁守城指点钓鱼老叟一样,引起了泾河龙王的不满。
人的贪欲永远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