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黑洞视界
这个有着巨量死寂星球的黑洞星系发生过特殊的情况。
按照曾经在黑洞附近截获的信息来看,黑洞内恐怕有着难以置信的秘密。
李文渊将那部分即将沉入黑洞中的意识数据做了备份,虽然机械意识可以让他毫无恐惧,但真正进入这种神秘天体的内部仍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物质被引力撕扯、拖拽、然后高速摩擦产生的吸积盘还在不断向外释放强烈的射线流。
这是“观测”黑洞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黑洞本身是看不到的。
圆盘一样的发光盘环住了中心的黑暗,而无论是对射线流还是对引力异常的检测,都能在虚拟世界中模拟出一个看不见的天体。
飞船正在靠近,强烈的射流虽然被护盾偏转,但接近到一定程度之后,飞船外的护盾系统也会失灵,接下来只能靠装甲硬扛。
反重力系统也随着距离的靠近而开始工作,这种与“物质解压器”的工作原理同源、用“引力对抗引力”的工具很好地履行了它的职责。
按照现在的强度,至少在进入黑洞的“视界”之前,这艘搭载了李文渊部分意识的飞船不会像那些吸积盘内的物质一样、被潮汐力撕成碎片。
但是进入“视界”内具体会发生什么,直到目前为止都只有猜测。
视界,这是黑洞之内与黑洞之外的界限,以常理来说,光、信号、数据等等的一切,都无法逃离这里。
李文渊现在正在行进的似乎是一条只能进不能出的道路,即便物质解压器的反重力技术能够让那些被压缩的物质离开黑洞,却也很难保证他的飞船再次出来时是不是也是一团被高度压缩的物质。
不过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就算出不来,他也只是损失了一艘飞船和一部分意识数据,而他早就做好了备份。
随着黑洞视界的越来越近,以飞船视角看到的宇宙也逐步出现了变化。
黑洞巨大的质量总是会对周围的宇宙环境造成影响,这里的时空曲率已经出现了变化。
传感器仍然在不断矫正星辰的位置,但是传递中的信号速度已经开始逐步减缓。
拉长的空间延长了传递时间,让这一切都变得缓慢起来。
而此时,某些正在这个黑洞星系中的死寂星球上进行外星考察的科学家们,也无意中察觉到了有一艘飞船正在向黑洞靠近。
星系的边境并没有关闭,由于这只是一次实验,李文渊没有赶走那些早就在此的学者和游客。
这里的科学家已经在此处生活了数年,整天研究死寂星球和黑洞。
凭借对自身基因专门的死寂星球适应改造,以及提前准备好的生活舱,他们在死寂星球上也能过活,并展开他们最心爱的科研工作。
从星球上近距离观测黑洞是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做的事,也因此,当一艘飞船的信号在一个难以置信的距离被检测到时,这些科学家每一个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是无人操纵的飞船无意中被黑洞引力捕获了吗?还是单纯的只是某位研究者的狂热行为?”
有人如此猜测着,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那艘飞船的信号是“监护者”的。
“是‘监护者’?难道他们已经从黑洞中发现了什么吗?”
这个“机械失落帝国”是银河公认的超级文明,经历过那么多次银河危机之后,所有人都明白“监护者”的科技水平似乎不是银河该存在的级别。
假如是这个文明对黑洞展开研究的话,那他们的发现也一定比银河的所有其他文明都要多。
这些科学家们对此十分在意,随即专心观测起了那艘“监护者”飞船的动向。
而随着时间流逝,飞船距离黑洞“视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看上去它的速度似乎在越来越慢,但这实际上是时空曲率不断变大后造成的错觉。
而在李文渊即将接触“视界”时,他再一次接到了那个从很久之前就一直环绕在这里的信息。
这里的光子正处在一种没有被黑洞吸入、却也不能离开的临界环境。它们环绕着黑洞旋转,形成了“光子球”。
这个位置的引力透镜效应已经前所未有地巨大,向飞船的侧方直直看去,看到的不是宇宙和黑暗,而是飞船的尾部。
光线环绕在这个位置,就仿佛飞船本身也被扭曲成了一个“环”。
那串被“困”在了这里的信息就处在这层界限,只有敢于来到这个距离的勇士,才能接到这串“勇敢者”的信息。
【……我看到了时间的尽头,看到了永不停歇的循环……】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被记录在此】
名为“教授”的人类科学家留下了这样的信息,听上去神神叨叨的,完全不应该是这种在物理学研究了一辈子的学者该说出的话。
但是李文渊也在期待着,希望能够通过这次黑洞之旅,知晓这里的秘密。
那些在死寂星球上观察的科学家们,在漫长的枯燥等待中,目睹了飞船从亚光速降至龟速,一点一点地靠近黑洞。
直到到达某个界限之后,飞船不再有任何一微米的位移,只留下了一个似乎永远都处在坠落中的影像。
观察中的科学家们也叹了口气,知道这意味着“监护者”的飞船已经进入到了“视界”内。
自此之后他们将不再知道这艘飞船的命运,“视界”内发生的一切都将是不为人知的,这个影像会是最后的痕迹,直到影像的红移越来越大,然后完全消失在这个宇宙。
“……真希望‘监护者’能有所发现啊……我们研究黑洞研究了这么久,哪怕黑洞里什么都没有,但这件事本身就足够让我们的心愿落下了……”
科学家感叹着,却始终没有移开对准黑洞的观测器。
他知道黑洞内部的时空并不是线性流动的,他的文明中也有类似“观棋烂柯”的典故,也许他的行为会是一场极为漫长的等待。
但他相信,“监护者”的机械智能一定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