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赵枢在万众欢呼声中走了出来,对老百姓挥手致意,一副非常亲切和蔼的模样,一点架子都没有,这看的自杞国百姓那是分外的感到亲切。
赵枢对他们说道:“乡亲们,你们受到那国主,还有那些部落首领的压迫,你们受苦了,不过现在本王已经把压在你们身上的那几座大山给打掉了,你们再也没有国主,再也没有首领,只有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大宋朝廷。
大宋朝廷,还有本王,从今以后就是你们的靠山,本王已经发下了旨意,免除你们五年的赋税,免除你们五年的徭役,本王说到做到。
五年之内,胆敢有人伸手问你们要钱,胆敢有人把你们拉去干活,你们就可以到本王面前告状,本王绝对要把他当着大家的面活活打死,为你出气,为所有老百姓出气。”
“殿下万岁,肃王殿下万岁。”
此时此刻,这自杞国的老百姓,那对大宋朝廷的好感度那是倍增,对他们来说,谁当国主那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生活好,那比什么都重要。
赵枢又说了,“乡亲们,五年之后你们的赋税和我大宋百姓一样,不多一分。你们的徭役也和我们大宋百姓一样,不多一分,本王对你们一视同仁。
从今以后自杞国正式划分为三个州,本王会派文臣武将来管辖这三个州,我大宋乃是汉家正统王朝,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一直奉行君轻民重、水能在舟,亦能覆舟的治国理念,对老百姓那是无比的看重。
以后有我大宋朝廷管辖你们,你们从今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
大宋自打立国以来,这一百多年在军事方面那当然屁也不是,经常挨人欺负,但是在经济繁荣这方面,在对待民生这方面,那真的是不错,老百姓的生活相对于其他的朝代来讲,那可以说是非常的富足。
这一点自杞国的百姓那也是心里跟明镜一样,自杞国的百姓心说从今以后自己就成了大宋的子民,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这不由得,自杞国的百姓就感觉到倍感自豪,感觉到自己莫名的就有了一种优越的感觉,再也不是以前的那蛮夷小邦了,而是天朝上国。
众人散去之后,赵枢命人写了一封信送去杭州,让张四经选派一批官员到自杞国来当知州,当知县。
现在自杞国已经被划分为三个州,至少要派几批官员来全面接管这些地方的政务。
同时为了防止还有人作乱,赵枢也把那牛皋、王贵两人驻留在这里,让他们每个人领了五千人马分别驻扎,以震慑那些不安分的人员。
当然,现在赵枢获得民心,老百姓五年不交赋税,不服徭役,百姓对赵枢非常拥护,即使现在有人要跳出来造反,估计还不用等到赵枢出手,老百姓自己就把那些不安分的人给灭了。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嘛,这句话虽然很多时候是胡扯,但不得不说在有些时候,那也是非常的有作用。
之后赵枢又在自杞国呆了一个月,等到这里的局势趋于稳定,赵枢就大手一挥,道:“班师回朝。”
就这样,赵枢带着剩余的一万多人马浩浩荡荡,向杭州而去。
至于牛皋,王贵两人,他们就暂时先留在这儿。以后时机成熟了,再把他们招回去。
赵枢一路回杭州,那也是一路无事,非常顺利,一路上敲锣打鼓,但是走着走着,赵枢发现不对劲。
赵枢发现这一路上,沿途很多的州县都出现了干旱的迹象,很多的河流流速都放缓了,许多的小池塘,小溪,都慢慢的干涸了。
老百姓看着这情景,一个个唉声叹气,许多人甚至抹眼泪。
赵枢看在眼里,那也是记在心头。
回到杭州,赵枢把张四经叫来,说道:“张四经,本王这一路上凯旋而归,看到沿途百姓都非常担心,似乎这天气越来越炎热,可能会出现旱灾,这一点,我们要提前做好防备,万一出现旱灾怎么办?怎么救助老百姓?
宋江,方腊这些王八蛋闹腾了几年,老百姓那也是苦不堪言,好不容易现在稳定下来了,绝对不能再出乱子。”
一说到旱灾,赵枢不由得就是想起了穿越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段子,有人说这古代闹旱灾,老百姓宁愿去吃观音土,宁愿去吃树根,啃树皮,怎么就不愿去下河捞鱼吃呢?
能问出这句话的人,估计那也是脑子被驴踢了,又或者是脑梗一百年,脑子变成了一块木头,有河有鱼,那还叫什么旱灾?都已经叫旱灾了,那肯定到处都干涸了,到处都没有水了,没有水,哪来的鱼?
这他娘的和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这问题有什么两样?
古人可能知识面没有后世的人广,但是在智慧这方面,古人甚至比后世的人更高明,因为古人那是艰难求生,他不高明他就活不下去,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就比如说那么多的民间小偏方,到底有用没用?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些小偏方对当地人来说大多都是有用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些小偏方呢?
还不是因为没钱治病,生活苦,没吃没喝,那就只能能省就省,这不都是被生活给逼出来的吗?
老百姓今天试试这个,明天试试那个,最后好用的就成了小偏方,你让后世的人搞个小偏方出来,后世的人死也搞不出来,因为后世的人吃穿不愁啊,生活条件好啊,所以他没法搞出来。
张四经听了却不以为意,他说道:“殿下,您多虑了,偶尔出个大太阳,多晒几天,这都不是事,再说了,就算遇到什么旱灾涝灾,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老百姓嘛,命贱,隔个三年五年遇一次灾,那都见怪不怪了,殿下您不必担心,乱不了。”
赵枢一听,顿时大怒,一翻眼睛瞪过去,吓得张四经立马闭嘴,浑身哆哆嗦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