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亿美金的资金到账,天辰公司财务部又像是重新活过来了一般。
有了庞大的资金作为后盾,原本那些因为资金问题审批不过的设备,现如今姜胤大手一挥,直接通过,于是蔡昌毅又从现代购买了四十多辆各种建设城市的大型机械设备。
青州城的改建工作已经基本快要完成了,说实话,这座城市现在甚至比新沧州还要庞大美观。
水泥钢筋架起的城墙,新建的城墙高度,几乎比老城墙高了两倍,墙外面涂着大红色的油漆,城墙下面还请了专门的工匠师傅雕刻一些大宋的花纹图案,城门口的大门上,挂着一块巨大的深蓝底色城匾,上面的三个楷书鎏金大字‘青州城’显得大气非凡。
城内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也已经建了起来,这个时代的建筑物普遍不高,所以也不用担心地震的问题,因此那些街道两畔的房屋地基挖的都比较浅,省时省力,一栋二层小楼只需要短短几天,就会在几十名工人的建造下成型。
而姜胤一共在青州城招募了三万名这样的劳动力,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所有街道的建筑物就已经竣工。
房子建好了,甚至还空出了许多多余的人力,姜胤便让他们跟着现代人去城内修路。
修路队的效率也是奇快,五天平均可以修九千米,然后用压路机压过一遍,崭新的道路就可以使用了。
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种超载货车之类的,所以这里的道路养护保养工作非常方便,只要姜胤的运输车不超重,这些道路就很难坏掉,怎么说也能用个三四十年。
有了那些多余的人力,修路队的修建速度也很快,半个月内完成了城市内的主干道,然后分成了两队人马,一队负责在城内修建副级道路,另一队则是去修建青州火车站到城里的路。
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两边的工作也都已经完成,现在就等道路养护晾干之后,就可以正式通车。
后世的建造速度,在姜胤的眼中习以为常,可是这些对于宋人的冲击力是难以想象的。
这都快过去一个月了,他们很多人还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宋人,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都没什么变化,但是新宋国用了短短一个月,就把一切都改变了。
当初要拆城墙的时候,城内的人可都是哀鸿一片,他们觉得新宋国的国主一定是个疯子,放着好好的城墙不要,非要用那种震天雷给拆掉,这下没了城墙,鞑子随时都可能会来掳掠,到时候不知道得死掉多少人。
毕竟宋军在面对鞑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施行依仗高大的城墙,严防死守的政策。
但是现在城墙没了,这不是要了老百姓的命?
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开始天天去衙门上诉,特别是那些在青州官面上有些关系的人,骂骂咧咧的那叫一个难听,最后衙门干脆不受理这些人,而这些人也不管了,纷纷拖家带口的迁到大宋的境内去躲避,他们走的时候,对那些大型的现代化建造设备视而不见。
原本蔡昌毅还想阻拦,但是现如今的姜胤是什么地位,新宋政权蒸蒸日上,完全没必要理会这些墙头草,既然适应不了环境,那姜胤也不介意剥夺一下他们的权利。
原本发给他们的蓝皮户口本被新宋国收走,同时姜胤让户部的官员告之他们,他们已经不属于新宋国国民,之后新宋国的一切福利待遇与他们无关。
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哪里稀罕这个,他们片面的以为新宋国就是个胡闹的政权,怪不得大宋一直要出兵剿匪,这帮匪徒立了个山头,占了几座城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那些人也根本不在乎那个蓝皮本本,交了户口本之后便离开青州。
他们哪里知道,多年之后,他们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放弃了这个蓝色的本本,那个时候他们的父母享受不了社保、他们找工作没有人要、孩子上学学校也不收......
.....
总之青州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随着新城墙的搭建,城内的舆论声音迅速小了下去,毕竟这世上,说的永远没有做的能让人信服,姜胤什么话都不用说,只用这现代化的建设速度,就可以让所有人闭嘴。
在青州城竣工的前夕,青州的经济开发区也已经成为东部地区数一数二的金融集散地,任何商人,想要买任何东西,不论是零购还是批发,都可以在青州经济开发区找到自己需要的店铺。
沧州的一些大商人,早都嗅到了青州的商机,在这里做买卖,前三年的无税政策,对于商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何况新宋政权的口碑那叫一个公正公平,做生意,无论什么买卖,只要立了字据,到时候有了纠纷,去一趟法院,按照《新宋律》上白纸黑字写的,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这在大宋,大商人赢官司那是一定的。
新宋的法律清明,也成为众多商人入驻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原因,全国各地的商人,包括新罗国、倭国,还有南方江南等地的,走陆路或者走水路,更多的是乘坐火车,来到青州经济开发区,想着分上一口蛋糕。
一些大商人仗着家大业大,还想在经济开发区搞行业垄断,这事刚有苗头,宪法部立马就出台了《反垄断法》,一下子就限制了资本主义的扩张。
不过限制归限制,比较资本主义是社会物资和生产条件发展到更高水平的一种客观事实,姜胤和他的新宋政权,只能是控制这个资本怪兽,但并不能消灭它。
青州城的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宋人已经发现只用自家奴仆从事生产,人手已经有了很大缺口,他们不得不雇佣那些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
而很快,他们就尝到了这种雇佣生产的甜头,并且不断的想要雇用人手扩大生产规模。
他们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姜胤知道,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新宋悄然升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