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四位大臣就齐集在御书房,给皇上见礼之后才发现天景,又不情不愿地给这位民间公主见礼。四人都在纳闷,御书房可是皇上办公的地方,无召不得擅入,这女孩儿居然在这儿,不知是皇上带她来的,还是她自己不懂规矩跑进来的?不管怎样,总之都不成体统。
四人交换了下眼色,年纪最长官位最高的韦素清忖度着开口,“天景公主也在啊,陛下召老臣四人来此,不知是不是为了公主的读书问题,老臣也想过,既然公主和太子同属宁妃娘娘抚养,不如也就一起在南书房读书吧。”
锦阳帝笑了一声,“天景不用去南书房读书,她差不多可以去南书房教书了。”
四人大惊,齐齐抬头。锦阳帝不等他们开口,一扬手中厚厚的书,“这《践世录》是太学国子监的必读书目,也是你四人的恩师秦锐秦大学士毕生精华之作,不知你四人可能全本背诵呀?”
四人都是老脸一红,声音参差地说,“断章可以,全本恐怕不行。”
“你们也不用脸红,朕比你们年青,这书也置于案头时常翻阅,也背不出全本,不过这丫头却可以的。”
“什么?”这下四个老头真的跳了起来,难以置信地瞪着皇帝身旁镇定安静的女孩儿。锦阳帝大大方方把书往前一送,示意他们来接,“不信就考考她。”
韦素清接过书,这老头是实诚人,真的就从第一页开始让天景背诵,天景也不怯场,朗朗地道,“践世录第一章:概述……”
这一场考量足足持续了近一个时辰,四颗白发苍苍的头凑在一起,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看看那背书的女孩。没有一处漏句,没有一个错字,甚至连语气停顿也拿捏得正好。那个小小的人儿仰然而立,清清朗朗地念出这些经天纬地的治世之道,竟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堪堪大半本书背过,韦素清擦了擦额上的汗,恭敬道,“公主可以停下来了,老臣等都相信公主绝对能通背此书。”
天景住了口,咂了咂嘴,凑近锦阳帝小声道,“父皇,女儿想喝水。”
锦阳帝大笑着推过自己的茶盏,“你不渴才怪,朕看着你背书,朕都觉得口干。”
读书人都爱较真,也不管皇上会不会不高兴,还要继续为难他的宝贝女儿。身为太子太傅的吴昀和拿起书道,“只会背诵,不明其理其义也是无用,老臣提出几段,公主解释阐明一番核心之意可行吗?”
天景点头。然后吴昀和念出一段,她论述一段。难度由浅入深,有几段吴昀和自己都觉得就算是考太学里的佼佼者难度都大了些,天景居然皆一一应答,条理分明思维缜密,虽有些言语难免孩子气,但有些观点看法却让在场几人都觉耳目一新,值得沉思。
吴昀和总算合上了书,极是佩服地向天景拱了拱手,“公主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明智,作得如此高论,真乃神童也。不知公主除了这本《践世录》,还看过什么书?”
天景仰头看着两壁满满的书,挨个指点,“父皇这里的好多书我都看过,《天元载物》、《袤合年记》、《乾明论述》、《宝坤廿三篇》、《天禄梵语》……”她如数家珍地点出一大堆处世治国的精髓书籍,然后可怜兮兮地看看锦阳帝,又看看那几个惊讶的嘴都合不拢的老臣,“不过,这些书能明天再考吗?不然等考完都到明天早晨了,我要是不回明华苑吃饭睡觉母亲会着急的。”
“傻孩子,谁会彻夜不休地考你啊!”锦阳帝怜爱地抱她坐在膝头,吩咐内侍快去倒茶,轻轻拍着她道,“可你还没告诉父皇,这些书是谁教你读的?这里面可没有一本是小孩子该看的书。”
天景端正了脸色,认真说道,“这件事很离奇的,不过我保证我没有说谎,也不是编故事。”
“嗯,父皇相信你,你说吧!”
“那是我三岁时发生的事。那一天,我舅舅——就是赵奶奶的外甥,带着我到村外后山上去采药。他在一处悬崖底下发现一株能卖很多银子的珍贵草药,就下去采。结果,他抓着的那块石头一下子松脱了,我眼睁睁看着他往下掉,下面就是碎石滩,摔下去的话……我吓得哭都哭不出来。可就在他快要落地的时候,有一朵白云突然出现,很快地飘下去,把我舅舅卷住了,又带上了崖顶,还顺带着把那棵草药也摘了下来。那时舅舅已经昏过去了。然后我才看清那不是一朵云,而是一个穿着雪白袍子,留着雪白头发和胡须的老人,只因为他的动作太轻太快了,我才把他错看成了白云。”
天景捧着内侍斟上的茶喝了一口,又道,“我连忙过去想叫醒舅舅,却被老人拦住了,他上上下下地打量我,问我的名字,又问我几岁了。我都答了,他说我面相好,他很喜欢,想收我做徒弟。我问他做他的徒弟能学些什么?他伸手把我的身体捏了个遍,捏得我全身的骨头都咯咯地响,可疼了。然后他又给我把了脉,皱着眉头说我身体太差,学武是不行了。不如教我读书。然后他掏出一个小瓷瓶给我,吩咐我吃瓶里的药,说这是开灵窍的。一天一颗,吃完了就来后山山脚下的茅屋里找他。说完他就走了。不一会儿,舅舅也醒了,奇怪的是他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哄他,说他从崖上摘到那颗草药后不知怎的就昏过去了,他也都相信。”
“回家后我就开始吃瓶里的药,那是一种红色的小药丸,有很好闻的香气,吃下去后就就觉得脑筋特别清醒灵活。半个月后药吃完了,我就去后山找他,他果然在那里,而且已经给我准备好了一大堆书,都是父皇这里有的书。然后他就开始教我教书,第一本书就是《践世录》。我以前连私塾先生教的简单诗文都很难记得,可吃过那些药丸之后,看这些大部头的书却是过目不忘,老人的讲解也全都能记住。就这样我跟着他读书,一读就是五年。他不让我告诉别人他的事,我就一直保密,连赵奶奶都没告诉过,可父皇既然问起,天景不敢不说实话。父皇和各位大人相信天景说的话吗?”
