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天下一统(大结局)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成都大西王府。

“大王,大将军心思莫测,此次邀您前往剑阁,必然心怀诡计,还请大王三思。”眼看李定国竟然要去剑阁赴约,尚书令刘玄初不由急切的反对道。

“本王与孙可望兄弟也,如今公孙翊已经掌握天下大局,若我兄弟在蜀中一隅之地,仍然不能同心协力,只怕已经来日不多。”

李定国长叹一声,这次大将军孙可望邀请他去剑阁商议大西王朝的出路,他何尝不知道其中不会顺利。

但事情到了这个局面,他若拒绝与孙可望见面,很有可能孙可望会直接投降公孙翊,那么困居蜀中的他,就将真成为瓮中之鳖了。

“大王,成大事者,又有几人拘泥于兄弟之情乎?”刘玄初气急道:“李世民若顾念兄弟之情,岂有玄武门之变?”

“刘大人,可望兄有吾义父遗诏,本王继承大西王位,本就不合法,如今若是再杀兄弟,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李定国虽然拥有过人的军事指挥能力,但在政治层面,他的觉悟却是远远不够。

“大王,人无伤虎心,虎有吃人心,若是大王执意前往,还请大王做好准备。”刘玄初见李定国主意已定,心知李定国此去,必然无功,甚至可能出现意外的他,顿生意兴阑珊之感。

事实上此时的他,也已经生出一丝悔意,当初如果自己不那么自傲,放低身段,在长安城下归顺吴王公孙翊帐下,今时今日也不至于前途渺茫。

李定国这人性格仁厚,虽然是个好主子,但却不是一个好主公。

大争之世,一个好主公,首先必须要有一颗杀伐果断之心,而李定国身上显然没有这样的心境。

这样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业,偏安一隅已经是他最大的成就。

翌日,李定国毅然领着一支亲卫,奔赴剑阁赴约。

而汉中的孙可望,早早就在沿途布置了暗探,得知李定国赴约的消息,他当即调派手下大将楼文、汪万象率领三千人马,在剑阁三十里外的栈道埋伏,准备致李定国与死地。

然而这个消息,却被与李定国私交深厚的冯双礼获悉,得知孙可望准备伏击杀死李定国。

冯双礼立即派出心腹,把这个消息送到了李定国手中。

得知消息的李定国,长叹一声,只得这番梓潼县城。

“大王,孙可望既然密谋伏击您,这就是谋反,若不正法,长此以往,公法天理又如何维持呢?”

帐下骁将左光先见李定国迟疑不前,不由急迫问道。

“不是本王不忍下手,而是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本王若再自相残杀,大西灭亡只怕为时不远矣。”

李定国到了这个时候,自然对孙可望不抱期望,但他也明白,这一刀下去,蜀地只怕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报,孙可望在汉中率军向明军投降了。”

然后仅仅过去两天,孙可望向陕西巡抚李延龄投降的消息就传递到了梓潼。

“大事去矣。”得知孙可望献了汉中,李定国在梓潼喟然长叹一声,满腔热血也随之消退。

就在李定国准备返回成都之际,门外亲卫来报道:“大王,刘文秀将军来了,说是有要事面见您。”

“文秀没死?快,快请他进来。”李定国一直以为刘文秀已经死在了战场上,此刻得知刘文秀来了,原本颓废的心情,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然而见到刘文秀时,李定国的心却又沉了下去。

因为刘文秀此次前来,并非是来投靠他的。

刘文秀此次前来蜀地,是奉命前来说降李定国归顺朝廷,前次孙可望在汉中献表投降,就是刘文秀游说的结果。

当然孙可望之所以果断归顺朝廷,也是因为知道伏击李定国一事败露,当心遭到李定国报复的他,遂在刘文秀的游说下,正式投降了公孙翊。

说起来刘文秀昔日在长安城外一战被俘,被关押在长安监狱多达半年之久,之后又在陕西巡抚李延龄,花费数月的殷勤游说下,眼见天下大势已定的情况下。

刘文秀这才投靠了李延龄,被李延龄委任为陕西行省左参政,协助他参赞巡抚衙门的军政事务。

“定国兄,吴王如今即将建国开元,天下大势已定,你盘踞蜀中一隅之地,又能抗衡多久呢?”

“如今云贵二省皆向吴王献表归顺,吴王的百万大军,正在向湖广、陕西集结,你若坚持顽抗的话,等待你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蜀地百万百姓,必将遭受战火之苦,若这是你的初衷,那么小弟无话可说。”

刘文秀素来知道李定国心软,进门之后,直接道明来意,又以蜀地百万百姓生死之事说辞,顿时让李定国陷入长长的沉思之中。

“兹事体大,容我考虑考虑。”李定国如今手中尚有五万可用精兵,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加上蜀地易守难攻,对于投降一事,他一时之间自是难以抉择。

“定国兄,你我兄弟一场,我实话跟你说,以你现在的实力,一旦与吴王大军对决,最多能够支撑三个月。”

“相反,这个时候你若率部归顺,吴王建国之后,最不济也会封你一个侯爵。你我皆是孤儿出身,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若是能够在太平盛世,做个太平候,岂不是胜过一个乱世王?”

