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中间有很多战争手段是现在的发展水平是不能实现的,但是可以换个角度,换种方式阐述给他们。
刘冒已经在讲武堂开始进行了各种战争方式的新推演,虽然目前连那些教学的讲师都有所迷惑,甚至有时候包括像奉孝这样极其聪慧的人,都一时间有点儿绕不过来,何况是他们那些粗鲁的武夫。
但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儿,水滴石穿,刘冒相信自己日复一日的熏陶,就算是个臭皮匠也能熏陶出一点儿灵智来。
不求他们能真正的掌握精髓,但是也不能被人轻松的玩于鼓掌之间。
“那现在怎么办?”刘冒开口询问道。
“既然事已至此,主公,那就彻底玩儿把大的吧!”郭嘉面露疯狂道。
“奉孝,你是想.......”荀攸迟疑道。
他好像猜到了郭嘉的意图,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劝慰,好像那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奉孝你直言,什么办法?”刘冒先是看了看迟疑的荀攸后,见后者并没有阻止郭嘉继续开口,然后开口询问道。
“全军出击,打会稽郡!”郭嘉恨恨道。
“奉孝的意思,是我们来纠缠住孙伯符他们,转移他们的视线,让其无法再分身顾及到子龙他们,不得不抽身和我们一战是吧!”刘冒仅仅想了一下,就明白了郭嘉的战略意图。
“主公英明!只有这样,孙伯符他们才不能从容的截击子龙他们,要么他们放弃会稽郡,不过这样也就不可能再截击子龙他们,要么他们就只能选择和我们决战!除非他们不管不顾的截击子龙他们,但是前提是,他们得抗住我们所有部队的进攻!”郭嘉分析道。
这就是实力强的优势,就看谁先扛不住!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诸将听令!命令麴义、仲达和孟起,你们三人为先锋,立刻率军突袭南海郡的四会城,然后直逼郡治番禺,尽快打通我军通过南海郡的道路,我们并不能再南海郡逗留太久!”
三人领命迅速离开,他们身上的担子最重,现在就是在抢时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直到海军都不在身边以后,他们才发现了海军是多么的重要。
刘冒也派人通知了海南岛和台湾岛的海军,负责突袭扬州军的海岸线。
但是海军的通知和到位,都会大大延迟,所以刘冒并不指望,海上这次会出现多少援助,主要目标还是盯在陆地上的突进。
没有人可以阻挡己方的钢铁王师,何况是堪称古时代三大王牌的特种部队。
麴义,原为平原麴氏,后避难西平,成为当地大姓。麴义常年生活在凉州,精通掌握羌人战法,拥有一支精税私兵,就是大家熟悉的先登死士。
麴义早先为韩馥的帐下将军,后因与韩馥不和而起兵反叛。袁绍趁机与其结交,坐拥冀州之后麴义便成为袁绍手下。
孙瓒的白马义从是当时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当时袁绍的主要对手不是曹操,而是北方的公孙瓒。双方为了争夺北方的霸权而互相争斗。公孙瓒旗下有一支着名的骑兵部队:白马义从。不但让当时的北方胡人闻风丧胆,袁绍对这支部队也是头疼不已。
要知道后来刘备的保镖队长赵云也正是出自这支骑兵部队。公孙瓒凭借着精锐骑兵,在北方的平原战场上无往不利。袁绍军以步兵为主,在面对骑兵时妥妥的处于弱势。
麴义率八百“先登死士”一举扭转了界桥之战的局势
但这一切,都随着麴义率八百“先登死士”的出现而被改写。界桥之战时,麴义亲率八百精兵为先锋,辅以千张强弩,他们躲在壕沟之中,待公孙瓒的骑兵冲锋至几十步之时,强弩射箭,精兵跃起砍杀。公孙瓒的部队顿时大乱。麴义率军斩杀千余人,一路追击至公孙瓒的大营。在回去的路上,麴义还救下了被公孙瓒两千残兵围困的袁绍。“白马义从”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绍令曲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义追至界桥;瓒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余觽皆复散走。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瓒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自随。……会麴义迎,乃散去。——《三国志袁绍传》
此战过后,麴义一战成名,不仅帮助袁绍扭转了屡战屡败的颓势,同时还成为了袁绍的救命恩人,自然得到了丰厚的赏赐。界桥之战的失利,迫使公孙瓒再也不再妄想立足冀州,将目光转向刘虞的幽州,从而奠定了袁绍在冀州的根本。
