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战
原文: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则激励再战;气衰,则且养气,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谨养勿劳,并气积力。”
译文: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我军曾经遭受过挫败,就必须细心观察部队的士气情况。如果部队士气仍然旺盛,就激励他们同敌人再战;如果士气衰竭,就养精蓄锐,等到士气旺盛可用时,再指挥他们与敌作战。诚如兵法所说:“注意休整部队,不要让他们太过疲劳;要保持旺盛的士气,积蓄部队战斗力。”
秦王嬴政问李信道:“我打算攻取楚国,你估计需要多少兵力呢?”李信回答说:“不过二十万人罢了。”秦王又问大将王翦,王翦却回答说:“非六十万人不行。”秦王听后不无讥讽地说:“将军你老了,为什么这样胆怯呢!”于是,任命李信和蒙恬为将率领二十万人南下攻打楚国。王翦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秦王采纳,便托病辞职回了老家频阳。李信率兵进攻平舆,蒙恬率兵进攻寝邑,皆大败楚军。之后,李信又进攻鄢郢,击败楚军后,便领兵西向,与蒙恬在城父会师。但是楚军尾随秦军,伺机进攻,三天三夜没有停息,把李信的军队击败,攻占了两个营垒,杀死了七个秦国都尉,李信兵败逃回秦国。秦王得此消息,大怒;立即亲自前往频阳看望王翦,强行起用王翦为将。王翦无奈,只好应允说:“老臣体弱多病,固执又糊涂。如果大王一定要启用我的话,那就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答应了王翦的要求。王翦于是率军出征,秦王亲自到灞上设宴送行。楚国听说了,于是调集全部兵马抗击王翦部队。但王翦采取坚守营垒,不出战,天天休整部队,让士兵沐浴健身,并给士兵改善伙食,王翦亲自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样过了很久以后,王翦询问士兵在营里做什么游戏?部下回答说:“正在投射矢石,练习跳越障碍。”王翦听后高兴地说:“这样很好,部队可以投入作战了。”楚军由于多次挑战而秦军闭垒不出,无奈只好引军向东撤退。王翦乘机挥军追击,大败楚军;追至蕲南,击斩了楚将项燕。王翦乘胜前进,占领了不少城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畏战
原文: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之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
译文:凡是对敌作战,如果军队中有畏敌怯战的人,听到击鼓进军的号令不前进,还未听到鸣锣收兵的号令就撤退,对于这种人一定要军法处死,用来警戒其他人,如果全军上下都惧怕敌人,就不能使用杀戮震慑全军的方法了,因为这样做会严重挫伤军队士气。将帅必须以勇武必胜的神色,告诉士兵敌人并不是强大到不可战胜,讲清勇与怯在对敌作战中的利害关系,告诉他们敢于战斗才能避免死亡。这样,军心士气自然就会稳定高昂。诚如兵法所说:“在对敌作战中要用杀戮的办法来制止畏敌怯战的问题发生,但当全军普遍存在畏敌怯战情绪时,就不能单靠杀戮的办法了;将帅应向部队展现自己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告诉他们以敢战而求得生存之策。”
据《南史》记载:南朝梁敬帝时期,陈霸先率兵讨伐王僧辩,事先召集他的侄子陈蒨共同谋划作战方略。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率兵拒守吴兴,其部队人数很多,陈霸先密令陈蒨率兵迅速回到长城,构筑营栅工事以防备杜龛来攻。杜龛派遣部将杜泰率兵乘虚前来袭击长城,陈蒨所属部队将士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之下,都面面相觑,惊惧失色,但陈蒨却异常镇静,谈笑自若,对兵力的部署安排,更加周密明确,故使部队情绪很快安定下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书战
原文:凡与敌对垒,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恐言语不一,众心疑惑。法曰:“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所恋。”
译文:凡是在与敌人作战对阵中,都不可允许士兵同家庭通信和同亲戚往来,这是为了防止他们说法口径不一致,导致军心士气疑惑不振。诚如兵法所说:“与家人通信,容易引起士兵畏敌怯战心理;与亲戚往来,容易导致士卒恋亲思乡而产生厌战的情绪。”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驻军江陵,吴国派遣吕蒙接替鲁肃职务而驻守陆口。吕蒙初到陆口时,表面上倍加修行恩德,与关羽表示友好。但后来竟乘隙偷袭而占领了公安、南郡,两地蜀军守将傅士仁、糜芳都投降了吕蒙。吕蒙率军进据两城后,俘获关羽部将家属,都进行抚慰,命令官兵不得干扰人家和勒索东西。吕蒙手下有个士兵,与吕蒙同为汝南人,擅自拿民家一顶斗笠用来遮盖官家铠甲,这虽是为公事,但吕蒙还是认为他违犯了军令,不能因为是同乡人就废弃军法,便含泪将其斩首。于是,全军为之震动,自此部队中出现路不拾遗的好风尚。吕蒙还早晚都派身边人员去慰问救济老年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东西;对生病的人主动请医送药,对饥寒的人发放衣服粮食。关羽在回军途中,多次派人到吕蒙住处探问情况,吕蒙总是厚待其使者,让他周游全城,逐家进行问候,有的家属亲笔写信托使者带给家人。关羽派出的使者一回到军营后,将士们私下互相询问,都庆幸自己家中平安无事,知道家人所受待遇又超过平时,因此,关羽部队的士卒人人自安而无再战之志了。因此,关羽的官兵都没有斗志,恰逢孙权又来夹攻,关羽终于向西败走,部众都投降了吴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战
