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一转,来到了第二年。
这天天气晴朗,哥哥带着妹妹又来到寺庙旁。
初春时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哥哥仔细观察,那时自己并未给种子封土,为何此时已经封土了?
哥哥转睛看一下,当时没有放种子的坑里也被封土,里面也长出来一个小芽。
哥哥跑近仔细观察一下,发现这个小芽与自己播种的完全不一样。
可欣看到僧人担着水从寺庙后门走出来,她跑到另一个小石头后面压低声音喊:“哥哥,哥哥!”
哥哥听到可欣的声音,看向可欣。可欣指了指那个僧人,他这才发现。他几个箭步,跑到石头后面。
僧人放下扁担,提起一桶水,精心的撒到每一棵刚刚发芽的小苗上。
哥哥躲在石头后面偷笑,想着:我种了其他种子,他们竟然分辨不出来,还在那浇水,这僧人怎么这么傻?
等僧人再次回去打水之际,哥哥带着可欣跑回了家。
从此之后,哥哥就觉得僧人都是傻子。
好景不长,三年后,这里遇到了旱灾,地里的粮食大幅度减产。从此之后,这个地方就变得不再那么平静。
粮食是百姓的命,没有粮食,就相当于要了百姓的命。
朝廷救济粮很快就下来了,但也只够一个人吃的,家里又没有存什么粮食。
“夫人,咱们还有多少口粮?”男主人问道。
女主人打开储粮罐,里面的粮食已经见底了,“粮食已经所剩无几。”
“明天去大女儿和二女儿那里,看能不能接济一下。”男主人说道。
大女儿和二女儿已为人妻,都有了自己的生活。
第二天一早,男主人带着哥哥去了大女儿家,大女儿嫁给当地还算富裕的人家。这户人家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其宠爱有加,他娶了大女儿后,又找了个小妾,大女儿位置一落千丈。
男主人和哥哥到了大女儿家门前,来开门的是大女儿的家婆,家婆心底善良,但在家也是无话语权。
家婆看到他们,赶忙出门,问道:“亲家到访,有何事啊?”
“两年干旱,家中粮食收成大减,现在家里已无粮食,想请亲家施舍一些,来日富余之时,必定加倍奉还。”男主人说道。
这时候家公听到外面有声音,便坐在房屋里面喊起来:“你在和谁说话?”
“要饭的,我给他一口干粮。”家婆答到。
哥哥摇着男主人的手臂问道:“她怎么说我们是要饭的?”
男主人摸摸哥哥的头,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家婆匆匆回来,眼神却一直看着房门。
家婆出来之后,后面跟着大女儿。她手里提着半袋粮食。
男主人看到大女儿后,没有先伸手去拿粮食,先是抱着大女儿。她在这里受尽委屈,如果没有家婆的照顾,怕是她早就辞世。
男主人与大女儿寒暄几句,家婆一直催促:“快走吧,被他们发现,这半袋粮食都带不走。”
临走时,大女儿抱着哥哥,死活不肯松手。
男主人和哥哥离开大女儿家后,辗转几条山路,中途在一个庙内休息。
哥哥从小很少受饿,每次家里缺粮食,也只会男主人、女主人和姐姐们受饿,哥哥和可欣总能吃的比他们多。
这座小庙四处透风,他们身上衣服单薄。哥哥刚坐下一会,饥寒交迫下,哥哥一直盯着那半袋粮食。男主人看看哥哥,早已明白哥哥的想法,但这些粮食也只够他们一家五口吃十多天的,再去挖点野菜,最多也就能挺一个月。尽管如此,男主人还是解开袋子,从里面抓出一小把粮食,递给哥哥。
哥哥看着男主人手里的粮食,说道:“父亲,我不饿,留给可欣吃。”
男主人笑笑,扒开哥哥的小手,放进去,说道:“子辰,你和妹妹是不是前世姻缘?为何这世对她如此宠爱?”
子辰望望男主人,接过粮食。
第二天早上,男主人和子辰赶到二女儿家。二女儿嫁给一户平民人家,到了二女儿家后,家婆家公盛情邀回家做客,只有白水招待,不曾看到半粒粮食。
“亲家远道而来,是为何事?”家公问道。
男主人看到饿的骨瘦如柴的二女儿一家,实在是不忍心再说出口,便回答道:“我从大女儿家讨回一些粮食,想着你们也是无粮可吃,我便顺路给你们送一些。”
男主人从身后拿出那半袋粮食,找了两只大碗,倒了尖尖两碗。
家公赶紧上前阻拦,说道:“亲家万万不可!你们还有三个孩子,这些粮食留给三个孩子吧,我们家就我老两口和至成他们,都是大人了,能挺过去。”
说着就端着一碗往袋子里倒,倒第一碗时,男主人拗不过他们,但当开始倒第二碗时,男主人抢过袋子,索住袋口。最后只留给他们一碗半。
男主人和子辰离开二女儿家,袋里的粮食已经去掉三分之一。
男主人带着子辰绕过村子,专门走比较偏僻的小路。当经过一个岔路口时,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年男子躺在地上。
他们经过他时,男子还留有一口呼吸,他好像使出了全身力量,声音非常低沉,“好人,好人!”如果不是仔细听,根本听不到。
子辰放慢脚步回首,男主人却又把他拽走。子辰走到男主人面前,看着父亲,问道:“可不可以给他一口吃的?”
男主人停下脚步,打开米袋,从里面抓出一小撮粮食,放进子辰的手里。
子辰走回到那个男子身旁,男子已经没有力气坐起来了。他把粮食放进男子的手里,男子连连道谢。
这一路上,只遇到这一个人,再没有碰到其他人。
回到家,女主人从袋子里拿出一小撮粮食,然后加上自己从山里采了一天的野菜,煮了一锅菜汤。
这是子辰和可欣这几个月来吃的最饱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