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情缘之孽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静静的听着张丹青念完这首诗,合肥知县林开不由眼前一亮,赶忙从他手上接过这张信笺,细细的打量起来,只见信笺上,字迹娟秀,分明是个女子所书。

想来应该就是郑剑亭的女儿写的,林开微微错愕,短短20个字,简单的一首五绝诗,信息量却极其庞大。

把一个女子,在雨夜苦等心上人的雀跃之情,展示的淋漓尽致!

看来这个冯国,已经把这位郑家小姐迷的神魂颠倒,再往后翻,小册子里便再也看不到更多的日记。

见此情形,林开有些郁闷的看着郑夫人,希望能够从她忧伤的脸上找到些许答桉。

郑夫人苦笑着摇头,接过林开递过来的那张信笺,眼泪婆娑的忧愁说道:“这张信笺,乃是小女失踪的当天,我和夫君连夜出门寻找,在报国寺的江心亭发现的,当天夜里蒙蒙细雨,发现的时候,这张信笺纸都已经微微打湿,我夫君乃是庐州府的推官,断桉刑名之事,自然也是精通的,便留心的把这张信笺纸给捡了回来。可随后,却没有更多的发现!就连那个冯国,也像消失在人间了一样,再也无踪无迹……”

说完有些凄凉的看着这个房间,郑夫人更是触景生情的眼泪直落,忧愁的说道:“这个房间的被子等物以及布置,自从小女离开后就没有动过,两位大人可以看一看,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趁着合肥知县林开搜查的时候,张丹青则趁机打开衣柜,让郑家的丫鬟拿出所有衣物,一边一件件摊开,一边向郑夫人问道:“夫人可知道?令爱当天出走之时,穿的是哪一件衣裳?”

眼见郑夫人一脸茫然,张丹青又补充说道:“衣柜里这么多衣服,少了哪一套,夫人总该知道吧?”

自顾自的点了点头,郑夫人翻动了一些衣物之后,有些蹙着眉头惊讶说道:“我女儿失踪的当天,我们夫妇俩倒不曾留意这个问题,如今看来,当时我女儿穿走的应该是一件青绿色的素衣裙,钦差大人好端端的问这个做什么?”

张丹青微微侧过脸来:“青绿色?这就有些不大寻常了,青色乃贱色,自唐宋以来,时人所穿衣物,颜色上就大有讲究。”

在古代穿衣打扮、房屋建筑也都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颜色规则。咱们现代那是随心所欲的,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的衣服,不受任何制约。就连盖房子也都可以想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没人能拿你怎么着。可是如果是在古代,在古人们看来,这是绝对不能想象的。除了黄色之外,喜庆的红色,古代老百姓其实也是在用的,但是并没有现在这么普及,这么随意,这么简单。

直到现在“绿帽子”他成了一个带有贬义的代称,可是我们经常在说绿帽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绿帽子要代表那方面的意思?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绿色在咱们传统颜色观中是作为一种“间色”,常常被作为贱色看待。那什么是“间色”呢?就是由青、赤、白、黑、黄五正色衍生出的颜色。正色的地位是很高的,而间色就不行了。绿色是由青和黄这两种正色调和而成的。自然出身就不好,再加上春秋的时候,古人不知道因为啥,就是不喜欢这个颜色。

(有相当多的因素是因为青绿色的色素来自于植物,比较容易获得,所以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平常百姓所用的颜色,而紫色就比较难以获得,所以才会有了朱紫贵的说法)

早在春秋的时候,这社会上就有一种风气,“典卖妻女以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还有《诗经》中说:“绿衣黄裳。心之忧矣。”《诗经》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穿衣服是衣和裳两部分的,上面的叫做衣,下面的为裳,搭配的时候上面一定要是正色,下面一定是间色,绿色是间色,如果你做成了衣,而黄色做成了裳,这就是上下易位,借此比喻正妻失位,贱妾上的意思。就是说小妾翻身当主人了,所以心中忧愁!所以要是真的追朔绿帽子为啥是现在这个意思,还得从3000年前谈起,再加上唐朝推崇的是土德,崇尚黄色,而木克土,而绿色恰好属于青色系,这能受待见吗?

