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跟齐思远也参加了几次京城士子的聚会,这些都是有些背景或者名气的人才有资格加入。
苏阳也发现一些颇具才华的年轻人,但多少还有一些幼稚,说出的话,脱离现实,甚至有些狂妄。
但这并不算什么问题,只要经过几年的历练,他们自然会明白,现实是多么残酷。
苏阳默默记住这些人,也会一起喝喝酒,聊上几句,苏阳不会说太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在,只需要当一个颇具诗才的江南才子就好了。
对于如今的这些士子来说,谈现实甚至革新变法,只会被当做异类,苏阳现在要做的,是融入其中,寻找可堪培养的青年才俊。
变法革新,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需要人才,真正的经世之才!
也许这些人现在还太幼稚不成熟,但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这些人之中,必然有许多能够成为国之栋梁!
苏阳偶尔也会留下两首诗词,也会说一些自己的见解,在士子之中也小有名气,找到了几个还算志趣相投的文人士子!
而这其中,如果要说最大的发现,则是一个跟苏阳有过交集的人。
他们以前没有见过,但是却算是相互闻名!
苏阳知道赵籍赵平章,还得拜孙广明所赐。
孙广明拿了赵籍的一首春梅,想要让苏阳出丑,但是苏阳却写出雪梅三首,狠狠地打了孙广明的脸。
赵籍知道苏阳,则是因为一本诗集,自然是雪梅诗集!
其中那雪梅五首,更是被赵籍惊为天人,要说不服气,肯定有,他也尝试,想要写出能够预知媲美的。
但是自己写出来之后,总是感觉略差一筹,同时耗费的时间,也不短。
赵籍也想过,会不会是提前写好,或者从其他地方抄来的。
但是在知道苏阳的经历和写出那雪梅五首的场景,他就知道,不可能的。
而赵籍最喜欢的则是第二首。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树有疏略,谁有能说得清楚呢?
而两人第一次相见,则是一次士子聚会当中。
赵籍被誉为梅州第一才子,甚至岭南第一才子,绝对不是徒有虚名的。
他年长苏阳两岁,原本前年是有机会参加科考,而且以他的才华,就算是不能独占鳌头,也能进入一甲,榜眼探花,必有他一个。
但是因为服丧在身,按照礼制,父母丧期三年之内,需要守丧。
在这个时代,这种礼制,无人会逾越,哪怕是朝廷大员,在服丧期间,也必须辞官回家守孝!
赵籍守孝期满,但是科考的时间也过了。
而先帝驾崩,新君即位,开了恩科,赵籍自然不会再错过这次机会。
两人算是相互闻名,甚至有人将苏阳和赵籍做对比,猜测这一科的状元,会不会在这两大才子之间产生。
苏阳不是善妒之人,而赵籍也不是。
两人意气相投,除了诗文之外,更多的谈论的是国计民生,各自说出自己所闻所见。
赵籍乃是岭南赵氏嫡子,赵家先祖,跟随太祖打天下,据说其为救太祖,身中七箭而死,后来太祖将其追封为岭南王,赐以国姓,食邑七州之地,以报其舍身相救,身中七箭之功,岭南王的爵位,世代相传,除去没有兵权之外,极尽富贵。
即便是百年之后,岭南赵氏也没有任何衰落,反而更加强盛。
不过赵家子弟,想要为官,也只有两条路,科举和监生。
有把握科考的人,绝对不会去当监生,因为科举才是正规的取士制度,后者不过是走后门罢了,谁不想堂堂正正为官。
但是,科举,真的不容易,那些世家子弟,也有不少人是参加科考,落榜之后才花钱捐一个监生!
因为出身富贵,赵籍对于朝堂大事知道的比苏阳更清楚,但是也不是没有了解过宋国状况,无论是岭南和其他地方,都有食不果腹之人。
虽然岭南赵氏也有一些仁义之举,但最终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宋国的富裕繁荣之下,则是无尽腐败黑暗,西夏辽国,借用贸易和宋国的纳贡,却越来越强,亡国,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赵家和王安石有着相同的背景,甚至比金陵王家更为强大!
而他比王安石,更早接触现实,胸中也有匡扶社稷,济世救民的抱负。
在与赵籍交谈过三五次之后,苏阳就知道,赵籍,会是自己实现抱负的一个重要伙伴,虽然他们的出身背景有所不同,但是却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抱负,只不过对于赵籍来说,救国为先,和王安石相似,但是苏阳,却认为,救民为先,民贵君轻!
但这并不冲突,至少在很长时间之内,不会冲突,他们最终的目标,都是国富民强,打造一个太平盛世!
“亦恒,依你看来,当务之急是什么?”赵平章的长相并不出众,但是却有一股少有的沉稳贵气,这和其生长环境有关系,百余年的沉淀,到他也已经是第七代了。
赵籍的父亲虽然英年早逝,但家族掌权的却是他的爷爷,而赵籍则是长子长孙,按照惯例,日后赵家,还是要由赵籍来继承,这位,则是日后的岭南王!
当务之急!
苏阳没有立刻回答,他也不止一次问过自己,当务之急,最因该做的是什么!
宋国如今,就像是一座千疮百孔的高楼,从远处看,极尽繁荣,但是内部却已经腐朽,如果有外力狠狠地碰撞一下,立刻就会轰然倒塌!
大厦将倾,从内部想要修理,你得首先保证,外部环境是安全的,至少,不能被撞击!
“不如,我们都写出来如何?”赵籍说了一句,从旁边取来纸笔!
苏阳和赵籍相对而坐,提起笔,两人都没有立刻开始写。
沉默了两分钟,苏阳提笔,写了两个字。
而赵籍,也提起了比!
苏阳写完,将自己写得推了过去,赵籍写完,也将自己的答案推向苏阳。
而这时候,两人看向对方所写的,然后各自笑了。
因为他们写的,都是相同的两个字,强军!
如果不能守住边境,宋国根本就没有改变的机会。
“哎,谈何容易啊!”苏阳叹口气。
他们两个,都是书生,虽然赵籍从小兼修文武,先祖又是开过猛将,但也不擅长领兵打仗。
宋国重文轻武,他们这样的家族,更不敢朝着武将上面靠,否则很可能引来猜疑。
如今百年过去,血脉中的猛将基因,早就被孔孟之道洗涤的所剩无几。
书生带兵,又有几人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