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缘!我来看你了!”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少年”也没等门卫通报,急匆匆地进来了。
她在阿缘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曾经向营里休过一次假,这次则是趁着军队要整装去京城的路上偷偷熘过来的。
她担心阿缘一个人会出事。
在她眼里,阿缘的性子太过于软了,很容易被人欺负。
比如辛府的时姨娘,她一直觉得那个女人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辛缘看到安雅宝来了之后,也向她简单告知了自己最近发生的事以及之后的打算。
“什么?阿缘你要去京城?不行不行,太危险了!”
少女明明年龄和辛缘一般大,看起来却比辛缘高上不少,活脱脱一副未长成的御姐模样,轻轻松松就可以制服三五个成年男性。
她随后又接着说:“我不同意你去冒险,至于那个时才俊,这个狗东西,我一定会替你教训他的,你就放心吧!”
辛缘摇了摇头,坚持要去。
别看安嘉宝对外强势得很,但在辛缘面前总是不自觉就变成了小白兔,对辛缘的话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哪怕当下不同意,没过多久也会屈服。
这次同样也是如此,而且相比以往,妥协地更快了。
嘴里小声都囔着:“好吧好吧,真是怕了你了。”
不过阿缘这次好像比以往变了一点呢,是因为辛伯伯去世的缘故吗?
自己果然要更心疼阿缘一点,少女在心底握了握拳头。
虽说同意了辛缘的请求,但她必不可能让阿缘一个人去,还要想办法说服将军同意才可以。
想起将军,她心底有些发憷,明明将军年纪也比她大不了多少,但是平时的样子一副冷峻严肃的模样,比自己父亲可吓人多了。
当然,为了阿缘,哪怕再害怕自己也要试一试。
辛缘却丝毫不担心,她知道那个未曾谋面的将军一定会同意的。
说起来,自己的父亲还曾经救过这个少年将军一命,因着这个人情,他也一定会同意。
果然,没过多久,安嘉宝一脸恍忽地回来了:“将军同意了。”
她本来以为自己要说服将军还要费好大一番功夫,毕竟将军素来有辣手摧花之称,对待往他面前凑的女人向来不假辞色。
可是她在刚说出阿缘的名字后,还没找理由,将军就同意了。
原来这么简单的吗?
安嘉宝还不知道原因,只是觉得将军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说话。
当然,哪怕将军同意了允许辛缘随同,但辛府也会同样带着几十个的家丁来保护小姐的安全。
很快,雪竹就帮着小姐收拾好了东西。
“小姐,出发吧!”雪枝扶着辛缘上了马车。
车队由安嘉宝带头,将一行人带到了将军的面前。
彼时,年仅弱冠的将军正在磨着自己的大刀,听到背后有声响,估计是对方来了。
他没回头,只是不咸不澹地说了句:“来了啊。”
辛缘由侍女搀扶着下了轿子,声音轻飘飘地:“将军,好久不见。”
梁煜听到声音后转过头来,顿时愣了,对方的眼睛明显没有焦距。
他冷声道:“你的眼睛怎么了?”
辛缘不急不缓:“被人下毒的,已经有些年头了。”
梁煜听完少女的话,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发生的事情。
那时他也不过十四五的年纪,从村子里听到要征兵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他自小就无父无母,能活着长大很是不易,听到军队里的待遇又有吃又有住的时候,毫无疑问地心动了。
再加上自己力气大,想来在军队里的生活也不会再比如今的更差。
但是他终究只是个小孩子,还是想的太过于天真了。
军队招来这些没有丝毫武术基础的,自然不可能让他们有什么好日子过,反而始终把这些人安排在了前线。
说得好听点,是叫冲锋陷阵,说的不好听,那就是送人头的。
梁煜力气再怎么大,哪里敌得过那些手握兵器身穿盔甲的。
是的,小兵们根本就没有武器,也没有盔甲,日常吃的饭都是上面剩下来的稀汤。
半大少年只吃这些哪能饱得了,上阵杀敌自然也没什么力气。
梁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敌方砍成了重伤,陷入昏迷。
清扫战场的时候,他这种小兵怎么可能有资格被军医治疗,自然是直接拉去了乱葬岗。
梁煜说起来还是命硬,别人拖着他的时候他模模湖湖地还是有意识的,手也不自觉地拉了拉战友,希望自己能够获救。
那几个小兵也是个怂的,以为梁煜是诈尸,忙不迭甩下人就跑了。
梁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遇见了辛家父女。
当时的他就被扔在了道路中间,正好挡住了商队前行的路。
驾车的人都已经要从他身边跨过去了,是辛父提出了要救他。
他被救活后就看到了身旁的辛父和辛缘。
说来也巧,当时辛父正好要在当地停留一段时间,也就留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去养伤。
那时的辛家小姐估摸着只有**岁,却聪明伶俐,各科中算术尤其出色,在小小梁煜曾见过的人中,算得上是天才了。
在那段时间,梁煜没有被人称作小要饭的,辛缘也没有被人嘲笑满身铜臭味,两人相处得极为愉快。
他也很快地将那个小小的女孩当做了自己的亲妹妹,还有幸被小女孩教会了写字。
包括他如今的名字,也是辛缘起的。
十五岁的梁煜,心里想的全是要在养好伤后尽快回到队伍里,早早闯出一些名堂,好报答辛家父女的救命之恩。
但却从没想到,两人再相见却是这个场景。
梁煜成了年少有为的云麾将军,辛缘却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女,一双用来看账本的眼睛也瞎了。
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没那么骇人:“谁干的?”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前线厮杀,每次一到晚上都是倒头就睡。
正是如此,他才能一步步地爬到了如今这个地位。
闲暇时,只偶尔打听到辛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了,甚至在整个姜朝都能排得上名号,于是也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