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祁登基的第二日,萧祁在神武殿,大封百官。
敕封徐广为右丞相,诸葛青云为左丞相。
武惜文为兵部尚书。
韩子囚为户部尚书,罗方、罗金为户部侍郎。
周景颜为吏部尚书。
姚圣为刑部尚书。
蔡资为礼部尚书。
章华为工部尚书。
卫青为骠骑大将军。
……
其余诸将皆有重赏。
而新朝刚刚建立,萧祁就发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策,这些新政策,大多都是为国为民之良策,对于百姓来说,此等政策,简直就是开天辟地以来,最大的好事。
最要是,这样的政策,对百姓有着百利,至于害,还要等以后的实践中,会不会出现什么弊端。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政策,是百利而无害的。
一个国家的政策,对百姓好,那么!这上边的官员,就要辛苦很多。
就像大明时期,朱元章确实痛恨贪官,一心惩贪,可对官员的要求就极为苛刻。
大明朝代,是诸多历史皇朝,官员俸禄是最低的。
但萧祁不想走这个路,因为这样,是逼着这些底下的官员,去贪污,去犯罪。所以,萧祁仔细量算以后,将秦朝官员的俸禄,都加倍了不少。
至少比往朝官员的俸禄,要高出一两倍之多,这样的话,如果还有人贪污,那就算大卸八块,也毫不为过了。
而且,萧祁是明白的,这历朝历代,都有贪官,贪官是杀不完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震慑。
萧祁在洛阳登基的消息,以飓风般的速度朝整个天下传去,对于受了秦国政策恩惠的百姓来说,他们是巴不得萧祁,能够成为天下的皇帝。
建立新朝,他们自然是支持的。
当然,萧祁登基下的第一诏,居然是要御驾亲征,齐国、楚国,一时间动用七十万大军,这几乎是秦国,除了提防北方的军队外,国内所有的精锐队伍。
对于齐国与楚国而言,要么胜,要么败,若是赢了,那么!萧祁就极可能堕入李泰的后尘。
若是齐楚打赢了,这个天下,还得动荡几十年不止。
可是,已经乱了十几年的天下,秦国的百姓,自然希望,秦国能打赢,国泰明安。
此时的江东与楚国,都在开始积极备战。
若是萧祁单次攻一国,两国的兵马,还是可以在重新合在一起,共同抵御秦兵。
但现在,秦国几乎赌上全国之力,合力攻击两国,对于两国来说,无非是灭顶之灾。
江东金陵城内。
吴岐还是第一次,感到一股难以言表的压迫感。
“这可如何是好呀!秦兵自上一次,与我联军一战,也是损失了十几万兵马,可这才多久,居然又冒出这么多大军。”
“是啊,秦兵越打越多,可咱们越打越少,已经动摇江东的根基了。”
不是说,谁占领的土地多,士兵就多,现在!如果秦兵打来,就强征兵马,是没有用的。
那么只训练了几个月之久的士兵,在上了战场之后,多少会畏敌人,甚至!在没有见过鲜血的情况下,新兵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逃跑。
在战场上逃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有时间!几个士兵的逃跑,会挫败整支军队,战斗的积极性,故而!发生大面积的士兵溃逃。
到那个时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诸位爱卿,萧祁登基的第一封诏书,就是讨伐齐、楚,三十万秦国精锐呀!我江东能抗得住吗?”
吴岐看着江东文武。
说实话,现在江东文武,心里也是开始浮躁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与秦国一战,绝对是死路。
上一次,三国联军六七十万大军,气势浩大,几乎全天下的人,都觉得秦国要完蛋了,可结果呢!秦国不仅没有亡,还逆势崛起。
而江东在那一场大战之中,损兵折将,二十多万精锐,就这样没了。而今,连金甲江的控制权,都没有在他们的手里了。
吴疆与俞定延,率领着战舰,在前不久,直接袭击了金陵水寨,金陵水寨,最后的一点防线,都是没有了。
可以说,对秦国来说,他们的士兵,水路并进,到时候,江东仅有的这点兵马,几乎是防不胜防。
“这……”
江东不少文武,已经无话可说了。
许多文武的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投降。
在他们看来,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成为了定局,不管怎么打,他们实在,找不出任何,击败萧祁的办法。
“陛下,为今之计,咱们只能固守扬州,慢慢与秦军消耗了。”这时候,南侯吴正卿立马说道。
可目前为止,真的与秦国消耗国力,能消耗得过吗?
“但愿能抵挡得住,秦军的攻势吧!”吴歧无奈说道。
秦国若是集中兵力,攻打一国还好,可现在,秦国是两国同时进攻,一时调集的的兵马,就有七十万。
这对于现在齐国与楚国,还算能接受得了。
毕竟,齐国如今的总兵力,也是有着三十万之多。
江东也有二十余万大军,两国的总兵力,不会下于六十五万。
对于秦国来说,要一时攻破两国组织的防线,还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三月份初,齐国的武赢,在齐郡继位,建立齐国,坐拥四州之地的武赢,此时建国,已经说明了一切。
要与秦国,死战到底。
而这则消息,一经发出,天下无不震惊。
徐州防线、兖州防线、青州防线,三道防线齐立。
武赢最害怕的,就是秦国的四十万大军,分三路而今,要是敌军兵力分散进攻,对于齐国来说,也是极大的压力。
而且,除了讨伐齐国的四十万大军外,在幽州与晋国的边境,秦军还有十万大军,怕就怕在,秦国的这十万大军,突然就攻下来,届时!齐国防不胜防,可就真的遭殃了。
在齐国之后,吴歧也不甘其后,在金陵称帝,称为楚帝,正式建立楚国。
两人称帝建国,很明显就在向秦国说明,两国死战不退,与秦国一战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