再后来到了元朝,统治阶级为了收钱,增加税收方面的管理,用法律的形式将绿色衣着与社会地位捆绑在一起,《元典章》就规定:“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只要你们家有女子从事娼妓的职业,那么他的家长还有哥哥、弟弟就都必须裹青巾,区分卑贱。从此绿帽子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讲述了古人对颜色的认知,各位小伙伴是不是感觉很复杂、很玄学呢?感觉古人的讲究太多了,还是没有现代人活地潇洒、惬意。不过通过颜色与衣着穿戴的讲究,我们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古人们的风俗习惯。

听到张丹青提了这么一嘴,郑夫人这才想起,自己家里虽说贫寒和简朴,但好歹也是官宦之家,自己的女儿从小也是娇生惯养,从没有让她接触过过多的家务活。

女儿穿着一套绿色的衣裙出走,大概已经表明了心志,那就是宁愿和冯国私奔,终身沦为低贱百姓,也绝不后悔!!

毕竟要是铁了心要和冯国私奔的话,穿着满身华丽的绸缎,显然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从种种迹象表明,自己女儿失踪,和冯国铁定脱不了干系。

张丹青放下手中的这些衣裳,像是想起来了什么一样:“令爱失踪的时候,在这之前你们有没有察觉到什么异常?或者说,你女儿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征兆?”

茫然的摇摇头,郑夫人脸上一阵苍茫无力:“我倒是不曾留意,说实话,庐州并不是我们的家乡,这几年我也一直忙着向父亲提请,希望能够把我夫君给调回家乡任职,庐州再好,终究是客居之地,即便官职再高,也哪有家乡好呢?更何况推官,也是一个芝麻大的官儿,实在也不足挂齿!”

这话说的倒也没错,张丹青非常认同这句话,当初洪武皇帝朱元章让自己回家乡铅山任知县,自己并不觉得是贬黜,反而认为可以顺水推舟,回家光宗耀祖一回!

在外头做了再大的官,也不如在家乡“称王称霸”。毕竟千好万好,在外头混得再好,也不如在家门口做个小小的父母官来的更为荣耀,但是这样一来,容易形成贪腐和势力盘结。

这又该怎么办呢?朱元章在制度上面的反腐设置了一些高明的办法,成果也是很不错的,诸如在地方官员制度上面,朱元章沿用了自元代以来的地方官任免实行原籍回避制,也称之为地域回避制,本地人是不得在本地为官得,一般是南方人到北方赴任,北方人到南方赴任,总之做官的怎么说也要到外省任职。

这种地域回避制度,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古代交通落后,通讯只能靠书信,有道是“天高皇帝远”,如果官员回到家乡任职,因为从小生长于此,肯定会很快与当地士绅打成一片,甚至会狼狈为的,加之交通和通讯落后,朝廷难以清楚其中内幕,很明显是不利于皇帝统治的。

所以采取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就避免了这个问题;而且官员外放到其他地方,很难与当地士绅打成一片狼狈为奸的,无形中就有利于朝廷统治了。

不得不说明太祖朱元章在制度上约束官员贪污腐败,也是很有一套的,可见这位开国皇帝在制度上可谓是殚心竭虑。

但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官员前往距离家乡很远的地方任职,那么家中父母怎么办呢?

自古忠孝难两全,换一般情况下,肯定大部分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大义凛然的选择“忠”了,当然肯定也有官员选择“孝”弃官不做了,但不管怎么做,肯定都不合适。

这时候明代朝廷就难得人性化了,毕竟古代是以孝治天下的,朝廷提倡孝,所以面对这个难题,朝廷推出了一系列方法。

首先第一个办法便是移亲就养,洪武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章为了“勉孝劝廉”,准许凡任职所在地距离原籍1500里之外者,国家给以舟车,方便官员迎接父母。

也就是说不管官员去哪里任职,只要是距离很远,就可以将父母接过来;像京城还有其他繁华之地,很多人也乐意过去,有些官员正好将父母接过来,还可以享受当地的生活。

但如此这般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说官员任职地方是穷乡僻壤,不适合老人居住,或者是父母年老,经不起舟车劳顿呢?亦或故土难离,不愿意外出呢?

于是面对这些问题,又有两个方法了。

一是明朝虽然讲究官员任职地域回避,但一般来说他的底线在于“隔省为治”。也就是说官员如果想孝敬父母,朝廷允许其调到家乡邻省,这样一来,距离近一些,也方便官员回家孝敬父母。

二是明朝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不包括学官,因为学官在明代属于是闲官存在,并没有什么行政权力,属于是教职。

所以明代朝廷认为学官即使由本地人担任,也掀不起什么风浪的,是难以结党为奸的。

因此如果官员想孝敬父母,可以转为学官,直接回到家乡;当然,这样一来,不只是没有多少权力,仕途上也基本上到此为止了,这个代价可谓是不小啊。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俸养亲。

