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面的联姻脉络看,贾史王薛四家,贾家和史家、王家,都有直接婚嫁关系,而薛家只和王家联姻,和贾家、史家,都只是拐了弯的亲戚关系。
所以,前番薛蟠刚进京的时候,在贾琏、王仁的陪伴下,前往各家故交老亲处拜访,也来过史府,却并没有见到保龄侯史鼐,而只是和闲赋在家的忠靖侯史鼎见了一面,也没说上两句话。
那个时候,薛蟠的身份,还只是商贾之子,不过借着贾府的拐弯关系,才被史鼎请进了门。
这次薛蟠再次登门,身份却已经不同了,虽然才过去一个多月,但是薛蟠已经摇身一变,有了官身,谋到崇文门税关衙门副提举的实缺,又刚被任命为新设的煤务提举司提举,这些时日,在高官遍地的京中,也有了几分名声。
保龄侯史鼐这回也不好太过怠慢,便命人请薛蟠进来。
薛蟠被史府下人带到侯府前厅,看到史鼐、史鼎都在座,忙上前行礼道,“小侄拜见两位叔父,此次冒昧前来,还请勿怪。”
史鼎笑着说道,“贤侄不需多礼,请坐下说话,上茶。”
薛蟠便侧着身子在下首椅子上坐了半边,下人端上茶盏,薛蟠接过来碰了碰嘴,放在一旁的几桉上。
史鼎看了一眼大哥史鼐,开口问道,“不知贤侄此次到府,所为何事?”
薛蟠从贾政处,了解过史鼐、史鼎兄弟的性格,知道他们都不是客套的人,当下开门见山道,“小侄这次来,是有一事相求。”
史鼎讶然问道,“什么事?”
薛蟠便把自己想要彻查西山煤矿的打算说了一遍,“小侄已经在顺天府、五城兵马司、九门提督衙门借了一些人手,去山中搜寻各处煤窑,倒也勉强够用了。
“不过小侄担心,一旦行动开始,风声就遮掩不住,有些不法之途,或会从西山的其他道口遁逃,所以想请叔父派一营兵士,把守住西山道口,好让小侄此次行动,能竟全功。
“也不用叔父正式出兵,只需要让麾下将士,做一回出营演练,演练范围选在西山,就可以了。”
薛蟠请求之事,闲赋在家的史鼎解决不了,史鼐才不得不开口,道,“京营将士,乃是国之重器,不可轻动,此事不提也罢。”
薛蟠早知道史鼐、史鼎兄弟二人不好说话,此次前来,本就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思,权且一试,现在被史鼐一口回绝,也没太过失望。
当下便又说了两句闲话,起身告辞。
史鼎经常迎来送往,性子比兄长史鼐要软和一些,出言留客道,“贤侄好不容易来一次,怎么也要喝了酒再走。”
薛蟠推辞道,“小侄刚刚接任煤务提举司,这几日确实庶务繁忙,等过些时日,小侄清闲下来,再设宴请两位叔父,还望两位叔父到时候不要推辞。”
史鼎说道,“既然如此,还是正事要紧,那就不强留贤侄了。”
薛蟠说道,“两位叔父留步,小侄告辞。”
被史府下人领着送出府门,薛蟠离去之前,又看了一眼相比起宁荣二府,显得颇为寥落的史侯府门楣,暗暗摇了摇头,翻身上马,扬鞭而去。
史府一门两侯,虽然比不上贾府一门两国公,但是在权贵遍地的京中,怎么也是中上等的门楣,按理说,怎么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境地。
《红楼梦》文本中,甚至有史府窘迫到请不起女红裁缝,家中针线活,都要女主人亲自动手,像史湘云这样的侯府小姐,都要日夜做活的描述。
薛蟠这些时日,多方打听,对史府近些年的经历,有了一些了解。
却说在十多年前,老侯爷,以及侯府世子——史湘云亲生父亲——都在世的时候,史府还不像如今这般落魄。
就在十来年前,史府经历了一场大变,老侯爷与侯府世子相继离世,史府甚至被一度夺爵抄家,虽然很快就被平反,由史鼐继承了保龄侯爵位,史鼐、史鼎兄弟随后又在和满清、蒙古的大战中拼死搏杀,立下大功,为史府又挣来一个忠靖侯的爵位。
但是,经历过那场几乎毁家灭族的大变之后,史鼐、史鼎兄弟执掌的史府,家风大变,两兄弟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
即便如此,史鼐、史鼎在朝局变幻中,也起起落落,爵位面前保住,官职却一降再降,如今只有史鼐,还在京营十二卫中,领着一卫主将之职,史鼎已经罢官去职、闲赋在家两三年了。
史府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动,先人积攒下来的老底子,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史鼐虽然仍然领着京营十二卫一卫主将的职位,却因为谨小慎微的性子,不敢向其他人那样吃空饷、喝兵血,只靠他一个人的俸禄,要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实在艰难。
史湘云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竟然还能养成那么天真活泼的性格,实在难得。
正因如此,才更惹人怜爱。
却说史鼐、史鼎目送薛蟠离去,史鼎才开口说道,“大哥,薛家贤侄今日所请,虽然为难,但是他说的那个借口演练的法子,颇为可取,旁人挑不出理来。
“此事虽然有违军令的地方,但是他上门来请求帮助,怎么说也是故交,又是小辈儿,该帮还是帮一下才好。”
史鼐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澹然说道,“你说的我都懂,此事我已经拒绝,就先这样吧。”
史鼎还要说什么,又知道史鼐个性,知道说了也没用,便叹了口气,也端起茶盏喝茶。
这个时候,府中管事在门外探头探脑,史鼎看见了,出言问道,“什么事?”
