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宁的情报到来之前,楚歌倒是先收到了关于南明小朝廷和东边唐国的诸多信息。
关于南明小朝堂,没什么多说的。
无非是对方实在忍受不了,只能无条件投降。
而对于隆武帝想要觐见,当面请罪的事,楚歌想了下,直接传下指示:“见面就不必了,让他不要多想,安心当个富家翁就是。”
真说起来,朱聿键倒也没做错什么,抵抗大乾无非是双方立场不同,在不知大乾底细的情况下,任何帝王都不会束手就擒,总要逼到走投无路上层人士才愿意放下一切的。
既然对方没有大过,在最后粮食短缺的时候,也没有关押城内百姓做下滔天大祸,楚歌虽然没有让对方继续称王的意思,可赏赐点金银,让他当个富家翁,安度余生还是可以的。
南明小朝堂解散后,大乾至此全据了东方,后续的官员派遣,自有各部大臣商讨,楚歌对此倒也不怎么关注,只是定了标准:“如今三地都为我大乾国土,朝堂上下当一视同仁,不可做地域歧视。”
“是,陛下。”
楚歌的指令,下面的官员自然不敢疏忽,于是,递上去的名单经过一番更改,宋地和明地的本土官员增加了两成比例。
除了明地传来的好消息外,一直在南蛮作战的廖化也传来了好消息。
“军队打到南边出海口了吗?一去经年,元俭却是辛苦了。”楚歌放下军事简报,心生感叹。
南部联通海洋,去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倒是可以直接从南边的出海口出发,不用先出长江,然后绕个大弯了。
“水军方面,可有突出的人才?”楚歌看向堂下的贾诩。
有此地利,自然需要利用起来,而且以大乾如今的国力已经能够多线作战,况且跨海作战用到的人数不多。
一般都是派出先遣队,就像周泰当初那伙人一样,既有探险的目的,也有侦查的目的,若是登陆地威胁小,好拿下对方,那就直接占据。
若是登陆地点将士们吃不下,那就看情况要不要钉个钉子,然后找支援一起拿下。
不过,楚歌想到的甘宁在日本,周泰在南洋,蒋钦在黄河上。
至于周瑜、吕蒙还没出师,其他东吴将领年纪还小或是没出生,一时半会,楚歌也想不到合适的人员去担当出海的将领。
贾诩想了下道:“陛下,宋地有个叫韩世忠的人,如今在长江水寨任职,幼平将军在离开之前,向军部推荐了此人,想来此人对水上之事当有建树。”
“韩世忠?”楚歌心道,自己怎么忘了他。
想到韩世忠的生平经历,楚歌直接道:“向军部下调令,让韩世忠抵达南海,然后沿途往下攻略,一应事宜可随机应变。”
“是,陛下。”
贾诩点头应命,然后转而问起,“陛下,元俭将军说是抓到一些从唐国来的难民,不知该如何处置?”
大乾本来的战略就是先东后西,先南再北,避免腹背受敌。
如今东边已下,南部虽然还未全部理清,可也只剩些南越山民在山林之中,可以说大乾的东南两面已经没有敌手。
在这之前,楚歌虽然有让监察部搜集国外信息,可在未完成东南攻略之前,楚歌倒也没怎么细看细问其他方向的情况。
“文和,与朕说说唐国如今形势如何了?”