如果父母不愿意离开家乡,同时还有其他兄弟姐妹照顾的话,那么可以向朝廷申请将俸粮的一部分,直接发回家乡,也算是尽了一份孝心。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和弃官不做这个方法类似,但还留有余地,那便是辞官终养。

据说是在明朝开国以后的不久,洪武三年的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明太祖朱元章在宫中后花园中看到喜鹊哺养幼鸟而有所触动,所以下令群臣有亲老者准许归养。

所谓辞官终养有两个条件,一是父母必须在七十岁以上;二是家中没有兄弟亦或其他亲属来照料父母。

图片

这种情况和弃官不做一样,但是还留有余地,回到家乡以后,将双亲奉养到百年之后,还可以回朝继续为官。

当然这也不好说,这个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期间不只是俸禄没有,在考核上也是大受影响,对于仕途影响很大。

所以有好多官员父母,宁愿自己孤独终老,也不愿儿子辞官回来奉养自己,盼望着儿子可以仕途有望,以光宗耀祖。

通过以上的官员养亲方法,可以看出明代朝廷的人性化,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明代朝廷通过各种方法,也想尽量使官员忠孝都两全,以这个角度来看,也是值得称赞的。

由此可见明太祖朱元章,不只是大杀贪官污吏,更是在制度上约束避免官员贪污腐化,而且还人性化的完善制度,避免官员大规模贪污腐化的同时,尽量使官员可以孝敬父母。

有着这样的想法,实在也是人之常情。

却只听得郑夫人话音一转:“可我那夫君不知为何,对此事莫不上心,甚至各种的不配合,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这外头再好,又哪能抵得上家乡?”

张丹青和林开对视一笑,在眼神之中飞快的便交换了想法,推官郑剑亭有这个想法实在不足为奇,毕竟回家乡,自己还要面对一个对自己有恩的老师,以他那赘婿的身份,日子只怕会更加难过。

对调回岳父家乡的事情漠不上心,自然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只是这个性格霸道而又泼辣的妻子,说什么也不明白丈夫的这点心意,这庐州虽说是他乡外地,但也胜过回岳父家乡。

毕竟在庐州,妻子再怎么霸道蛮横不讲理,推官郑剑亭还可以回到自己外宅小妾那里过日子,或许他的那个小妾身边,郑剑亭才能找回男人的尊严和满足感!

告别了郑夫人后,张丹青若有所思的望向南边,似笑非笑的看着合肥知县林开,一句话便脱口而出:“不知道林大人下一步打算去哪?”

顺着张丹青眼神望去的方向,林开一阵明了,也陪着笑脸说道:“不如我们去南街看一看?我听说郑推官在外头养了个小妾,或许在那里,我们能有所收获也说不定!”

张丹青一副心中了然的样子,不由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外宅”是指古代男子养于别宅而同居女子,并非妻子也并非小妾。外宅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进入男人的家庭世界,只能在外择房居住,身份地位比妾还要低一个档次。

妻和妾的身份是公开合法的,而“外宅”只是半公开的同居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金屋藏娇”。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包养的情妇!就是二乃!

在水浒原着第4回中,鲁达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逃到代州雁门县,遇见了自己曾帮助过的金氏父女。问起近况,金老汉说道:“……(金翠莲)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衣食丰足。”

这里,出现了“外宅”这个词。结合前后的语境,很多读者认为“外宅”就是妾,是小老婆的意思。实则不然,所谓外宅就是被人包养的情妇!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水浒传》中,另一个着名的“外宅”,就是宋江的女人阎婆惜。在水浒原着第21回中,得知阎婆惜与张文远的奸情后,宋江曾寻思道:“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可见,外宅与妻妾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父母之命。因此,外宅多半身份卑微,如同男人的玩物。

张丹青虽说初入官场,但对于官员们的这些名堂,有一部分却是门儿清,和林开对视之时,自然也是显得“心有灵犀”!男人嘛,大家都懂得……

南街并不大,很快在衙役捕快门向街坊邻居们的问询之中,很快便弄清楚了这个推官郑剑亭的外宅所住之地!

林开正准备上前敲门,却隔着门,就听到了嗯嗯啊啊的一阵尴尬之声,不由得有些苦笑的回头看了看张丹青……

好他个郑剑亭,女儿的尸骨刚运回屋里,他就整日不归家,反而躲到了外宅和情妇白日宣淫起来!!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相之王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从长津湖开始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咸娱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二婚暖妻:总裁爹地宠上天混在末世当咸鱼地球上的鼠荣宠皇妃诸天从诛仙开始战斗掉落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龙族:从原神归来的路明非我进化出虫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