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刘焕章去世以后,刘镛一直处在悲痛之中,他一方面要安慰母亲,又感到毓惠总好像心事重重,也要安慰她。加上前几天邢赓星也去世,去帮了几天忙。前天,又送走了岳父沈永林,所以忙得不可开交。因此,家里上下都得由洪英照料,好在洪也英毫无怨言。
父亲刘焕章去世,过了“头七”,刘镛第一天到行里。
伙计这时正在向刘镛禀报这几天行里的事情,这时,股东之一张聿屏进来。
张聿屏一进门就说:老弟家父归天,实在让人难于接受,现在,一切都安排停当了吧。
刘镛说:谢老兄关心,这几天,也多亏大家帮忙,那时,我已经六神无主。唉—他多年老毛病,也没有办法,拉也拉不住他。
张聿屏又说:你算是孝顺了,长病无孝子。但你们无苦厌烦。只是老人没有福气而已。
刘镛说:养儿防老,天经地义。人人都会老,为儿孙们留下一个好的榜样,这也是为自己今后老了着想。
张聿屏说:这倒也是。接着又说:我今天过来有一件事情想和你商量。
刘镛说:什么事尽管说。
张聿屏说:老弟,实在抱歉。我家原本资本不大,我在其他方面经营亏了本,意想从本公司撤资,以填空缺。
刘镛心平气和地说:人生在世,有时难于意料。这几年,公司利润也不薄,除了每年所拿红利之外,尚有结余。但行里当时是有契约,撤资者,必须经全体股东同意,看看他的资本是否有人接收。那这样,邢老虽然已经不在,可由他儿子邢炳生替代,明天,我们三人碰个头,商量一下,谁来接收你的股份。你放心,邢家不接收,我也会接收。我马上叫账房把账全部理一理,明天好让大家心中有数。
张聿屏说:老弟说话倒也在理。你不要多想,不是对你老弟人品不信,只是自己已经走投无路,才想到此计。
刘镛笑着说:合伙做生意,原本就是大家合得来,你情我愿。但谁家都有难处。好说好说。
张聿屏就此告辞刘镛。
张聿屏走后,刘镛一直在反思,张聿屏为什么要撤资,是不是自己那儿做得不到位?但也听说,他最近做了一笔绸布生意,亏本很厉害。也是情有可原。只要不是因自己工作的原因就好。
刘镛回到家,脸上表现出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子。
晚上,刘镛和毓惠靠在床上。
毓惠关切地问刘镛:看你今天回来,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是否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
刘镛唉—的一声,叹了一口长气,说:父亲去世,张家突然要撤资。你说这种事还顺心吗?
毓惠说:生老病死那是无法抗拒的事。那张家为什么突然要撤资呀?
刘镛说:我也不知道。听说他们最近做了一笔绸布生意,亏本很厉害,这倒也是情有可原。如果是他们感觉我平时做得哪儿不到位,而撤资,岂不让人心里不安?
毓惠撅着嘴说:你平时又没有做亏心事,每年红利、库存都是算的清清楚楚,何况都是你一个人在干,他们只拿钱不干事。你又没有和他们结算工薪,还怕什么?
刘镛说:话是这么说,我说,大家都是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客客气气,只要这里面没有什么误会就好。
停了片刻,毓惠又说:依我看呀,他要退出,就让他退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刘镛说:此话怎讲?
毓惠又说:如果他们两家全都退出,才讲更好。叫合伙买条牛,不如独家买条狗。一家人干,亏也好,赚也罢,无所顾忌。
刘镛笑着说:看来夫人这话也在理。
第二天上午,“邢正茂丝行”的经理室里,刘镛、张聿屏、邢赓星的儿子邢炳生三人正在商量。
刘镛说:昨天聿屏兄前来与我商量,他想撤资。我想,这是公司之大事,故请大家来磋商一下,顺便把整个财务情况向各位禀报一下。
好在肖账房,账目有条不紊,天天有结算,账目全在,如要细查,随时随地,即可。
张聿屏说:你老兄为人,无人不知。查账那是小人之事,对你不信,还能信谁?只是府上拮据,实在没有其他之路,才上此计。
紧接着邢炳生也插话:家父去世不久,我也想搞一点其他家业,故也想撤资。
刘镛一听邢炳生也想撤资,开始大吃一惊,紧接着,笑着说:世上再好的宴席也有散席之事,既然两位都想撤资,好聚好散。我们就先把账目搞搞清楚。除了每年拿的以外,根据报表,尚有现金,包括库存,总共还有78万两,按照三分之一,每家可得26万两。
一听这数字,张聿屏和邢炳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傻了。没想到200元,才几年时间,翻了四千多倍,如果再过几年,那这个数据还了得?
刘镛接着说:明天,你们过来把现金拿去,库存算我吧。
张聿屏和邢炳生都已经说出口,无法挽回。但仅仅几年靠刘镛经营发展到如此地步,也只得见好就收。
张聿屏不好意思地说:那老弟这几年应该也计算一些工薪。
邢炳生也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刘镛笑着说:如果这个行原本就是我一家开的,难道我自己也要算工薪吗?反正账目都在,各位如果感觉还有哪儿不妥的,随时随地,即可。这叫“亲兄弟,明算账”。
张聿屏笑着说:不要看人挑担不累,你倒来试试看。几年时间,那么高的利润,谁有本事?我是心满意足,感激都来不及了。
邢炳生也说: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
刘镛笑着说:如果今后有什么好的项目,如果各位愿意,我们可以继续合作。
原本合伙的“邢正茂丝行”就这样在欢欢喜喜中解体。
当时,邢家当时在南浔镇是屈指可数的大家,其实,刘家的家产早已经超出了邢家。
刘镛回到家。毓惠见刘镛回来,上去就关切地问:今天谈判情况如何?
刘镛坐下来,笑着说:不出你所料,两家都走了。
毓惠笑着说:那更好,但把账给人家要算得清清楚楚,我们也不要占人家的便宜。
刘镛说:那当然。占了人家的便宜,总会心虚,吃饭不香,晚上也睡不好觉。
毓惠笑着说:依我看,现在行的名字应该改一改。我看就叫“刘顺恒丝行”,上海的就叫“刘顺恒丝行上海分行”。
刘镛笑着说:还是太太有理。
毓惠笑着说:刘家家业越来越多,对我的称呼也越来越高。我从老婆、家人已经上升到了太太,今后还要升到夫人呢。嘻嘻。
刘镛笑着说:那是必需的。
毓惠笑着说:我不是养尊处优的料子,也喜欢做的事。反正孩子由洪英带着,今后我就帮你行的内务事管一管。‘盘夫索夫’里有一句台词,“官人若有千斤担,为妻分挑五百斤”。
刘镛说:那是再好不过了。但难为了洪英,她带两个孩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毓惠很有感触地说:是啊,两个孩子也奇怪,什么事都是要她,那天,那个大的连擦屁股都要阿姨,就像是她身上掉下来似的。
刘镛又说:二十多岁的女人,带着两个人家的孩子,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毓惠说:怎么想的?她就认为少了十月怀胎,其他,她都没有少,孩子就是她亲生的。
刘镛唉—的一声,叹了一口气。接着说:这笔债,不知道如何还才好呢?
毓惠笑着说:只有你成为她的男人,这笔债,才算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