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楼中,便见崔颢的诗镌刻在一副牌匾之上。在下自幼喜欢这首诗,不妨录来,与读者再次共享一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岳飞看了,忍不住又吟诵一遍。吟毕,只觉得口有余香,啧啧赞叹。不由得回身又来到栏杆旁,少不得向北望一望中原大地,只见一片苍茫,回想起家乡正被金人践踏,愤懑之情油然而生。心潮澎湃,似有话要说,低头思索片刻,忽然来了兴致,不禁热血喷涌,脱口而出: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慷慨激昂,满怀悲愤,正如词中所写——壮怀激烈。岳飞吟罢,又从楼中借来笔墨,奋然疾书于壁上。此词后来为历代御侮将士吟诵,鼓舞士气。
且说岳飞在黄鹤楼题罢这首《满江红》,一路下楼,依然义愤填膺,发誓要扫平强虏,恢复中原。
有人说,这首《满江红》为后来所做,本次游黄鹤楼另有一首《满江红》,名为《登黄鹤楼有感》,词曰: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龙楼凤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看来岳飞擅长诗词,文武兼备,这里不作赘叙。
且说岳飞回到下处,正要问兵员粮草制备如何,计划立即返回襄阳,向朝廷上书,请求挥师北向,克复中原。不料裨将告诉岳飞,说张宪从襄阳派人传来噩耗,岳飞看了张宪来书,大惊失色,一时昏厥过去。正是:才得挥师图中原,谁料传耗丧至亲。
毕竟传来是何噩耗,岳飞如何处置,且看下回分解。
褚先生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兵一听是岳飞到来,不战自退,可见武穆威名。金新主继位,派使通好,亦无不可,但万不可一味求和,否则金人视你软弱可欺,必无好果子吃。韩世忠临阵不乱,智退金兵,又一佳话。
第一百0五回服母丧岳飞破敌迎梓宫王伦使金话说岳飞到武昌调兵,忽然张宪派人从襄阳捎来书信,说岳母姚太夫人病逝了。岳飞看罢来书,大惊失色,只叫得一声“母亲”二字,便昏厥过去。众人一起上前扶住了他,齐声呼喊,有人按摩胸脯,有人掐人中,一个亲兵端来热水,从喉咙里灌进一些,好容易才将他唤醒。岳飞睁开眼睛,仰面大哭道:“我上未能报国全忠,下未能事亲尽孝,忠孝未能尽其一,何以为臣,何以为子?”众人劝解道:“元帅为国立下大功,奉养母亲至今,人死不能复生,忠孝虽为全尽,然也无愧于心。还是赶快为老夫人料理后事为是,不敢过于悲伤,哭坏了身子,谁人为老夫人守制?”岳飞止住哭,抓紧准备一下,星夜驰回襄阳奔丧。
却说岳飞自幼丧父,全赖母亲抚养教诲,方得成人。至长大成人,侍母甚孝,但凡母亲有命,无一敢违。母亲常常以忠义叫道岳飞。忽一日,岳母叫道:“飞儿前来!”岳飞见母亲呼唤,放下手中活计,急趋至母亲面前道:“不知母亲呼唤孩儿,有何训教?”岳母道:“脱下衣衫,趴在地上。”岳飞不知就里,只好两膝跪倒在地,双手按着地,把脊背朝向母亲。他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母亲要脊杖他,因此低下头不敢作声。谁知母亲一边给他讲解古往今来的忠孝大义和史上典范人物,一边用缝衣针在他背上刺了起来。刺完,又用醋墨涂抹一遍,使之永不脱落。及至母亲唤他起来,告诉他今日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教导他,要他一生忠于朝廷,报效国家。当时金军刚开始入侵中原,他便苦练本领,立志抗金。因而他时时记着母亲教诲,不敢忘怀。到后来,朝廷十二道金牌催他回师,他也不敢违抗,便是母亲教诲使然。后代学者有人以为他愚忠,大概也或许有道理,但岳飞之忠义,传颂千秋,也颇令人敬仰,此是后话。
再说岳飞解了庐州之围,朝廷特别优待于他,敕封岳母为太夫人。岳飞感念朝廷礼遇,竭尽全力,保家卫国。自思拟待恢复中原之后,辞官终养老母。不料今日骤然传来母丧消息,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岳飞到了襄阳,将母亲装裹成殓,扶着棺椁回到庐山守制。一面又申奏朝廷,乞求丁忧,办理丧事。谁知朝廷夺情,令其素服从戎,并起为京湖宣抚使。岳飞再四请辞,高宗不准,责令移孝作忠,领兵抗敌,连百日守孝也不准。岳飞牢记背上“四字”,不得已,岳飞只好回到任上。朝廷又命他为河东宣抚使,节制河北诸路兵马。于是岳飞派遣牛皋镇守汝州,派杨再兴攻河南长水县,自己督兵攻克蔡州。又令王贵、郝政、董先等将领,攻克虢州及卢氏县,夺取粮食十五万石,收降伪齐军降卒数万,又进军唐州,毁掉伪齐军所有营寨。之后,岳飞上表朝廷,请挥师收复中原。
却说岳飞表奏高宗,请进军恢复中原,高宗却诏令岳飞从缓。岳飞便将王贵等召回鄂州。
张浚闻说高宗没有诏准岳飞恢复中原之请,心内大为不快。便从两淮去往临安,劝谏高宗,当面直陈,良机不可错过,并请高宗移驾建康,奖掖三军,力图收复中原。(未完待续)