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协调是一门学问
机关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在机关,有众多的工作是协调工作。
有人说,在机关工作,三分靠能力,七分靠协调,这句话虽不一定准确,却有一定道理。
机关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很多工作要靠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
一名称职的机关干部,一定是上面的关系很通,下面的关系很好,同事的关系很顺。
有人把协调工作概括为“一大二难”。
所谓大,就在于它覆盖面大,协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在哪里出现,协调就要在哪里进行;所谓难,就在于协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各有所执、各有所据,只能靠协商、说明、调解的方式,不能发施令。
作为基层一线机关,需要协调的工作内容繁杂,方式众多,人员各异,但具体协调什么,怎么协调,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要求,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协调办事过程中注意和把握。
第一,要保持一颗公心。协调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要求大家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很强的大局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一是一心为公。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有名话:“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母相怨”。
意思是说办事情出于公心,即使平时非常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出于私心,即使朝夕相处的母子也会相互埋怨。
只要出于公心,在协调工作中认真负责,总会受到大家尊重和支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协调中盘算着个人的“小九九”,想方设法为个人谋利,时间久了,别人就会冷淡你,即便是再简单的事情,对方也会对你退避三舍、拒之门外。
二是胸怀大局。要讲政治、顾大局、识大体,站在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各方。
把握全局,才能掂量出每件事情的分量;想到全局,才能与领导的思维同频共振。
因此协调者必须有顾全大局的意识,把全局情况、整体利益作为协调的根本出发点,说服和引导被协调各方树立全局观念,把机关的整体力量统一到党委领导决策和完成中心任务上来。
三是尽职尽责。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是搞好协调关系的思想基础。
机关干部要做好协调工作,既要有雷厉风行、讲究效率的干练作风,又要有任劳任怨、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些复杂的协调,往往是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协商方能达成一致。有时为了工作,机关干部要甘于委曲求全,甘当无名英雄。
从这一角度上看,协调关系的实质就是服务,就是奉献,要求大家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第二,要力求精准。即在协调工作中要讲究准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要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全面地掌握具体情况,该传达的要到位,该指示的不漏项,该督办的要落实。
一是领会意图要准。领导布置工作时的本意、希望达到的目的及结果是什么,都要清清楚楚,切忌浅尝辄止。
领导当面交待任务时,要注意听、认真记,对没听清、没记准的事项要主动询问,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挨批评,切实弄清首长意图,掌握办事标准、要求和时限。
总之,一定要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把领导的真实意图理解好、把握好。
二是掌握情况要准。调查研究是搞好协调工作的基础。要协调一项工作,解决一个问题,化解一个矛盾,必须在协调之前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全面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准矛盾的性质、症结,把各种情况查清摸透,把有关协调的信息掌握准。
也只有这样,我们在协调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领导询问时才能对答如流,与被协调各方商讨时才能争取主动。
三是上传下达要准。就是要讲究实效、讲究准确,不论是用文字方式,还是口头形式,对上报下达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既便于上级领导和机关准确掌握情况,也便于基层单位实际操作。
在协调工作中,及时请示报告,主动反馈信息。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矛盾和问题把握不准时,更应及时报告,以求得领导的理解、支持和指点。
第三,要把握好尺度。只有把握好分寸,掌握好火候,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才能牢牢抓住协调的主动性。
一是轻重有度。在具体协调中,力争使协调事项达到预定的基本准则或标准。
但由于所协调的内容、被协调者的素质和心理以及各方利益的千差万别,很难做到与原先确定的原则和设计的方案完全吻合。
这时解决问题要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心中有数,轻重有别,抓住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中心工作,安排要办的事情,力求重点突出,不漏项,不误事,高效率,切实取得协调的最佳效益。
二是简繁有度。机关工作千头万绪,琐事繁事比较多,协调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做不到简繁有度,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可能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影响工作落实的质量。因此,做好协调工作,要善于抓住关键,使每个重要环节都不疏忽。
三是缓急有度。机关工作需要协调的事项很多,有主有从,有急有缓。
除领导部门交代要立即办理的之外,对于其他协调事项,哪些先办,哪些后办,哪些力量亲自办,哪些协调下属单位去办,都要恰当处理,做到既不误事,又有条不紊地完成好协调任务。
特别是对一些“火上房”的工作,靠“慢功出细活”是不行的。
这就要求协调人员要及时掌握政策和工作重心,善于分析判断错乱复杂情况,并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这样协调工作才能忙而不乱,按部就班地进行。
第四,要讲究灵活。协调工作多种多样,只能以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事项具体协商,灵活应对,随机应变,才能提高协调工作的效率。
一是区别对待。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在协调中,我们要注意区别对待、灵活处置,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因人而宜,根据不同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协调,对老同志要尊敬,对新同志要和蔼,对工作积极主动的同志要充分信任,对工作节奏比较慢的同志要经常督促提醒,等等。
要因事而宜,对酝酿人事调整、调解个人矛盾等不宜公开的事项应采取个别协调方式,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应公开处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具体问题应采取现场办公的形式比较合适。
要因地制宜,就是在不同地点、不同场所,对于同类事情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协调,使其与所处环境和谐一致。
二是求同存异。就是在协调工作中,在双方观点各不相容的情况下,找出共同的观点,保留不同的意见,以求得问题的初步解决。
机关干部处在决策中心的边沿,由于工作原因,常常参与决策咨询,又由于职责关系,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
经常会遇到既不便参与,又不能回避的尴尬场合。碰到这种场合,一定要冷静而机敏地加以处置,从分析问题的相关因素入手,善于在不同的意见中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共同之处和相容相近之处,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过渡方案,使问题得到部分解决,然后在大家认可的基础上再寻求新变化、新途径。
三是善于变通。适当变通是协调关系的基本方式,是创造性工作的体现。协调关系不可能每次都很顺利,有时有关方面的认识不一定能完全统一起来,协调的双方意见不一致是常有的事。
这就需要大家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求大同,存小异,只要目标相同,存在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不影响放矢中的,就不必再去追究具体细节问题。
因此,协调关系既要按政策、按上级的指示精神办事,又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变通,做到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在枝节问题上不纠缠。
第五,要坚守诚信。协调关系是双向的,一方要协调,必须有另一方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协调就不能成功。
有时遇到误解在所难免,但只要以诚待人、以诚服人,就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协调就有了可靠的感情基础。
一是态度要诚恳。就是要掏真心、讲真话,诚恳表达自己协作愿望,把实际情况和困难如实地讲清楚。
你态度诚恳了,协调就能奏效,切不能哄人骗人、借势压人。
机关干部经常要承办会议、组织活动,而要完成好每次会议的组织、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其它单位和部门的配合和帮助。
任何一个单位配合不到位、不顺畅,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要完成任务,把工作干好,就要抱着谦虚诚恳的态度,积极取得对方的大力配合。
二是语言要得体。协调中大量的是解释、说服工作,如何组织运用语言,在协调中非常重要。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合理得体的语言,既能简明扼要、准确地表达协作意图,又能入心入脑,尽快实现与协作者的沟通,使其愉快地接受。
因此,在协调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多用商量的口气,理由越是充分,态度越要中肯,这样容易给人以宽松感,不仅使自己的话被对方接受,而且还可能使对方心服口服。
三是胸怀要宽阔。在协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棘手问题,有时还会挨批评、受误会,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素养和宽厚的胸怀。
凡事不能斤斤计较,论你多我少。
特别是协调工作幕后努力多,台前亮相少,必须要有大度容忍的胸怀,做到宽以待人,坦然待事。
要有积极的协作精神,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遇事不推诿,主动挑重担,才能不断赢得协调的主动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