麴义之后北伐幽州,奠定袁绍北方霸权
四年之后,公孙瓒杀刘虞抢占幽州。麴义奉袁绍之命,与刘虞之子刘和打着“为刘虞报仇”的旗号北伐幽州。双方在鲍丘发生激战,麴义大败公孙瓒,斩首二万余。联军之后追击至公孙瓒大营易京,围困许久后因粮尽退兵。
是岁,袁绍遣将曲义与公孙瓒战于鲍丘,瓒军大败。——《后汉书》
自此,袁绍一统北方的趋势已明朗。青州黄巾已破,幽州公孙瓒已暗弱,黑山张燕等不足为惧……北方四州已经是袁绍口中之物。
功高盖主的麴义,最终成为了世间的一道亡魂
麴义作为降将,本就受到袁绍的猜忌,再加上功劳极大且坐拥精兵,他开始有些恣意妄为,渐渐萌生了夺权之心。这一切都让袁绍感到了不安。于是,一幕“攘外必先安内”的戏码开演了。
曲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后汉书》
不需要太多理由,即然老板对你没有了安全感。那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即使你曾立下天大的功劳。袁绍以召见议事之名引麴义入府,之后便是大家熟悉的套路。
袁绍谓手下:“刀斧手,以掷杯为号!”
回头:”让他进来吧。“
麴义入帐:“参见主……‘
话未说完……“啪!”……
刀斧手从帐后一拥而上,将麴义砍为肉泥……
而其精兵“先登死士”袁绍也未放过,大部分被袁绍兼并,即使有少数忠心逃亡者,也被分兵扑灭!
这是第一路精兵。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勐,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吕布逃出长安包括一干将领,才百余骑兵。加上后勤军工补给问题,能让吕布放手高顺筹备精练铠甲,陷阵营组建时间最早应是吕布占据濮阳时期。
《三国志》原文并没提到陷阵营,而是后来南朝宋的裴松之给《三国志》注解时引用《英雄记》的内容,对其评价颇高。
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贿”,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死,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难见:在吕布的手下当中,曹操无法劝降的也只有他和陈宫。
先来看一次战绩:在吕曹濮阳之战中,高顺率领陷阵营以进攻濮阳为名,实为偷袭在城外驻扎的曹洪部队,更是大败曲健、曹洪、于禁和韩浩等数位曹军大将,连下五个大寨,想必曹军的兵力不会少。而在曹操攻濮阳时,高顺负责于城门放火,堵塞曹军援兵,最后大破曹军,追击曹操。
高顺,据历史记载,为人清白有威严,从不喜爱饮酒,而他所率领的不对也是非常精锐的,有一个称号叫做“陷阵营”。先来看一次战绩:在吕曹濮阳之战中,高顺率领陷阵营以进攻濮阳为名,实为偷袭在城外驻扎的曹洪部队,更是大败曲健、曹洪、于禁和韩浩等数位曹军大将,连下五个大寨,想必曹军的兵力不会少。而在曹操攻濮阳时,高顺负责于城门放火,堵塞曹军援兵,最后大破曹军,追击曹操。

我们知道,陷阵营只有700号人,打仗是从来没有败过的,很好,很强大!为什么这么强呢?他们到底是什么兵种呢?网民们的主流意见有三种。
一种认为陷阵营是重步兵部队,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在高老大的带领下见鬼噼鬼,遇佛杀佛,更不用说人了。
第二种说他们是轻骑兵部队,靠着超高速斩击“侵掠如炎”,使敌人感到绝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们是三国时候的特种部队,个个武功高强,什么仗都能打。
要搞清楚他们是什么样的队伍,我们再复习下史料的记载。
“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已知关于陷阵营的权威记载,就这么几句话。从这里可以看出陷阵营的是披着“铠甲”的。三国时期的普通士兵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级一点是鱼鳞铠,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是汉代士兵的最好装备,因为铁黑色,所以又叫“玄甲”。而陷阵营作为一直精英部队应该是有资格穿“玄甲”的。结论一:陷阵营是身穿玄甲的“铁甲军”。
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
布性决易,所为无常。顺每谏曰:“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布知其忠而不能从。
