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王城早已经是慌作一团,赞普格拉苏也是被吓坏了,赶紧叫人防御。
奈何王城当中仅有一万余的守军,大多数之前都在赤里古古的任下任职,心里本来就不想与这位大将军交战。
而这个时候赤里古古将格拉苏对自己所做之事全部公布了出来,派遣弓箭手射进了城中。
城中将士们都看完,一个个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一时间陷入两难,到底是效忠于王室还是投降赤里古古呢?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有了犹豫就不会全力以赴,赤里古古在下令勐攻城池。
这一天,王城被破,这一场经历了不到半个月的赤里古古造反事件就此结束。
赤里古古攻进城池之后,当然格拉苏与他的一群党羽是活不成了。
事实也是如此,赤里古古进城之后首先便奔去王宫寻找格拉苏。
格拉苏知道赤里古古不会放过自己,他怎么可能会让自己落入赤里古古的手中呢?
当即便与亲信自杀于宫中,并且以大火焚之。
赤里古古听罢捏紧了拳头,事已至此,他还能如何呢?
不过马上,赤里古古便遭到下属的推举来担任吐蕃新一任的赞普。
赤里古古见军心再此,也不作作,半月后当即继任王位,成为吐蕃的新一任赞普。
自己成为了赞普当然不能放过先王的宗室,,正所谓斩草除根,他赤里古古可不想多年之后突然蹦出一个自己的仇人。
于是他命令属下痛下杀手终究还是对当年提拔自己的老赞普以及格拉苏的满门给杀掉。
除去这些人之后,赤里古古并没有感觉到轻松,而是休整内政,挑选人才为自己所用。
他赤里古古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虽然熟知军阵之事但是政务之事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所以他需要治国的贤才来辅左自己。
为此,他不惜花费重金,花费大量人力搜寻这一类的人才。
因为赤里古古因为造反得位且登位时间尚短,当然担心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既然自己造反得位,那旁人为何不能呢?
所以他可以将相权交出去,但是军权则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最为稳妥的。
由此,赤里古古正式当上了吐蕃的新一代赞普,而紧接着便接到了吴国的恭贺。
而赤里古古也是有意与吴国交好,当即派遣使者入吴加强两国的联盟。
吴帝李思明看到赤里古古表明了心意之后,当即是喜出望外,虽然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但是得到了吐蕃这个强有力的助力,就算是暂时的也足够了。
而这个时候的晋国,官员的重新划定已经完毕了,而长平军定额为五万暂时在龟磁镇待命,而领兵主将却没有明确是何人,只是命令顾定暂时都领大军。
而让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虽然此次大改革让晋国的实力更上了一层楼,但是龟磁镇外的五万长平军以及四方的镇守大军不由得让他想起了晋国百年之后的事情。
尤其是前段时间裴子陵建议组建卫戍部队以及长平军为晋国百年计的时候。
回去之后皇帝想了很多,于是,这一天皇帝决定召见太子入宫觐见。
御书房内父子二人,亦是君臣二人正在谈论晋国百年之大计。
谈论半晌之后,皇帝叹息了一声
“如此晋国尚在西域,然则地域辽阔,单以现在的疆域四境重镇便有如此多的兵力镇守。”
皇帝说到这里顿了顿看向了太子卓从飞继续说道
“如今四境边疆大将的忠心朕自然是不疑虑的,可是百年之后他们又当如何呢?”
卓从飞这个时候也知道皇帝的想法了,便说道
“父皇是担心边疆大将重演前朝的悲剧吗?”
皇帝点点头
“是啊,兵只认将,而不认朝廷,这正是前朝边疆大吏佣兵自重造反的缘由啊!”
一时间,殿内无话。
良久之后,卓从飞开口了
“父皇,昨日之时儿臣属官也向儿臣提出了意见,并且呈上了一篇奏章以及举措。”
皇帝听完开口问道
“什么奏章,呈上来让朕看看。”
卓从飞进宫之前便将奏章带在了身上,半月前荀谈提出意见的时候卓从飞听了荀谈一番详谈,认为说的有道理,不过暂时没有将此事告知皇帝,而是自己在琢磨。
而近几日卓从飞也越发觉得荀谈说的有道理,进宫前便把奏章带在了身上,正想呈给皇帝呐!
卓从飞从怀中掏了出来递给太监
皇帝看到卓从飞将奏章带在了身上,两人对视笑了一声。
皇帝心里感慨不已,这个大儿子还真是跟自己心有灵犀啊!
皇帝看完了长长的奏章以及荀谈的高谈阔论,皇帝心里顿时掀起了一阵浪花,但表面上却没有心中那般波涛,而是大笑一声说道
“老大,这是个人才啊,为何不将他召入朝中呢?”
卓从飞无奈的说道
“他不愿意儿臣还能强求吗?”
一听这话,皇帝了然了愤愤道
“看来又是这荀谈,真是不知好歹。”
说完皇帝看向卓从飞
“罢了,强求不得。”
随后放下奏章随即露出了笑容
“府兵制与募兵制合二为一,如此灵活运用,当真是妙啊!”
说完,皇帝站起身来回踱步,似乎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心情了。
卓从飞开口说道
“半月前荀谈将奏章呈上来的时候儿臣也觉得不以为意,但是自从那日与裴少傅交谈之后略有所思。
晋国百年计,荀谈此奏章旷古烁今啊!”
皇帝也是大笑了数声,彷佛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心情了,连声叫好,半月以来心中的阴郁也一扫而空。
笑毕,皇帝严肃的看向卓从飞
“朕知道你有分寸,但是此等人才若是不能为我晋国所用当杀之,千万不能放任其落入他国。”
卓从飞点点头没有说话,皇帝则接着说道
“那此事便交给你来办了,你先准备一番,朕等等来探探三公的口风。”
太子听罢点点头,随后行礼便退下。
而紧接着便派遣宦官去传召丞相以及大将军,御史大夫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