“是,陛下。”贾诩道,“据臣收集到的信息所知,光和七年,也就是张角发起黄巾起义的那年,唐国的黄巢也发起了民变,相比黄巾起义在兴起时就聚众百万,席卷八州之地;黄巢起义在刚开始只有八人规模。”
楚歌笑道:“八人规模,估计唐国上下没有谁把他们放在眼里。”
贾诩也跟着笑起来:“是啊,可谁又能想到,黄巢就是凭借这八人起家,历时七年,把唐国上下闹了个千疮百孔,如今的唐国军阀割据,各地节度使对朝堂之令阴奉阳违,北方又有草蛮作乱,依臣看来,就算无有外力,唐国也有倾覆之险。”
楚歌点点头,贾诩说的不错,在真实的历史中,唐朝虽然在黄巢之乱后还坚持了二十多年,可也难逃灭国之祸。
更别说如今的形势,北方民族更加强盛,明年还会迎来更凶狠的蒙古人。
“这世界可没有玩家帮着抵抗草原民族,依铁木真敏锐的战争嗅觉,定会把唐国北部作为打入中原腹地的切口。”
不用说,那时候的唐朝人,不会比两脚羊好一点。
坐在堂下的贾诩并不知道楚歌的思绪,他继续说到:“黄巢转战多地,哪怕在他大军走后,地方势力也在争权夺利,荼毒百姓,想来元俭将军遇到的就是逃亡山林中求生的难民。”
“既然唐国各地一片混乱,那我们就趁势出兵,一举拿下唐国,大乾疆域朕不嫌多,况且唐国节度使只知争权夺利,不顾百姓安危,把百姓置于其人统治之下,不如归于我大乾。”
“陛下英明。”
有了楚歌的指示,军部上下立刻把休假的将领召集回来。
很快,一份征战策略出来。
楚歌看过之后,稍稍修改了一下,就让人传递下去。
益州,犍为郡。
“将士们,都看仔细了,别落下装备。”
“放心吧,将军,你都交代了多少次了,俺们不会忘掉的。”
“哈哈,石头,将军这是太兴奋了。”
张仲笑骂道:“就你话多。”
就像士兵们所说,张仲这几天确实兴奋异常,自三天前接到军部命令,他就心情振奋。
“陛下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
在犍为守候多年,张仲一直等着大乾出兵唐国的指令,看着其他将领东征北战,一个个立下汗马功劳,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可一想到陛下当初的嘱咐,张仲就沉下心来,日日带兵演练。
从报纸上得知大乾已经全据东方后,张仲就期待有这么一天。
可期待之余,他也怕楚歌忘记了当初的事情。
直到听到军部使者说:“张将军,你部是征唐先锋军,是陛下亲自指定的,另外,陛下让小人带话,说他没忘记当初的承诺,望将军保重自己,一战功成。”
“谢陛下。”张仲热泪盈眶,朝着洛阳的方向恭敬道,“末将定不负所望。”
之后的两天,张仲亲自迎接后备队伍的到来,亲自安排人搬运各类辎重上船。
“将军,可以出发了。”手下来报。
张仲收回思绪,大手一挥,大喝道:“出发。”
改装的蒸汽船速度很快,经过半天行驶,就抵达了唐国江南。
队伍有序的下船。
张仲一边派斥候去周边探查,一边让工程队的人架设滑轮组。
“快,一起帮忙下辎重。”
卸货装备架设好了,除了戒备的士卒,其他人帮着搬迁辎重、粮草,很快就把舰队上下清空。
“将军,我等先行回去。”
运输的船队完成使命,还需回去运送更多的人员过来,自然不敢耽误时间。
张仲道:“你等小心。”
“将军万胜。”
“大乾万胜。”
运输队离去后,张仲带人往南部出发。
此次征唐,张仲的任务就是带兵征服唐国江南地区。
据监察院提供的情报,江岸之地有几大军阀,分别是高骈、董昌、刘汉宏、陈岩。
“将军,前方有座小县城。”斥候很快回来报告。
对于唐军的战力,张仲有点摸不着,不过他想了下,还是道:“走,攻打看看。”
半个时辰后,被狂轰滥炸的守卫一哄而散。
张仲开心道:“走,随本将进城,今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大后方了。”
拿下城池,张仲留下一部分人守卫,然后又派人前往登陆的岸边,等待后续舰队到来。
他自己则再次带队前往周边地区。
“将军,前方有县城阻路。”
“打。”
“将军,前方有唐军前来。”
“敌军有多少?”
