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卓子本就是个有眼力见儿的。
一接收到自家主子的眼神示意,他就立刻恭敬地上前,将手中的锦盒小心地呈到御书桌上。
也不需要盛帝下令吩咐,或者是再来一个眼神示意,他就殷勤地打开了最上面的那个锦盒。
虽然相较于下面叠起来的那几个锦盒,这个锦盒稍微小了一些。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锦盒中,正好摆放着一套五件的茶具。
不过,什么茶具不茶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茶具的材质。
小卓子一打开这锦盒,自己就先被里面的物什给闪了眼。
这这这这是什么仙家之物?
竟然这么的晶莹剔透!
透过它们,他能够清晰地看到铺在锦盒下面的锦缎。
甚至连锦缎上的花纹,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小卓子?”
见小卓子难得的在自己面前晃了神,盛帝有些意外。
毕竟这小卓子,可是徐公公一手带出来的。
不说他以后能不能接徐公公的班什么的,起码这办事能力和职业素养应该是杠杠的。
最基本的一条,他不应在盛帝面前走神。
“啊?”
被盛帝唤了这么一声,小卓子才猛地回过神来,连忙跪下告罪道,“奴才有罪!奴才不该在陛下跟前晃了神!是奴才无用!奴才该死……”
小卓子一边说着,还一边给自己掌嘴。
“行了行了!先让朕瞧瞧这锦盒里的物什!”
这小卓子的品性,盛帝还是很了解的,这会儿倒是不急着惩罚他。
因着他方才的失神,盛帝反倒对叶辞送进宫中的这几个锦盒里的东西更感兴趣了。
“是,陛下!”
盛帝暂时放过了小卓子,小卓子更是不敢大意了。
他小心翼翼地捧起最上面的这个锦盒,小跑却稳稳地绕过御书桌,然后跪在盛帝的身旁把锦盒高高地奉上,“陛下请看!”
盛帝侧过身子低下头,一眼便可看清那锦盒中的玻璃茶具,顿时理解了小卓子先前的晃了神。
这换了是他这个勉强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的帝王,第一次瞧见这锦盒里的物什,也得先走个神啊!
几乎是不由自主的,也可以说是情不自禁的,盛帝伸手取出了其中一个茶杯,用手轻轻地捏着小心地转了一圈,竟连一丝缝隙或者是接合之处都找不到。
这这这这也太完美了吧!
仿佛它天然如此,本就是一体!
这玩意儿,真的是人能够做出来的吗?
不会是天赐之物吧?
盛帝越看,内心越是惊诧,对它也越是喜爱。
虽然看了这么久,他还不知道此物的用途。
不过,他倒是还记得,这物是叶辞送进宫来的。
也还记得,他们家明疏还在一旁候着呢!
“明疏啊,这物什你是从哪里寻来的?这几个锦盒里,都是这样的神奇之物吗?”
过了好一会儿,盛帝终于恋恋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玻璃茶杯,将目光投向了叶辞。
叶辞却是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环视了一圈乾元殿内的宫人们。
她这一环视,都不用盛帝吩咐,那些宫人们便懂了——
哦,这是秘密,他们这些宫人不能听。
“你们先下去吧。”
但宫人们懂归懂,还是得听到自家主子的吩咐,才能退出去。
眨眼间,偌大的乾元殿里,就只剩下盛帝、叶辞、落英还有小卓子四人了。
“回陛下的话,这是玻璃。”
叶辞望了一眼还跪在地上捧着锦盒的小卓子,心知这应是盛帝比较信任的宫人了。
而且,作为一国之君,盛帝再怎么信任自己,也不可能不留一个宫人在身边伺候着的。
再说了,这小卓子还只是明面上留下来的人。
这乾元殿中,除了他们这些明处的人,暗处里可没少人。
不过,她的目的也不是要把人全部都支出去,而是暗示盛帝此事是很重要的秘密。
她站起身来,朝着盛帝拱了拱手,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这玻璃,是臣在府中书房里的杂书上无意间看到的一个方子。
因其方子上附带着的各种用途颇多,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还能用于军事领域上。且臣也被其方子上描述中的精美勾起了兴趣,所以臣斗胆搜集了材料尝试着烧制了几次。
也许是臣运气不错,也可能是天佑我大盛,竟是让臣成功地烧制出了一次。虽然后续的几次,臣仍是以失败告终了。但有了那一次成功为例,臣便抱着希望召集了一批工匠专门研制这个。
这不,皇天不负有心人,烧废了几十窑的材料后,工匠们总算是烧制出了这一批能够拿得出手的玻璃来。为了与陛下一道分享这个喜悦心情,臣特意把其中最为精致完美的玻璃器物给送进宫来了。
陛下瞧着,可还满意?”
说到最后,叶辞眼巴巴地望向了盛帝,就像是那渴望得到长辈表扬称赞的孩童。
“满意!满意!朕非常满意!”
对着叶辞,盛帝那是毫不吝惜他的慈父之心。
别说这名为玻璃的物什的确令他相当满意,就算他瞧不上这东西,也满意于他们家明疏的一片心意。
于是,他笑眯眯地一连说了三个“满意”,大大地满足了自家孩子想要邀功的心理,然后才询问叶辞道,“就是不知此物用在军事上,是个什么样的用途?”
大盛朝的疆域辽阔,放在历史上也能算得上是国泰民安的大皇朝了。
可这并不代表着,大盛朝就完全没有战争纷扰了。
大盛朝的北面,游牧民族在虎视眈眈的。
每年入冬,还有骑兵越境掠夺。
大盛朝的东边沿海,时不时会有海寇扰民。
偶尔,还会有异族混在海寇中。
大盛朝的西南一带,还有南疆各族。
比起北面的游牧民族和东边的海寇异族,南疆那边虽是较为安分,却也不得不防。
还有大盛朝的西北那头,各大部族臣服又不完全臣服,总是要有强军驻扎在边境压制他们。
因此,大盛朝的历代皇帝励精图治,从来不敢重文轻武。
这大盛朝奉行的是,以文治国,以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