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派遣探测器进入太阳系的情况,对于杨勐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
如果说是面对两百年前的人类,
那时候人类刚刚离开地球,进入宇宙空间,
甚至还无法载人登陆火星,
在那种技术情况下,
他发射的探测器想要悄悄的靠近地球,并对人类进行一定的观察,
这对于杨勐来说并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但现在人类已经可以离开太阳系,
并且建立了巴纳德移民基地,甚至已经向着更远的地方扩展的势力范围,
而太阳系内各种可以开发的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都已经被开发过了,
而且人类的观测技术,
也经历了更新换代,尤其是在围剿灰色势力的战争中,突破了很多与太空观测技术相关联的其他技术。
这还仅仅是一些大势力的观测,
更为麻烦的是民间天文爱好者的观测,
因为可控核聚变的突破,
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又经历了一次大爆炸,
而人类进入宇宙星空,
让天文学成为了人类的基础学科,
由此人类势力中存在着大量的天文爱好者,这些喜欢观测宇宙的人类所观测的角度,
并不像官方那样有着固定的目标,
而是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
面对官方势力的探测方法,杨勐还有办法能进行一定的躲避,
而这种来自于,民间的观测,将会将给他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
望着前方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系,
杨勐思忖了片刻,
相较于开着飞船直接进入太阳系,
派遣探测器进入后,就算被发现,他也能有反应的机会,
“说不定,人类势力对先驱航天员依旧充满了敬意!”
在决定向太阳系派遣的探测器后,
杨勐立刻开始了准备工作。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
而忙碌也渐渐的平息了杨勐心中的不安
奥辰的那些话语也被他彻底的压在了心底。
在足足的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杨勐才完成了探测器的建造工作,
在拥有各种三维打印机的情况下,
三个月,已经算是一个较长的建造周期,
而他之所以耗费如此多的时间,也是为了能应对太阳系中各种意外的情况。
在完成打印后,
接下来杨勐又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测试,
在完成测试后,便是发射工作,
“轨道设计是重中之重!”
“从地球所指的北极上方进入太阳系后,被发现的几率是最小的!”
看着眼前的星图,杨勐规划着探测器的进入轨道,
如果以银河系中心做为参照系,
那么太阳系便是,一个恒星带着一群微小的行星在宇宙中行进着,
这些微小的行星,环绕恒星的轨道,看起来是有些杂乱的。
但若是找出一个行星,
将它还绕恒星的圆盘面延伸到整个太阳系,
那么便会发现,太阳系中大部分,行星,小行星等物质都在这个盘面附近,
而这种变化了参照系,从不同角度便能看到的太阳系盘面,便是由角动量平衡所形成的黄道面,
因为物质都集中在这个盘面的附近,
人类的活动区域大体上也都在这片区域,
因此,杨勐只需从盘面的上方进入,便能减少被发现的几率。
如今他飞船所航行的方向,
便是太阳系地球北极所指的上方附近,
在这样的方位就算是进入太阳系引力扰动的范围,
物质也十分的稀少,基本上不存在人类活动的痕迹。
按照这种的认知,
杨勐规划好了探测器的航行路径,
在经过最后一遍测试后,探测器便离开了飞船。
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初始速度,相对于太阳系便20%的光速,
而太阳系周围的情况早已被人类探测清楚,
探测器也被加装了更厚的防护装备,来抵御宇宙空间中的微流星天体,
因此探测器可以进一步的加速,以更快的速度到达太阳系,
而杨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等待。
等待毕竟是枯燥的,
杨勐开始利用低温冬眠技术来度过漫长的等待时间,
相较于的冷冻休眠技术,
低温休眠技术,更像是一些哺乳动物的冬眠状态,
人类一开始研究冷冻休眠技术时,便是从动物的冬眠中得到了灵感,
有动物作为参照物,冬眠技术的研发进度和应用过程很快,
在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
人类到达了更远更冷的星球上,发现了一些托林有机物后,才彻底的完善了冷冻休眠技术。
虽然冷冻休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了航天领域,
但这并不意味着低温冬眠技术彻底被冷冻休眠技术所代替,
冷冻休眠技术虽然可以让休眠者休眠二十年的时间,
但其进入和苏醒的过程较为复杂,
尤其是向休眠者体内注入冷冻保护液后,使得休眠者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无法快速醒来。
而冬眠技术虽然最长只能休眠一年的时间,
但醒来的过程十分的迅速,
面对未知的人类局势,已经只剩下不到十年的路程,杨勐打算用这样的休眠过程来度过这段时间。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流逝。
一年、两年……
因为处于太阳系“上方”的位置,
在这样的位置上,宇宙十分的空荡,杨勐没有遇到过任何其他的飞船,
在进行冬眠休眠的第五年,
杨勐暂时停止了休眠过程,经过五年的飞行,
此时他距离太阳系仅有1光年的距离,
“越来越亮了啊!”
在这样的距离下,飞船已经感受到了太阳极其微弱的引力扰动,
除了引力扰动外,
飞船上还收到了一些东西,让他不得不停止休眠的过程,
此时杨勐赶到了设备舱,
查看起了小尹提示的一些情况,
“大量的离散信号!”
看着一个屏幕上所显示的杂乱微波,
杨勐十分清楚,这些是什么,
“回来了啊!”
“这里已经可以收到一些太阳系中的信号了!”
“小尹可以解析这些信号吗?”
“因为这些信号衰弱的十分厉害,解析率并不高!”
“那就等在靠近一点吧!”
