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魏晨不想派遣援军去驻守两城。
主要是魏晨作为北州主将,在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之下,怎可大举对外用兵呢?
要知道北州对晋国是很重要的,要是有什么闪失,让魏晨怎么去面见皇帝,让其怎么回京去面见武安王。
在李无言打下这两城之后,魏晨也是犹豫良久,先是派遣了一千骑兵去金狼山州归于李无言调遣,并给其传信
如果遭遇铁勒军的反扑,事不可为的话放弃所攻占的两地,迅速撤回北州。
另一面则是八百里加急给京城之中的皇帝报信,究竟该如何做。
这便有了朝中争吵的事情。
而李无言这些天在打下两地之后,尤其是李无言驻守的金狼山州,他意外的发现了虽然这里胡人居多。
但是有大片的可耕种土地,这让李无言欣喜万分,立即派人给北州报信。
得知消息的魏晨赶紧给京中报信。
接着便又接到了驻守在科布多副将的消息,这里的土地也可开荒。
虽然可耕种的土地并不是很多,但是足以勉强养活驻守在科布多的一千多晋军。
两个大好的消息传到京中,令皇帝大喜,百官也是大喜过望。
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土地既打下了,粮食他们也可以自己供给,而且进一步的蚕食掉了铁勒人不小的一片草原,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下子,朝中没有了任何的反对声音。
于是,北州的魏晨给李无言调派了两千五百人,配合本部的一千人驻守在金狼山州。
而魏晨又派遣了一员将领带领五百人,共一千五百人驻守在科布多。
两座城镇正式归入了晋国的统辖范围之内。
其实光靠粮食他们是活不下来的,但是两地的附近有大片的草原,他们可以负责养牛羊马匹等等。
并且还可以时不时的开羊荤,可以说生活还是非常的滋润的。
这便是铁勒攻打宋国之时其它各国的反应与动作。
而卓从义,这些天则是在京中待着,时不时的往七杀殿跑上一趟,导致很多弟子都已经熟知了卓从义的身份。
白天则是去御史台
在御史台的各大巡按被派出去将近两个月之后,终于收到了来自各地的消息。
也就是说从成武元年九月多出发之后,在十一月终于收到了来自各地的消息。
卓从义因为御史台的种种事务而耽搁了检阅长盛军训练的成果,卓从义便让其继续加紧训练,等处理完御史台的事务之后再去亲自检阅成果。
不过超额量的箭失便不再提供了,让周贤飞自己好自为之。
卓从义回到御史台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御史台就中丞马子期一个人在支撑着。
另一位中丞夏天已经亲自请命去了西境亲自调查,所以御史台由马子期一人支撑。
虽然下面还有好多官署在负责,但是此事终究是卓从义所提出,他自己也想亲眼见证见证当今晋国的实力有多雄厚。
毕竟自己是御史台最高长官,如此重要的时候还是在比较好。
卓从义与马子期二人待在御史台办公,这一待着便是好多日,而晋国的情况远比二人所想到的还要糟上很多。
据各地巡按传来的消息,各州府的人口户籍远没有上次年初之时的人口数量多。
虽然也因为大战而损失了数万,但是这个结果还是让二人难以接受。
据详细调查,整个晋国人口数量最多的那肯定是西京城,这是母庸置疑的。
毕竟作为晋国的都城,也是晋国的文化中心,肯定是比其他地方繁华的。
西京城的总户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足足有八万多户,人口更是有将近三十万的规模,可谓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
主要还是因为之前中原百姓因为战乱逃去了北州大批,这一下子可便宜了晋国,之后便是卓从义千里护送八万多百姓到达了西京城。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西京城的人口翻上一翻。
西京城就如此规模别说是西域了,就算放在中原之地也是少有的人口大镇。
虽然远在西域,但毕竟也是五京之一,算是无愧这个称号了。
再加上卓氏三代在西京经营,又是整个西域的中心,有这规模倒也正常。
然而除去西京之后其他的地方便好不上多少了。
经过前前后后这几天的调查以及各巡按的回京复命,二人心里已经了然于胸了,经过半个多月已经把这次普查人口以及土地的多少给整理了出来。
除去西京之后,人口最多的州县便是距离西京城最近的龟磁镇与西州了。
两地居在晋国内地,与西京城又离的不是很远,所以也比其他地方繁荣不少,尤其是久久未经过战乱的龟磁镇。
龟磁作为晋国第二大人口大镇,有两万多户的规模,人口有将近五万人,可谓是一个大城镇了。
西州与南部且末两州不相上下,两州各自都有超过一万户的人口,西州有大约两万人,而且末也有两万多人。
这四大州府是晋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城镇,光是这四镇便有将近四十万左右的人口,这等人口直接超过了晋国总人口数的一大半。
剩余的十多个城镇便没有这么好的情况了,情况好的有将近一万人,不好的则只有几千人。
一轮统计下来,二人得到了一个晋国大概的人口情况。
与上一次的普查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上一次普查过后大约为二十万的户口,人口有不到六十万。
而此次普查过后,户口与上次倒是相差不大,人口少了将近十万,如今只有五十万多一些的人口。
如此一个疆域广袤的国家,人口不过五十万多万,当真是让人唏嘘啊!
这怎么能不让两人叹息呢?
可耕种的土地的话,倒是有不少,可以足够晋国百姓们的生活,以及供应朝廷的所需。
这一点倒是让二人比较可以接受的。
二人在调查完毕之后将折子给皇帝递了上去,皇帝见到折子后脸色并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