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当然不可能把最机密的地方给他们看。
基地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外侧的一圈用来接待客人。
主要是一些来基地送材料,或者来基地运输装备的工人。
而这里面的则是基地的核心部分。
总控室,组装流水线,智能大脑等都被藏在了基地的最里面。
林风在外面工作的时候,会有一批固定的人负责对基地供应材料。
还有一批固定的人负责将纳米铠甲送回军区。
而外围的这些区域主要是为这些人提供休息的地方。
他们只需要在外围的区域等待,机械臂就可以将材料送进内部区域。
或者是将一架架崭新的纳米铠甲送到外围区域。
这是为了保护基地内的核心科技不被泄露。
其二是为了让基地内的各种零件使用寿命延长。
而这几位工人,显然是第一次来,基地运送材料。
他们走在基地外围东张西望,看见的每一样东西都感觉很新奇。
几位刚坐下休息,就看见一个机器人端着六杯茶水走了进来。
“各位客人请喝茶。”
机器人的显示屏上,一副微笑的颜表情。
他走的四平八稳,将六杯茶水送到每一位的面前。
将茶水都送出去后又将托盘收起来,微笑着走了出去。
几人看着机器人十分新奇。
不禁好奇的问道:“林工程师,这机器人都是你设计研究的吗?”
林风点了点头:“嗯,几年前造的了。”
林风也找了张椅子坐下。
“咱们这批的材料,需要运送几次?”
为首的那个男人回答道:“保守估计也要运送七次。”
“总攻说材料不太好凑,估计,半个月才能送全。”
那个男人喝口茶水,润了润喉。
“您应该也知道最近许多基地,对材料的需求量都很大。”
“不过您放心,总攻说的无论如何您这边的材料,也一定给凑齐。”
林风点了点头:“你们下次来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
“门口的虹膜识别系统已经将你们记录下来了。”
“下次再来的时候,机械臂自动将材料分类整理并储存入库。”
众人听了林风的话,不禁啧啧称奇。
原来,这世上已经有了这么先进的机器。
又是一番讨论之后。
众人喝完茶水,离开了基地。
林风又回到了基地内部的总控室里。
“逻辑,按照图稿组装一把微波射线武器。”
“好的,主人。”
只见下面的一个工作桌上,弹出两把小型机械臂。
十几分钟就将一把微波射线枪组装好了。
接着这把枪又被送到了总控室里。
林风站在总控室里,从玻璃向下看去,目睹了机械臂组装微波射线枪的全部过程。
不得不承认,机械臂的组装不仅比人类快,而且还更加精确。
林风拿起那把微波射线枪,在手里掂量了两下。
分量不错,用的是上好的无缝钢管和精炼钢。
“逻辑,我要一块厚一点的拟生物体射击板。”
“好的,主人。”
只见一块40厘米厚的射击板由3D打印机打印出来,出现在林风的眼前。
林风靠近射击板,用手拍了拍。
不禁感叹道:“真厚实啊,感觉像打在一块肉城上。”
林风毕竟不是军人,他戴好护目镜,走到最远处,对着射击板就是一枪。
只见被射中的位置顿时出现一块窟窿。
林风走近看了看,那块肉板直接被穿透了。
而设计板的后面是加重的防护墙。
林风的眼睛透过肉版的前面向后看。
墙上并没有太大损坏。
逻辑控制修复机器人,来到控制室,不一会儿就将它自动修复了。
林风看这墙上的那个黑点。
正如他想的一样,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破坏远大于对其他物品的破坏。
只要准确的将这种辐射收缩到一条线上,就可以击杀敌人。
林风仔细观察了一下肉板上的洞,大概有一根手指头粗细。
而微波辐射对人体最大的影响并不是这一个血窟窿。
而是这个,人的身体机能会受到辐射的影响不断下降。
如果给微波射线枪更大的威力。
让人体细胞迅速死亡,那么就可以将敌方一举击杀。
虽然还没有真正的遇到过外星人。
但是从他们目前了解到的宇宙上来讲,外星人应该也是碳基生物。
所以,微波射线枪也一定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林风看着手里的这把枪,有些不满意。
他将枪撇到桌子上,不禁犯愁起来。
万一这些枪对外星人根本没有什么伤害。
那岂不是既浪费了钱财,又浪费了精力。
林风想着,突然觉得如果能抓到个外星人,来研究研究就好了。
他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这样的想法,有点像科学怪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林风清醒了一下,去测量肉板上那个洞的直径。
经过一番计算,又调整了一下枪的数据。
将图纸重新丢给逻辑,让他按照图纸再造一个。
经过几轮测试之后,林风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数据。
枪里发射出来的微波射线,甚至可以射穿一米五的肉板。
林风不相信有外星人可以宽有一米五厚。
不过林风的脑洞不仅仅局限于
微波射线枪。
当微波射线枪的测试结束之后,他已经开始设计微波射线炮了。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林风仅几个小时就将微波射线跑设计出来了。
因为不敢在主控室里实验,林风将微波射线炮先放到了一边。
虽然微波射线炮很容易就设计出来,但是林风对于这个作品并不满意。
因为这在林风眼里只能算一个加强版的微波射线枪。
既然是两种东西,总要有过人之处才行。
林风的预期是将它改装成,四代纳米机器人的大招那样。
四代纳米机器人可以用能量波将周围的碳基生物轰成齑粉。
按照理论来说,合理控制微波射线辐射,也可以将周围的碳基生物轰成齑粉。
但是这个实验,林风不可能亲自去做。
他只能利用数据不断的调整测试,以达到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