建安三年,布遂复从袁术,遣顺攻刘备于沛,破之。
曹操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吕布)其将侯成使客牧其名马,而客策之以叛。成追客得马,诸将合礼以贺成。成分酒肉,先入诣布而。
曰:“蒙将军威灵,得所亡马,诸将齐贺,未敢尝也,故先以奉贡。”
布怒曰:“布禁酒而卿等酝酿,为欲因酒共谋布邪?”成忿惧,乃与诸将共执陈宫、高顺,率其众降。(吕)布及(陈)宫、(高)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
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步兵。
而之所以他们骑不骑马的问题。在与游牧民族的斗争中,中原民族的军队逐渐也发展出了骑兵,到了三国时代骑兵已大量被使用。
北方人习马,曹操娴熟的骑兵部队常成为吴、蜀两国的恶梦。
不过三国时并未成熟发展出重骑兵,从陷阵营披铁甲这一点看他们绝对不属于轻骑兵,况且,吕布嚣张时期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兖州,包括山东,河南以及江苏三个省各一部分,属于丘陵地区,骑兵部队并不擅长在这种环境作战。因此陷阵营应该是重装步兵。
而为了较强的机动灵活性,我觉得他们行军时还是骑马,一旦遇到情况,立即下马结阵。
结论二:陷阵营是骑在马上的重步兵。
再接下来讨论他们的武器。看过《斯巴达300勇士》和《特洛尹》的人肯定会被希腊军队那种配合的天衣无缝的作战方式震撼。陷阵营的战斗方式应该跟他们很相似。
三国时的弓弩已经非常发达,为了抵挡敌人的远程攻击,陷阵营队员肯定是人手一盾,接成盾阵,逐渐逼近敌军。
据说汉朝军队曾经在西域和古罗马军团交锋,破了他们的“鱼鳞阵”,陷阵营渊源西北,莫不成与此有些关联?陷阵营的几百号人厉经百战却很少有人牺牲,可见其防御力是很强地。
所有的兵种里,骑兵是最令步兵头疼的,因为追不上。要想打败骑兵,陷阵营必须变成个大刺猬,也就是说人手一只长矛,或者是长戟,让人不敢碰。三国时铸戟业比较发达,戟的使用理论也比较丰富,陷阵营的大BOSS吕奉先就是个中高手,难保不会教给自己小弟些。
既然是步兵,近身肉搏肯定是家常便饭,一把“古惑刀”是少不了的。应该不会用剑,那个玩意打起架来不实在,不象刀,常常“一刀就死了”。
结论三:陷阵营的武器是长戟,腰间配备短刀,手持较轻巧的盾牌接成盾阵
现在可以想像一下陷阵营多帅,如风般策马向前,而后集结成如山般不可捍动的“盾阵”,一声巨吼,天地间豁然出现一片戟林,徐徐而动,当接近敌军时,立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击敌阵,肯定是势如奔雷,给敌人留下永远忘不去的痛......这样的一支强兵,存在时间却如流星般短暂,真让人不爽。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
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
吕布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第三类就是,我们的龙虎骑了。
中国古代六大重甲骑兵,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征服半个北半球中国古代六大重甲骑兵,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征服半个北半球
在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骑兵就开始协同步兵进行作战了。不过那时他们在军队中所占比重很小,通常只有皇族和贵族方能充当骑兵。他们或者乘坐战车,或者骑着高头大马奔赴战场。
到了大约公元前600年时,在亚洲中部和西南部的广阔平原地区,骑兵在作战中已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战斗力量了。
重甲骑兵在我国各个时代,都是军队当中的精锐力量。至少在三国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成规模的重甲骑兵。《军策令》记载:“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
当时我们周边不止我们有具装骑兵,隋唐时的高句丽,唐时的吐蕃都有具装骑兵。我国最后的重甲骑兵是清朝的三重甲骑兵,到了乾隆以后,随着大口径火绳枪的普及,重甲骑兵才开始在我国被全面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