原文: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译文:凡是兵家的用兵法则,最重要的是善于随机应变。鉴古及今而通晓用兵的,都是在采取作战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要分析判断敌情。如果敌情没有变化,就要善于等待;如果有所变化,就要随其变动而有所反应,这样才能占有有利形势。诚如兵法所说:“能够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年,魏博镇驻军叛乱,叛乱者囚禁了刚刚到任的节度使贺德伦并投降了据有河东地区的后晋。晋王李存勖率军进占魏州,后梁大将刘鄩驻军于莘县,增修营垒,疏通护城河,从莘县至黄河修筑通道确保粮饷运输无阻,以期持久抗御晋军。但是,梁末帝朱友贞却下诏书命令刘鄩立即出兵迎战晋军。刘鄩为此而上表奏请末帝说:“晋军并不容易攻打,我正在观察敌情,一旦有了机会再迅速出击,我哪里敢拖延时间偷安而导致内部产生危机?”梁末帝派遣使者前来向刘鄩询问与敌决战将采取什么对策,刘鄩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奇妙的对策。只要能供给我部每人百斗粮食,就能够打败敌人。”梁末帝一听,大发怒火地说:“将军留存这么多粮食,是准备治疗饥饿病吧!”接着,又排遣特使前来督战。刘鄩见此便对部将们说:“大将出征在外,即使是皇帝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与敌军作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因变制胜敌人,怎么可以脱离敌情实际而预先想定取胜之策呢。目前来看敌人士气正盛,不是轻易可以击败的。对此,诸位以为如何?”众将领听后都要求出战,刘鄩见此情形默默不答。一天,刘鄩又把诸位将领召集到军营门前,每人给一杯黄河水,命令他们喝下去。众人揣摸不透刘鄩的用意,有的遵命喝了,有的则推辞未喝。这时,刘鄩大声说道:“喝一杯黄河水都困难成这样,滔滔不尽的黄河流水能把它一下喝完吗?”众将听后大惊失色。这时,李存勖派兵迫近梁军营门挑战,刘鄩仍然坚守不战。其后,梁末帝又屡次派人催促刘鄩出战,刘鄩无奈,只好亲率万人进攻晋军营阵,俘虏了不少晋兵。可是,不一会,李存勖率领大军赶到,刘鄩见晋军来势迅猛,便命令军队退回。其后梁晋双方又激战于故元城,梁军在晋王李存勖和大将李嗣源、李存审所部的奋力夹击之下,惨遭失败,刘鄩本人幸免南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战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获已而用之。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战不止,终致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毁之患;黩武穷兵,祸不旋踵。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
兵器是杀人害命的凶险器具,战争是违背德治的暴力行动,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它。因此,不能以国家大、人口多,就倾尽全力进行征讨,使战争无休无止,终有一天非失败灭亡不可,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发动战争如同玩火一样,不息灭它,必将带来自我焚毁之祸。所以,恃强好战,用兵不止,其祸患将产生于来不及转身的瞬间。诚如兵法所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
隋朝在炀帝杨广统治时期,国家并不是不强大,人口也并不是不多,然而,由于杨广嗜好武力与战争,不断寻衅用兵,连年用兵征战,等到战争态势突变而出征高丽的隋军兵败辽东城下的时候,国内的祸乱由此而接连发生。这样悲惨的结局难道不为后世人所耻笑吗?唉!身为一国之君,怎可不慎重战事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忘战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凡是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一定不能忘记发生战争的危险;社会处于治理有序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祸乱的可能,这是古代圣贤哲人留传下来的深刻教诫。天下太平无事,但不能废弃武备;考虑到周边还有尚未归顺且与朝廷为敌的国家,一旦废弃武备,就无法在战争来临时御敌。因此,必须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加强战备,行仁德以怀服边远部族百姓,时时刻刻警惕意外事件的发生。一年四季都要坚持武备教育的制度,以此表明国家从未忘记战备。所谓不忘战备,就是教导百姓不能停止军事练习。诚如兵法所说:“国家和平安定时期,忘记战备必有覆灭危险。”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和平安定环境,统治者逐渐失去战争的警惕性,因而出现废毁武器,将战马放归牧场,罢免朝中武将,消减军队士兵人数,使国家不知道加强战备,老百姓全都不懂作战。等到安史之乱突然爆发的时候,人们毫无准备,文官无法充当将领指挥打仗,百姓不能充当士兵对敌作战,以致国家政权几乎崩溃,大好河山几乎沦丧。唉!军事作战,这样重要的事情,难道可以忘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