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何人?评判标准又是如何?”苏阳再问。
章淳没有立刻回答,而他似乎明白苏阳是什么意思。
用人唯亲,章淳知道,这么说自己的人大有人在,但他章淳敢这么做,就不怕人说,而这十几年,他虽然仕途不顺,但也并非虚度。
现在所用的人,就是这些年培养起来的,虽然不能说每一个都是良材美玉,但至少绝大多数,可堪一用。
章淳不会再犯当年的错误,王文公殚精竭虑制定的法度,最终实施下去,却被那些权贵肆意更改,说到底,还是出在用人上。
“凡心怀社稷者皆可用!苏大人以为呢?”
“心怀社稷者,自然可用,但下官以为,这个标准不易衡量,须有具体的法度,以及考核标准!”
“考核终究有限,纸上谈兵终觉浅啊!”章淳叹口气,如果仅仅是一场考核就能选出人才,那这用人也就简单了。
“一场考核,自然难以尽善尽美,但至少可以选拔一些可造之材,制定完善的监察制度,才能保证法令通行!”
“你是说御史台那些人?”章淳似乎对御史台没什么好感。
虽然御史台有几个风骨清高的御史,但大部分,都是墙头草,革新派得势的时候,他们弹劾保守派,保守派得势,又反过来弹劾革新派。
“御史台拥有监察百官的职能,缺乏对应的监督,法度不全,尚需完善!”
御史台,只对皇帝负责,而御史的奏折,只有皇帝一人能看,完全没有监督,所以即便是御史所言不实,欺君罔上,也没有人知道。
所以,在苏阳心中,御史台并不是合适的监督部门,而应该设立类似于公检法这样,三权分立的法制体系。
执法、判决、监督,相互制约,以法制替代人制。
苏阳趁机将自己对法制的计划对章淳阐述。
“缉拿、审判、监督,若是分离,岂不是又要多出无数员额,此三司职能重叠,岂不又是浪费?”
章淳听了不无担忧的说了一句。
大宋冗兵冗员,极大的拖累了国力。
章淳当下,最紧要的事情不是制定新法,而是先解决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
实施新法,目的虽然是富国强兵,但在实施前期,却需要不少的投入,若无财政保底,实施新法,不过是一句空谈。
而当了宰相之后,章淳才明白,大宋如今的状况,比当年王文公时,更加窘迫,收入与当年相差无几,但支出却增加了三成。
所以削减那些无实际用途的官员,解决吃空饷的问题,这才是章淳眼前的头等大事。
而苏阳此时,居然还准备再增加员额,这自然让他觉得不可能了。
“左相,员额问题我自然清楚,但削减的那些员额,也不能一刀切掉,官员尚且好说,一般的小吏家无余财,有无田产,被削减之后,他们何以为生?三司分立,虽然看似增加了员额,但却是必须的,只要能够严明法度,各项开支都会大幅缩减!”
章淳听了,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之色,裁撤冗员是当务之急,但如何安置这些人,却让他头疼不已。
哪怕章淳这个革新派,也同样有亲朋故旧,裁撤冗员,将谁裁撤?以什么标准,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工程。
苏阳所说的三司分立,虽然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有了一个方向。
苏阳的观点,得到了章淳的认可,接下来的话题,就轻松了许多。
不过苏阳并未在章淳面前将自己的观点全部推出来,从章淳的话语中,苏阳能够看出章淳的急切。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龄不小了,如果再不能有所作为,只怕又要落得遗憾退场。
更因为,坐在这个位置上,如果不能有所作为,别说那些保守派,就是皇帝陛下,也不会容忍他一直坐下去。
苏阳和章淳,足足谈了两个时辰,而苏阳离开的时候,章淳还觉得意犹未尽。
只是苏阳离开之后,章淳的心情并没有好起来。
虽然苏阳没有言明,但是苏阳言语中流露出的劝诫,章淳又岂会听不懂。
小步慢走,潜移默化,如果自己年轻二十岁,如果大宋的外部环境安稳,如果...
没有那么多如果,留给章淳的时间不多了,五年还是十年?还有那一堆堆明枪暗箭!
快刀斩乱麻!
章淳知道,自己没有时间去潜移默化,他比苏阳更清楚,那些家伙的危险。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自己的结局,比王文公只怕更加不如。
不成功,则成仁!章淳坐在这个位置,早有觉悟。
无论成败,他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就如同王文公当年所做的,看起来失败了,但如果没有王文公打下的基础,自己现在也没有底气推行新政。
或许,自己能成功,或许,会失败,但他坚信,变法的事业会继续下去,苏阳,也让他看到了希望,哪怕自己失败了,也后继有人!
回去的路上,苏阳一言不发,身边的钟伏虎也发现今天大人与往日不同,心思重重的样子。
章淳,终究是章淳,苏阳知道,自己对章淳的劝诫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他也确定,最终皇帝赵熙,也会按照章淳谋划的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
这场变法,会不会成功?苏阳当然希望成功,他并不认为,只有自己主导的变法才可以成功。
没有苏阳,历史的车轮依旧会碾碎一切,而苏阳所改变的,只是他记忆中的历史。
虽然,苏阳知道这一次的变法,自己只能当一个策应者,但也没有打算旁观。
法制,这是苏阳坚定不移要做下去的事情。
虽然自己和章淳,谁都没有说服对方,但对于自己提出的司法体系建立,章淳还是相当支持的,这对于苏阳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
就连徐方的案子,章淳也没有再提出异议,不过苏阳却知道,无论如何,刘缙云不会在吏部侍郎的位置上呆下去了。
“什么人...”
猛然,一声怒喝,打断了苏阳的思路。
前方亲卫停了下来,苏阳没有坐轿子的习惯,他跟钟伏虎.骑在马上,身边还带着三十名亲卫。
虽然是在京城,但苏阳身边的亲卫依旧不少,哪怕苏阳如今武力值不低,但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去防备刺客。
苏阳确信,那些家族,绝对不会错过刺杀自己的机会。
不过,苏阳的警惕只是持续了一瞬,前方,一个穿着破旧灰袍,一脸胡茬子,看起来三十出头的魁梧青年,手里提着一把黑色铁剑,而剑尖,还在滴血。
他身上的灰袍,似乎是被利器划破,至少有三处渗血,而此人怀里,抱着一个瑟瑟发抖,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男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