史府管事忙进来回禀道,“薛家大爷登门拜访,送了一车礼物,这是礼单,小的不知怎么办,想讨二老爷一个主意。”
史鼎随口说道,“礼物就先收进库房就是了,还要讨我什么主意。”接过礼单,打眼一看,大吃一惊,连忙问道,“这是他送来的礼?”
史鼐见二弟脸上大变,不由地也好奇薛蟠究竟送了什么礼物,探身从史鼎手里抽过礼单,定睛看去,只见上面只有寥寥数条,内容却动人心魄:
“紫檀半身镜两面;金银错梳妆镜六面;随身小镜十二面。”
近日,薛家商号独家销售的梳妆镜,在京中大行其道,一面一尺见方的梳妆镜,售价五百两,都供不应求。
比梳妆镜更大的半身镜,是薛家商号推出的珍品,没有现货,只接受预定,一面定价两千两,卖家仍然趋之若鹜,据说订单已经排到一百多号了。
就是巴掌大小的随身小镜,一面也要五十两银子,因为物美价廉,已经成为京中闺门的必备之物,大户人家的小姐要是没有一把,都不好意思在其他姐妹面前露面了。
史家作为侯府,对这样彰显身份的物品,本也是必备的,怎奈府中库房空虚,只能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装作不知道京中多了这一样物品。
现在,薛蟠一下子送出这么多面大小镜子,若是按照市价,总值怕不得有近万两银子,真真儿的大手笔。
难怪史鼎只看了一眼礼单,便目瞪口呆,愣在当场。
史鼐看了,多年养气修成的镇定,也不免为之泛起一丝涟漪。
史鼎连声说道,“怎么好收他这么贵重的礼物呀!以后又该怎么回礼呢?”
史鼐暗叹一声,把礼单递回给史鼎,开口说道,“礼物既然已经搬进府里,总不好再给他送回去,且收着吧,以后总有能回礼的时候。
“我明日去营中,安排一下,让将士们去拉练一番,地点就选在西山好了。”
史鼎听史鼐这么说,便放下了骤收薛蟠重礼的心思。
薛蟠这次登门,所求的便是这个结果,过程虽然有点波折,但最终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史鼎又看了一眼礼单,吩咐道,“这些镜子就不用收进库房了,半身镜放在大哥和我的书房,梳妆镜和小镜子都送到内院去,让大嫂分派下去。”
管家躬身应是,又说了一句,“还有一个书匣,薛家大爷特别交待,是他们家姑娘。送给我们大姑娘的。”
史鼎摆手说道,“既然如此,你就让人给云儿送过去就是了。”
管家应声而去。
史鼐、史鼎又坐在喝了一回茶,才各自离去,到各自的书房去,见薛蟠送来的半身镜,已经摆放在那里了。
史鼐、史鼎各自在镜前照了照,史鼐看到自己头上,竟然多了许多白发,史鼎也看出来,自己的脸上要比早前圆了一圈,各自叹息,不在话下。
且说史湘云正在屋中学着刺绣,忽听得外边一阵喧哗,随即一个婆子抱着一个书匣走进来,笑着说道,“大姑娘,这是薛家大爷今日过府拜见二位老爷,顺道替他家妹妹,送给你的,你快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吧。”
史湘云闻听此言,“呀”地一声跳起来,接过书匣,打开一看,见里面装着的,是她先前在荣国府时,受薛蟠所托,暂管的薛家粮铺近来的账簿。
她被接回到府里来,本来是把此事托付给了薛宝钗的,还想着下次再去荣国府的时候,还能继续代管。
万万没想到,薛蟠竟然把粮铺的账簿,给她送到史府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