她问的这五个人都锁紧了眉头。这话若出自旁人之口,这几个大渊朝学问最深厚的人必定会一哂了之,只当是疯话。可这番离奇言语是天景这个灵慧得不可思议的女孩子说的,可信度就迅速提升,不然无法解释她怎么会如此聪明,小小年纪就读遍了治世名著。锦阳帝率先表明了立场,笑道,“父皇相信你。”
下面几人谁敢说不信,也没法不信。韦素清沉吟道,“敢问公主,从您进宫之后那个白袍老者就不再方便教您读书了吧?您现在还和他有联系吗?”
天景一下子就红了眼圈,声音都有些哽咽,“他早就不教我读书了。在今年三月的一天,他给我授课之后,突然恍然大悟似地看着我说,‘你是个女孩子呀?’我当时就愣了,我说是啊师傅我就是个女孩子,您莫非今天才知道?”
“他说‘我不是今天才知道,我是今天才想起来。你既身为女子,连考个秀才的资格都没有,将来无非嫁人生子,庸碌一生罢了。我教你这么多治世之学作什么?’然后他就大笑着把那些书都撕碎了,说‘我五年的心血都白费了,都白费了!’我吓得呆了,他就这么大笑着,说着白费了白费了就走了,从那天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她转过去,把脸埋在锦阳帝怀里抽泣,“父皇,为什么身为女子,读书就是白费呢?天景又没有做错什么,做女子又不是我自己选择的,师傅怎么就那么生气,就再也不理我了!”
锦阳帝轻拍着她安抚,但一时也说不出话来。这几人心里都有些酸,但又有着同样的惋惜,“如此聪颖灵秀的孩子身为女子,真的是可惜了。”沉默了好一会儿,锦阳帝忽然道,“傻孩子,你师傅的话是错的,何必为了句错话伤心。父皇告诉你啊,在你皇太祖凌昆帝那一辈上,就出过一个了不起的女子。”
下面四人一怔,岑午华接口道,“皇上说的可是锦暄护国公主?”
“正是。午华,你来给这孩子讲讲锦暄公主的事迹。”
岑午华躬身应是,就向天景道,“这位锦暄公主是凌昆帝的三妹,她自小就不同于寻常女子,不喜脂粉女红,抚琴作画;却专爱读书和习武,几乎是痴迷于文武两道。凌昆帝少年时就曾感叹,‘吾虽为男儿身,却不及吾妹多矣。’锦暄公主刚满十六岁,就帅军征讨犯我东部边境的宁朝军队,全胜而归。后凌昆帝身登大宝,遂册封锦暄为护国公主。锦暄公主一生未嫁,她将毕生都奉献给了大渊,临阵制敌,上朝论政,为大渊立下了诸多伟业。她曾在无刹佛前立下誓言‘锦暄此生要自己挺身站立,绝不依附男子而活。’她也印证了这句誓言,锦暄公主虽为女子,但她的一生,实在比世间绝大多数的男子都要精彩绚烂。”
锦阳帝用力拍拍她的肩膀,“听到了吧,所以父皇说你师傅是错的,他目光短浅了。不是所有女子都必得嫁与男人,庸碌操劳。还有锦暄公主这样精彩出色的女子呢!”
“那,父皇许天景也做这样的女子吗?父皇许吗?”她抬起头来,泪涟涟的双眸流光溢彩,她滑下锦阳帝的膝头,拜伏于地,朗声道,“请父皇准许天景做锦暄先祖那样的女子,天景此生也要自己挺身站立,绝不依附男子而活!”
锦阳帝怔了一下,伸手扶她起来,笑赞道,“好,天景是有志气有出息的孩子,父皇准许了。你虽然身体不好不能习武,但以后父皇会指点你接触朝政。日后你长大,你的婚姻大事你自己做主,父皇绝不会将你指婚给什么人,如果你没有中意之人自己不想嫁,父皇绝不催促干涉。”
这天是天景入宫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因为她得到了锦阳帝的承诺。这个承诺可保她日后不会违背自己的立世初衷,嫁给某个她根本就不可能喜欢的男子。虽不确定这个承诺是否会真的有效——她现在毕竟还小嘛,但“君无戏言”这句话总不会是骗人的吧?
天景真是感激那位巾帼英雄般的锦暄公主,不知她是个怎样洒脱而又骄傲的女子,才能在佛前立下那刀锋一样凛冽绝决的誓言。不过天景总觉得这句誓言暗藏着一丝凄苦悲凉。或许锦暄在佛前立誓时,心里隐秘着从无人知的刻骨伤痛,也许并非她不想依附男子,而是她希望能让她依附的那个男子绝然转身,于是她只能倔强地独立,在天地间沙场上朝堂中,站成一棵众人仰望的寂寞的树。
那天晚上她躺在床上默默忏悔:亲爱的翊雪姐姐,请你千万不要生气,我为了要把这桩奇遇改编得尽可能真实,出于无奈,只有把你和那个我只见过一面的道人师傅合体了,还把这个合体人编得像个疯子,可我真的是出于无奈和对后续发展的需要才这么编的。翊雪姐姐你就算知道 也不要生气,你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善良最温柔最可爱法力最高强的师傅,而且一点也不疯,顶多就是有点没正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