刘文秀与李定国一起长大,兄弟情分自是有的,在见识了吴王公孙翊的新政制度后,他对于未来显然是充满期待的。

这些年来刀口舔血,东征西讨的目的不就是博个出路吗?

至于成王称帝这些的念头,他却是从未想过的,他相信李定国心中这样的念头也不会有多强烈。

“文秀兄的好意,我岂会不明白,然而这样的大事,为兄还是需要与众将商议一番,现在我就立即返回成都,三日后给你答复。”

李定国沉吟片刻,遂起身说道。

回到成都王府之后,李定国立刻便召集朝中文武官吏,拿出刘文秀带来的招降书,并言明了大西国的大将军孙可望,已经献出汉中城归顺了吴王之事。

“大王,我军尚有带甲五万,若王上但有差遣,末将誓死为大王而战。”骁将左光先见满朝文武无人作答,遂站了出来。

“大王,微臣刚刚接报,大小金川土司,日前已经叛变,率众抗拒交纳赋税,西北各州府土司羌人纷纷响应,若不镇压,长此以往蜀地难以安稳。”

兵部尚书吴继善,眼看朝中那些骄兵悍将,根本看不清眼前的局势,当即出班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大王,只怕川西北的反叛,就是吴王一手策划的,正如吴大人所言,我军若不镇压,川西北不保,可若是派兵镇压,吴王大军从汉中进犯而来,我军如何抵御?”

户部尚书胡墨经过短暂的沉思之后,也认为这个时候投降显然是最好的归途。

当然无论是胡墨还是吴继善,这些人实际上都是大明的官宦出身,之前他们都是州府官吏,后来被迫投靠张献忠,但骨子里他们还是认可朝廷的。

“刘玄初怎么不在?”李定国见朝中官吏,对于投降一事模棱两可,这才发现刘玄初竟然不在大殿上。

“回禀大王,刘大人前几天已经离开成都了,说是家中老母病逝,故连夜回家奔丧去了。”户部主事李国锐上前回禀道。

“还真是巧合的很啊。”李定国自嘲的一笑,遂意兴阑珊道:“我李定国并非雄心壮志之人,本王十岁跟随义父参加义军,南征北讨二十年,可谓九死一生。”

“如今能够幸运的活着,靠的不是一个人的本事,靠的是所有兄弟的帮衬的,既然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本王再负隅顽抗,那就是拿自己兄弟的命不当回事。”

“罢了,罢了……”

“吴继善、胡墨本王任命你二人为使者,立刻前往梓潼见我义兄刘文秀,告知本王献表归顺朝廷之意,本王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善待军中兄弟,善待蜀中百姓。”

“大王英明。”吴继善、胡墨等一干官吏,纷纷跪地喊道。

左光先、谷可成等军中将领,见李定国心意已决,也纷纷表示接受此议。

李定国献表投降的消息,用八百里加急文书,日夜兼程送达了武昌城。

正在武昌视察军务政务的公孙翊,在接到文书时,遂欣喜抚掌道:“天下之事定矣。”

“李元胤,立刻拟制,任命李延龄总督四川,率部入驻成都,接受四川军政大权,护送李定国以及蜀中文武官吏入京,参加建国大礼,接受封赏。”

现如今正是十月中旬,还有一个多月就是新年佳节,而公孙翊早就通过宋献策占卜,选定来年正月初三,在南京建国开元。

“卑职领命。”李元胤立刻起草文书,明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去了长安。

随着李定国率部献表投降,纷乱的明末战争,终归一统。

公元一**八年,公孙翊在南京大明紫禁城正式登基。

立国号夏,全称华夏帝国,公孙翊为大夏帝国第一任皇帝。

为平息朝中一些大明遗老之心,长平公主朱媺娖被立为华夏帝国东宫皇后,颜岚为西宫皇后。

其余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卞玉京、寇湄、红娘子、王俏蓉、以及海兰珠、大玉儿、张嫣、富察心若诸女皆封为贵妃。

朝中的辅臣、宋献策、方光琛、曹玑、陈德、谢成、王辅臣、李成栋、刘之源、张存仁、吴国贵、李延龄、田见秀十二人被封为国公。

而李定国、郑芝龙、张国柱、徐治都、蔡毓荣、徐大贵、蔡士英、党守素、班达海、黄得功等二十四人被封为候爵。

另外陈新甲、金之俊、孟乔芳、刘同升等三十六人被封为伯爵。

PS:本书写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在这里老鹿要说声抱歉,由于手腕旧伤原因,导致最近一段时间更新不给力,情节也写的颇为勉强。

在此向诸位书友朋友说声对不起了。

明天应该会做个结尾补充,鞠躬感谢书友们对老鹿的支持!!!

谢谢!!!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万相之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陆地键仙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星汉灿烂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聪明糊涂心女人,学聪明点都市最强豪婿我老婆真是太聪明了我都大帝晚年了,金手指才来?闲王追妻,皇妃本逍遥海贼:这个家伙有点彪穿梭两界做天师红楼赖大爷进化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