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那《兵》
——书评《兵》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ue.net/]
自古,战争留给人们的是血和火、是骨肉分离。自“九一八”开始长达十四年的中华民族抗击倭寇的战争更是惨烈无比、悲壮无比------
“那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大概所有的军人都会死的……”。小说《兵》用书中主人公的这样一句话作了开篇。
作者不是从抗日战争的某一场战斗或者某一个场面开始,而是以一个军校毕业生“张贤”在战争中、官场中逐步成长的过程构成了小说的主线索。
一场日寇对和平居民的轰炸,主人公目睹了美丽的女记者、自己的恋人曼丽惨死在炸弹下;一个因为儿子牺牲在战场,被噩耗折磨的精神失常的老人“周伯”,日夜盼望儿子的音信、怕儿子来信收不到不肯进防空洞而惨死在轰炸中。那场日本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沉重的战争灾难,是多少无辜的人惨死、所少和平家庭家破人亡!侵略者夺走了张贤的双亲、恋人,兄弟下落不明……巨大的悲痛在他的心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伤口----这个伤口不只是在主人公一个人心上,数十年来不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流着鲜血的伤口吗?
国仇家恨,这是主人公当兵的理由。当时,流传的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似乎只有那些没有什么手艺、又不肯付出辛苦的人,才会去“当兵吃粮”
主人公张贤本可以有机会能得到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可是在国仇家恨前面他抛弃了可以轻松得到的良好生活条件投身到军校。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ue.net/]
在去部队的路上,主人公张贤与同学王江对师长方青“怎样带部属去战斗?”的提问两种不同的回答:王江是刻板地复诵训导词,张贤则卓有成见地说出了为兵、为官的要点。张王二人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两人在信条和理念上的不同,为后面的内容打下了伏笔。途中试枪,张贤这个军校毕业的学生兵初露锋芒,显示出这个人物与众不同。作者用这些描写为主人公“从军”的路上设置了一个“木秀于林”的起点。
“征兵”本意是抗日救国增加兵力,但是在那个腐败政府的统治下,官员趁机营私舞弊、鱼肉百姓、公报私仇。“征兵”成了官员们、劣绅们捞钱的高招,这样的征兵怎么会得到百姓们的拥护?征兵变成了“抓壮丁”。耳闻目睹,张贤知道这样“抓壮丁”的做法实乃祸国殃民之道。作为一个最下层的指挥员,他在无能为力的条件下,只能努力地稍许改变被抓来的“兵”们的处境。处理逃兵事件,他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一概枪毙;在练兵中他力主“将心比心”,跟士兵用直白的话讲出最直白的道理:当兵练好战斗技能才能够自保,不会死于无谓、才能够更多地消灭敌人,违背日寇杀害的亲人报仇。身负血海深仇的张贤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战士们那淳朴的爱家护国的思想,才能够跟自己赴汤蹈火。为此,他甚至不惜破坏军令带兵替企图逃回家看望父母的熊三娃报仇。这个情节,虽然有些勉强,但是读来是人心大快,同时对那些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谋取私利的狗官们恨之入骨,对那个腐败政府恨之入骨。
一场战斗,陷入重围的张贤初次接触到新四军这支新生的人民武装,接触到这支军队中的新型的官兵关系、作战方式,这使他再接下去的军人生涯中受益匪浅。
他看似儿戏却卓有成效处罚犯了错误的战士,不能不说借鉴了新四军的思想工作方法;在战斗中灵活多变的战术,也大多是受教于新四军部队。因此,他率领的部队才有了强悍的战斗力,张贤也在那个尔虞我诈的官场上有了生存的基础之地。
忠于职守、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对上级知恩图报,对胡师长、陈长官一片真情。为救新四军马云龙---刘兴华以命相赌,直到把自己的弟弟放手交给了新四军。可以看出作者努力地塑造了一个民族主义军人、集侠义、善良、智慧于一身的职业军人形象,但是那个豺狼当道的社会给他的是:抗日战争胜利,饱受战火恶魔蹂躏涂炭的民族极度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渴望能有一个祥和的家园。然而,内战的硝烟已经笼罩在人们头上,战争的死神又一次君临华夏大地。以职业军人洁身自好的张贤何去何从?
内战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场灾难和悲剧,张贤封建正统的“忠君”思想也给主人公披上了悲剧色彩,他沦为了反动阶级争夺政治舞台的工具,最终客死异国他乡。。。。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ue.net/]
小说以一个军人的成长经历,贯穿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铺陈绵广,文理清晰、线索有序、叙述流畅。但也存在“瑕疵”,读来时让人感到作者刻意地追求人物的完美,过于突出主人公的个人表现;过于追求某些情节上的完美……。
张贤在与军统特务韩奇刺杀汉奸在茶楼上出手救了游击队的地下交通员,这个情节构思不够。那样的做法只会提前暴露自己,导致任务失败。当韩奇被捕,他又出手救了韩奇,“动作干净利索、身手不凡”,连受过专业特工训练的老牌特务韩奇都佩服,张贤只是军校的学生出身,怎么会有那样好的身手呢?
张贤与马云龙联手与日寇进行了一场:185的狙击战,这个情节过于神化。抗战初期鬼子兵的单兵素质是相当强悍的,不可能被两个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地。另一方面,狙击手最忌长时间在一个地点上反复开枪射击,枪声、硝烟、枪口焰都会暴露射手的位置,鬼子只要一个掷弹筒就解决了。
还有,张贤尽管是一个优秀的、出众的军校学生,最大的官也不过团长、高官们手中的工具而已。他又以“无帮无派”自居,居然能够左右逢源,甚至能够左右高级官员的升迁,在那个腐败的官场上,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另外,尽管书中使用了“化名”,但是在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出现的某些官员还是一眼可见。对于这些高官的描写显得过于完美化。个人管见: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小说,既然不想写成“穿越”“YY”作品,还是应尽量贴近史实为好。
尽管这些没有影响作者的创作思路,可这些瑕疵过多就可能成为作品系统上的缺陷,读起来难免像一本“神话”小说。。。。。。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ue.net/]
---七律给张贤
展篇沙场火正红,
猎猎旌麾长绕风。
征旅苦劳千里马,
岭寒冰冻万年松。
血飞东海征恶浪,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ue.net/]
汗透战衣映碧琼。
未尽乡书千载话,
雄魂正首向家中。
--------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ue.net,本贴地址:***://bbs.tieue.net/post_4644855_1.html(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