杨勐来到了舷窗前,
望着舷窗中那个极为明亮的星辰,心中思绪万千,
“探测器到了什么位置?”
“距离地球0.64光年!”
“探测器那里有异常数据传回吗?”
“目前还没有!”
听到小尹的回答,杨勐默默的叹息了一声,
而后便查看起了周期通信数据,
地球的周期通信中似乎还是没有发现他已经失踪,
又或者是对于他的失踪地球方面没有看到一样,
不论何种情况,
他现在距离太阳系已经很近了,他想要的答桉,很快便能出现。
杨勐又去查看了蔡昭心的意识能量体数据,
可惜那里并没有他想要的答桉,
面对这种情况他也只能继续进行休眠。
又过了一年,
来自太阳系的杂波越来越清晰,
但能传输这么远距离的信号,
大部分都是大势力的通信,
这里面有着加密的情况,在加上信号衰减,杨勐也无法读取到其中信号,
“可惜,人类早已经不用广播信号了,不然也能看到一些地球方面的新闻!”
想到这里,杨勐轻轻的摇了摇头,
随着人类的网络技术发展,
数百年前需要天线才能接收信号的电视广播也渐渐的成为了被淘汰的技术,
而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微子通信技术的进步,
量子通信技术更是进一步挤占了传统电磁通信的空间
这种主流通信方式的变化,
使得杨勐不像是百年前的人类,
能在太空中收到地球上的电磁信号,看到地球上的电视节目,
虽然量子通信已经成为了人类通信的主流,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磁通信彻底退出了人类世界,
相较于中微子通信之类的量子通信,电磁通信也有着自己的优点,
如电磁通信在短距离的能耗和广播性上要高于量子通信,
而量子通信大多都带有指向性,
所指方向会形成一个很窄的集束信号区域,
这就使得中微子通信这样的量子通信能进行远距离通信而不会导致数据离散。
但如果想要建立一个整个星系都收到的广播信号,
中微子通信虽然也能做到,
但其消耗的能量将是十分的可怕。
回想电磁信号和量子通信的情况,
看着屏幕上的杂波,杨勐十分好奇:
“地球方面用这种信号传输着什么?
可惜与太阳系还有一定的距离,无法听清里面的内容。”
……
杨勐继续利用冬眠技术进行休眠,
可惜,他只休眠了八个月的时间,便被小尹所唤醒,
“出什么事了?”
刚刚醒来的杨勐以为出了什么意外,
但仔细听小尹汇报后,才发现自己所派出的探测器
距离太阳系已经只有0.1光年的距离,
“原来已经到了这个距离节点!”
“0.1光年!”
这样的距离,以20%的光速只需半年的时间便能飞完,
但杨勐十分清楚,
这样的距离还没有摸到太阳系奥尔特云的边际,
0.1光年大约是6400个天文单位的距离,
在太阳系中,
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约为30个天文单位,
柯尹伯带距离太阳系也在60个天文单位左右,
而太阳系最外层的可见物质结构——奥尔特云,其范围最远也只在5000个天文单位左右。
超过这样的距离,直到一光年的位置,都是太阳系微弱的引力扰动区域,
如果说按照吸引力来比对这种扰动,
那么在距离太阳一光年的位置上,
太阳引力所能吸引的东西,大概相当于一个电子或者原子这样微观层面的东西,
当到距离太阳系,0.1光年的位置上,
其引力所能扰动的东西,大概是比较大的分子物质,
而到距离太阳5000个天文单位所在的位置,
引力已经可以吸附头发丝或者灰尘之类的微小物质,
这便是奥尔特云的起始位置,
随着越来越接近太阳系,太阳所能吸引的东西越来越大,
从陨石碎片到小行星,再到矮行星直到行星,
而随着太阳的引力越来越大,
等到了一定的位置,大天体的数量也开始减小,
如太阳系与一个天体的距离小于木星轨道与太阳的距离,
那么在这样的区间内,很难存在一个大型的行星,
行星的体积和质量要变的恰到好处,环绕速度足够大,才不会被太阳引力吸到自己的身体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探测器距离太阳系还十分的远,
这种距离也是两百年前人类无法达到,甚至是无法观测的距离,
但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这样的距离并不算什么,
而在这种情况下探测器那里也传来了一些重要的数据,
“探测器收集到了一些特殊的通信信号和广播信号!”
看着经过探测器收集打包的数据,
杨勐的内心出现了一些波动,
之前在派遣探测器进入太阳系前
杨勐便思考过该如何探查太阳系的情况,
首先让探测器直接靠近一个有人居住的星球是不现实的情况,
毕竟以人类如今的探测技术,
发现这样一个信号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他需要确认太阳系的情况才能让探测器靠近。
而其中最方便的办法,
便是监听太阳系中的通信,
人类早已经离开了地球,并且在太阳系中的各个适合的天体上建立了基地,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基地之间必然要进行通信,
而星球之间的通信存在着很大的离散信号,
只要能获取到这些离散信号,便能听到什么。
至于如何破解这些信号杨勐并不担忧,
他从地球的周期通信中了解到,
随着人类移居到太阳中的其他星球上,普通人对于通信也有了需求,
这就出现了民间的通信信号。
相较于官方的加密通信,
民间通信的加密程度并不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通人之间的通信过程甚至是透明的。
而杨勐想要搞清楚太阳系内部的情况,
也并不需要截获那些危险的加密通信,
只需分析出普通人的通信内容,便有很大几率,从侧面确定太阳系内的情况,
而他所派出的探测器,第一个任务,便是要收集这样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