“两万步兵。”
“打,冲垮他们。”
战事远比张仲想象中顺利,一开始攻城,张仲只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不想很快就拿下。
一开始遇到唐军前来围剿,张仲也是小心翼翼,不想一个冲锋,就冲垮了阻路的唐军。
“哈哈,这些节度使的战力不行啊。”
张仲虽然开心,可还是一个劲地叮嘱手下莫要轻敌,他可不想先胜后败,辜负陛下的期望。
“怎么回事,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灰头土脸的董昌回到浙江,一脸不解。
和他联合作战的刘汉宏也是一脸疑惑:“不是高骈也不是陈岩的人?”
“报,东南边有敌军打过来了。”
“这又是哪里来的敌人?”董昌和刘汉宏脑子都大了,这刚刚被北边的敌人打败,还未喘过气来,怎么东南方向又有敌人了。
那边不是都是深山密林吗?敌人从何而来。
东南部所谓的敌人自然是廖化了。
出兵攻打唐国,楚歌想赶在蒙古南下之前全取唐国全境,自然不会单单派遣张仲一部人马过来。
在南方,张仲出兵后,廖化和严颜也得到了军令。
两人找来一些躲在山区的唐朝难民,用粮食和这些人换取进唐的道路,打了南边的军阀一个措手不及。
南方的战火燃起,自然传到了中部和北部各路节度使耳中,以及朝廷耳中。
对此,不管是唐廷还是各路节度使都本着看戏的态度。
人人幸灾乐祸,巴不得南边打个你死我活,同归于尽最好。
可不想看戏还没看几天,中部和北部也同时燃起了战火。
中部地区。
从明地回来的魏延所部,以及打通江东地区的孙坚等人,同样乘船从长江西上,然后登陆北岸,朝北岸的节度使发动了攻击。
北部地区,徐荣率领西凉军正式加入军阀混战。
不巧的是,经由黄河入唐的西凉军一到地方,就面临两边夹击,而且对上了唐末两个最强的对手。
北方李克用,南方朱温。
甲板上,徐荣召集一众将领前来商议。
“诸位,我等是先登陆黄河北岸,统一北部地区后再南下,还是先登陆南岸,统一南部地区再行北上?”
经过多年征战,在场的人对己方能否打赢从来不报怀疑。
徐荣话落,李傕开口道:“为何不分兵两路,以我军战力,两线作战当搓搓有余。”
“对呀,一南一北,谁也不用抢。”郭汜跟着嚷道。
马腾插话道:“南部不是有魏文长和孙文台在吗?我等在南下抢功,会否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我们比他们快,难道还有话说不成?”李傕都囔道,不过说归说,声音倒是小了一点,也不再一个劲地说要分兵。
经过马腾的提醒,李傕这才想起,这次出兵大乾分几路行军,可不是他们西凉军一路人马。
坐在上首的徐荣听了马腾的话,当即道:“我西凉军以骑兵为主要攻击手段,唐国北方地形平坦,适合骑兵纵横,且寿成说得对,既然南部有其他友军在,我等就先暂时扫清北方,若北方一统后,南部未平,可再行南下助其一臂之力。”
“听徐帅的。”
“徐帅英明。”
有了决议后,舰队靠向北部,寻找合适的登陆地。
南边的观察船见舰队在北岸登陆,连回去向朱温汇报。
“启禀梁王,那舰队在北岸登陆了。”
“可是李克用的地盘?”朱温连问道。
“是的,梁王。”
“哈哈,好。”死道友不死贫道,朱温顿时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朱温又忧心忡忡地寻思起来:“这时节,船只带人马逆行而上,莫非是汉国来人不可?”
朱温野心勃勃,势力在如今的节度使中,可谓数一数二,经过黄巢作乱,可看清了朝堂虚实,本想之后来个东进长安,逼迫天子禅位于他。
可突然前来的舰队大乱了他的布局。
“若真是汉国舰队可就糟了,以国内如今局势,怕不被各个击破。”
想到这里,朱温连找人前来,让人密切注意北方形势。
若是形势不对,朱温想了,哪怕他再讨厌李克用,也要派兵北上。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朱温可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