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和知冬分别征询了一下家里爹娘的意见,知秋选了二管家的侄儿王合结亲,知冬暂时没有选人。
唐冰萱又特地找知夏谈了谈,只是知夏想要嫁给江明的决心很坚定;
好在江明知根知底,两人性情也算互补,唐冰萱觉得他们二人结合也不错。
如此,四个大丫头有三人的亲事可以定下来,知冬年纪最小,唐冰萱觉得可以往后再看看。
知春和知夏年纪不小,江启和江明跟着江疏年也是拖成老大难,唐冰萱做主让他们腊月初六一同办喜事。
至于知秋和二管家的侄儿王合先定亲,两人婚事定在明年三月十八。
唐冰萱给大丫环的嫁妆统一是二百两压箱银,六抬陪嫁,算是极为体面的嫁妆了,让三房院里的小丫鬟们羡慕不已。
...
江启和江明两人自小跟着江疏年长大,两人一同识字习武,情谊很深;
如今同一天成亲,但却是不一样的洞房花烛夜。
江启和知春算是情投意合,两人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自然是水到渠成;
而知夏和江明,因为交易而成亲,他们的洞房花烛夜就是一个睡床上,一个睡地上。
睡在地上的江明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喜欢上知夏这么一个冷冰冰的姑娘,为了和她成亲还使了手段。
虽然和知夏做交易的时候是为了抱得美人归,但婚前一个多月每次江明套近乎接近知夏,都被知夏的疏离冷淡铩羽而归。
江疏年和唐冰萱夫妻觉得他们两人性格互补可以好好相处,却不知必须是江明主动且死缠烂打才能有机会接近知夏;
想来机灵主意多会说话的江明,偏偏栽到了知夏这个武力值爆表的冰山美人身上。
新婚夜躺在地上的江明睡不着,心中烦躁的来回翻了几次身,“知夏,你睡了吗?”
知夏躺在婚床上,盖着新婚的大红被子,安静的好似睡熟了似的。
江明轻手轻脚的靠近床沿,还不待拉开棉被上床,知夏一脚就把他踢到一边;
对于知夏的武功,江明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识过,但也一直谨慎小心防备;
双脚借力一跳缓了一下,才没有被新娘子知夏踢成四脚八叉的模样。
知夏都没有起身,淡淡的道:“睡你自己被褥,不准靠近床边。”
从知夏的那一脚江明大概估量出两人武艺的高低,不敢再招惹知夏,乖乖地继续睡在地上。
江明既然提出要和知夏成亲,也是有一定把握的,决定对知夏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战略。
虽然可能需要的时间长些,但江明心里觉得值!
他本就是孤儿,没有父母高堂催促子嗣,有的是时间和知夏相处,即便是一辈子如此,他也甘之如饴。
...
腊月初十,江恬发动生产,生了一个女孩,取名李姣。
昌平伯夫人陈氏派了妈妈来永宁侯府报喜,侯夫人乔氏碍于情面带了赵姨娘一起去了昌平伯府探望江恬。
肖氏、梅氏和唐冰萱三位嫂子都各自在家照看孩子,谁都没有去凑热闹。
正好今日是知春和知夏的三朝回门,知春和江启来给江疏年和唐冰萱磕了头敬茶,就赶去荣国公府的岳家;
知夏是孤儿,她的娘家就是唐冰萱的家,因此跟着江明来三房内院回门。
唐冰萱精通医理和身体构造,看知夏走路的样子根本还是个姑娘,不免对江明和知夏这对新人小夫妻有些无语。
合着两人那么坚定的要成亲,就是为了忽悠大家走个过场,走肾不走心。
不过,碍于两人成亲不久,唐冰萱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尽量叮嘱知夏对江明好些。
从两人的相处可以看出,江明明显是主动的那个人,知夏仅仅是被动接受。
“小姐放心,奴婢省得。”
知夏并不是看不出来江明对她的情意,只是她还在观望罢了。
保护唐冰萱是她自小的任务和执念,如今即便和江明成亲,最重要的人还是唐冰萱。
既然知夏答应嫁给江明为妻,就做好了许多可能性准备,包括为江明生儿育女,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知夏不爱说话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江明想要娶自己却以交易为借口;
当然,江明开始这样说的时候,知夏确实是心动的,嫁人也不耽误保护小姐的任务。
见惯了江疏年和唐冰萱的相处,知夏有时也会有祈盼,只不过从来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两人把各自的伴侣都作为任务安排攻略,若是唐冰萱知晓缘由竟是如此,定会感慨二人真是配一脸。
...
去年雪少,今年果然北方各地有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各府都开始搭棚施粥救济一些流落到京都的贫苦灾民百姓。
幸而今年入冬前就下了大雪,唐冰萱抱着孩子们透过窗子看外面的白茫茫一片,想必明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今年唐冰萱庄子上的粮食明显比往年低了三成,唐冰萱特意减免了佃户的四成租金,好让庄子上的农户能过个饱年。
如此一来,今年能够酿酒的粮食就有些不够,唐冰萱不得不高价买了一批南方的粮食,缓解一下粮食危机。
此次搭棚施粥是太子妃平妤倡导督办,东宫的人时不时地都要在各府的粥棚内检查,以防有人以次充好,吃坏灾民的肚子。
晋王妃邱婵也积极响应太子妃的决断,大张旗鼓的派人去米铺买米开粥棚,比之太子妃平妤还要高调。
一时间,晋王妃乐善好施的美名就在京都大街小巷传遍,让太子妃这个发起人都风头暗淡。
也因此,多数的灾民都汇集到晋王府的粥棚,排队等待着粘稠热乎的米粥。
几日后,晋王府内晋王凌弘对着晋王妃邱婵发脾气,“瞧瞧你办的好事!”
晋王妃邱婵看着夫君晋王委屈又无助,让人忍不住想怜香惜玉。
只是晋王在气头上,往日里觉得柔弱美好的晋王妃,此时看起来就是个虚假人。
“若不是本王看苗头不对,赶紧派人驱散了一部分灾民,咱们的粥棚怕是就要不复存在。”
晋王妃和太子妃别苗头,风头一时无两,好名声是有了,但灾民向晋王府的粥棚过来的越来越多;
不仅每日晋王府要买大量米煮粥,还因为之前太高调,如今若是粘稠米粥换成稀粥,只怕被言官指责作秀。
因为晋王妃的决定,晋王府需要为此每日花费不少钱财,晋王想想就心肝肉疼。
【作者题外话】: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