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术后休养。倚在床头,看着光芒越窗而入,落下一地明媚。又一个温暖安逸的冬日晴空。
捧着重庆诗人李尚朝惠赠的诗集《大三峡那光》,静静地翻阅。书的封面,是黛蓝色大三峡天空。峡谷深处,几道白色醒目的闪光,穿透云层,长啸而去。厚重,力量,蕴涵忧思。
感谢网络的普及,让我认识了他。他的诗意,他的才华,他的挚真心灵。一个追求完美,全力赴以理想的人。他的诗已被众多名家品评鉴赏。我有幸一卷在握,特感欣慰。他正诗意的屹立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是07年末。我在博思零零碎碎的写日记。缘于小巧精美的信笺一样的页面。极容易打开,书写和串门。信手点击,我看到了一首诗《大雨》。
当时,盲目浏览的目光,蓦然被吸引。朴素,无华,亲和,凝练,热忱的诗行,召唤着我童年的依稀记忆,浮出时光的沉沉水面。心想,这书卷气的胖乎乎的男子,有着怎样一颗被崇尚和敬仰的清澈诗心和空灵秀舞的诗魂。
我留言:喜欢你的诗,以及诗含的哲思。不想在两年之后,我收到他赠予的书。这是继《天堂中的女孩》,《风原色》之后,他出的又一本诗集。
连忙翻页。我找到了那首激越着动感,蒸发着生活气息的《大雨》:
大雨中,急走的人们照顾着他们的帽子/像照顾着妻子和孩子/照顾着他们的家/这些飞奔的人,飞奔的云!云带着风和雨,而人们/将锄头拿起,把怨恨放下/他们飞奔着跨进家门/掸掸身子,回头望望/大雨中,一个人的热望还在升腾/他暂时歇下来,喝着热茶/并闻到了劳动的汗味
一场骤然而来的阵雨。猝不及防的人们,急急的从田间地头往回赶。雨势冲刷着干涸的空气,冲刷着心头的焦虑。追赶着纷纷逃散的尘雾,追赶着奔跑中着急避雨的农人。一年一年的辛苦,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为了生活少些忧愁,为了日子可以衣食无忧的继续,也为了一个可以安身的家。田间辛苦耕作的他们,在天气突变的情势里,几近落荒而逃。和他们一起奔跑的,还有风,有云,有大雨。
跑着,奔着,一路慌张。终于到家了,连忙放下锄头,放下这一季不能收获的担忧。庄稼人的心,是豁达的,明亮的,洋溢着太阳的热量。对干旱天气怒言怒语,大声的责怪,全部随着大雨,随着大风,跌入地里,融入泥土。被冰凉的雨水惊悸的身体,一时湿淋淋的,全然浸透了水。他们的衣服,紧紧地贴在温热的身体上。跨进家门的瞬间,欢畅的一如禾苗的笑颜,绽放在一片天地的氤氲中。
开水,热茶。暖暖身心的时候,他们依旧盯着不曾减弱的雨势,盯着昏暗的阴霾的天空,一边感叹着,唏嘘着,一边欢声笑语。他们的心里,一片灿烂,一片欢欣。
好雨。好雨。然后,或者是父亲,或者是父亲的父亲,他微微的站起来,注视水洼和地面小溪的欢喜,可以暂歇两三天了。他不说话时,心里一定盘算着今年喜滋滋的收成。
我幼年的情景,飘在眼前。
记不清是几岁,我被妈妈反锁在屋子里带着妹妹。一个大雨的中午,漫天利剑冲撞着狭小的天空。黯淡的天际并无雷声。焦急地盼望妈妈回家开门的我,在窗前张望。哗,哗。雨声越来越大。门响了。从很远的地里回来的妈妈,欢笑着,讨论着,和爸爸大伯们放下铿锵脆响的锄头,铁锹。他们进屋的时候,我就夺门而逃。一步一滑,雨水好凉。立时湿透衣服的我,望着淤泥的院子,又返身回来。妈妈满脸笑意。好及时的雨。救命的雨。他们欢喜的望着,喝着热水,抖着黏在身上的衣衫。庄稼长势,白面馍馍。那样简单的热望,期盼,满足,幸福,强烈的扑打在我幼小的脑海。
热爱生活,是如此热气腾腾的美好。希望是甘甜的,日月是明丽的。风雨是可亲可爱的。
诗人的诗,在大雨的背景下,扑捉了极为跃动的场面:雨中奔跑。一群人的情节,场景,故事。体现了地球上居住的人,在自然界里生存,奔波,和自然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矛盾又和谐统一的画面。揭示生活,原本就是香辣酸苦的集合,是清香的,是值得期许的,是热烈着简单梦想的。或许,诗背后更深的含义:物质化时代,理想主义人们以何为乐为寄为归宿。
这个迅疾发展的时代,物质的富足,衍生了许多浮华的欲望。在原生态的农人们心底,好庄稼,好阳光,好雨水,好收成,淳朴的散发着愿望淡淡的香味。简约的希望,知足的幸福。是那么易于存活,易于快乐。
去百度查了查。诗人的《月上中天》入选大学中文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诗歌界对他的评价很高:李尚朝诗歌中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表现了无限自由的追求精神和丰富的想象,揭示了人类与生命世界的最高本质,寄托了诗人昂扬的终极理想,充满了极其高远的来自自然和生命本体的哲学思考。
在精神低靡,信仰微弱的物欲时期,诗人或许就是夜晚的擎灯者,照亮我们遗失的,忽略的善与美,感与思。重现生命的深刻与本真,重现艺术的旖旎与壮丽。如诗人自己所言:诗人是未成佛的苦行僧,将人类背在身上,负重前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